将军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将军栈现今则称栈疗,是台湾台南市学甲区的一个传统地域名称,是一个规模甚小的聚落,同时也是一个单姓村(刘姓)。聚落的行政区为学甲区中洲里,虽此聚落户数与人口数不多,然却曾经出过一位台南县县长刘博文[1]

地理位置  [编辑]

聚落位于台17线将军桥下的东侧,即西边以台17线为界,是将军溪进入学甲区的第一个聚落,西南方有将军溪北岸景观步道(防汛道路),步道由聚落延伸向西南东北东北两方向。[2] 整个庄头南至将军溪的北岸,并与将军区富里的溪墘寮仔相望,两聚落隔着将军溪仅5-6百米,北面紧邻北门区的二重港[3]

庄头脉络  [编辑]

栈寮(Ts¢n-li¤u)地名的由来,乃是因为清代在临将军溪的溪畔,做为与澎湖贸易的一个港埠,同时有许多行郊纷纷在此建寮设立各自的货栈,于是便将这里叫做“栈寮”。[3]  而栈寮是一个由单姓(刘姓)所组成的聚落,最早入垦此地的刘氏祖先,其为来自学甲下溪洲彭城的刘杂(1853-1935),然而,一开始刘氏先是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渡海入台,且来台之初先居于西港区刘厝,其后移居到北门三寮湾,大约于清光绪初年(1875年)前后才西迁到栈寮定居。[4][3]

刘杂开垦此庄后因为经营贸易而富甲一方,早期在庄内更有一座油车间专门制造土豆油,并且也自邻近庄头请了相当多的长工,然因为油车间地处于将军溪岸边,不时会有海盗前来劫庄,为此当时还在岸边(今古厝前10余米处)搭建2层楼高的枪仔楼,同时随时都有人持枪驻守在楼仔内,只是随着行郊的没落,枪仔楼也不再重要就荒废并逐渐倾圮,于台湾光复数年之后前被第6房后代拆除了。[2] 

目前栈寮庄内住户全部都是6房的子孙,也因为完全没有外姓故而此聚落又有“刘家庄”的称呼,因之后又有 1 房卖掉祖产搬移至他处,因此仅只剩5个房头守着老祖公的开基地。遗留下的聚落居民多以老人居多,庄内尚有几栋传统的三合院古厝,其中以中洲190号大房的古厝保存的最完整,为此,中洲社区还在此立了1个“社区古厝”的标示 。[2][5]

交通  [编辑]

栈寮聚落有一条主要道路台17号线经过,台17线146K+2M南下过了溪底寮之后,大抵已经进入学甲区的辖域,而本区仅只有栈寮1个庄头聚落,坐落于将军溪桥东侧的小庄社,这里也是属古倒风内海的范围。[2]

宗教  [编辑]

南圣宫是栈寮刘姓族人所建立的宫庙,也是聚落中唯一的公庙,主祀为齐天大圣爷,其是一座祀奉单一神祇的庙,创建于民国八十七年(1998年)七月,兴建所有款项大多由庄内及旅外的刘姓子孙所捐献。[6]

目前因地方没落谋生不便,聚落人口外移十分严重,庄内只剩下几户人家,然大圣爷每年6月都有做“神明生”的习俗,因大房在庄头西边以饲养猪只为业,故而南圣宫每年谢神所用的猪公,皆需由“公司”(庙方)向大房来租赁,而在谢神过后,大房也会将全猪置于小货车的后车斗现场直接处理猪肉,并且半卖半相送的回 馈乡亲。现今庄内已经剩下没几户,更谈论有人愿意出来跋炉主,这是栈寮庄南圣宫目前面临的窘境。[2] [7]

产业 [编辑]

栈寮聚落自开发以来,聚落居民宗亲意识浓厚,从开庄至今十之八九仍然以务农维生,主要农产品以稻米玉米高梁为大宗,是个典型的农村型态聚落。[8] 

名人轶事  [编辑]

栈寮虽然是一个甚为迷你的小聚落,人口数也相当地稀少,然而,此庄头却曾经产生过一位的县太爷县长),在未县市合并前台南县第5、6届的县长,便是刘氏第2房的子孙刘博文,当选时其宅第位于栈寮的最东边,也就是中洲191号 。[2]  

参考资料  [编辑]

  1. ^ 臺南市里鄰編組及調整 : 學甲區13. 
  2. ^ 2.0 2.1 2.2 2.3 2.4 2.5 周 , 宗杨 . 海風牽引臺17 從北馬仔到灣裡. 台南 :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 : 105–110. ISBN 978-986-04-3025-7. 
  3. ^ 3.0 3.1 3.2 黄 , 文博 . 174山海戀 從蘆竹溝到楠西 . 台南: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 : 88–163. ISBN 978-986-04-3027-1. 
  4. ^ 黄 , 文博 . 倒風內海及其庄社 . 台南  :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 2013  : 245–269. ISBN 978-986-03-5211-5. 
  5. ^ 陈 , 桂兰 . 思慕臺19 從鹽水到六甲頂 . 台南 :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 2014 : 122. ISBN 978-986-04-3023-3. 
  6. ^ 文化部 iCulture-文化空間 台南市學甲區第五社區. cloud.culture.tw. [2024-04-25]. 
  7. ^ 南聖宮簡介. 
  8. ^ 文化部 iCulture-文化空間 台南市學甲區第五社區. cloud.culture.tw. [2024-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