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小琉球水仙宫

坐标22°21′12″N 120°22′57″E / 22.353219°N 120.382408°E / 22.353219; 120.382408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2°21′12″N 120°22′57″E / 22.353219°N 120.382408°E / 22.353219; 120.382408

小琉球水仙宫
基本信息
位置 中华民国台湾屏东县琉球乡本福村中山路223号
宗教台湾民间信仰
主神水官圣帝,陪祀海防圣帝、温府千岁、五福大帝,配祀观世音菩萨、福德正神、王船大爷、境主公、狩元帅、诚中军

小琉球水仙宫位于台湾屏东县琉球乡本福村中山路223号,是一座主祀水官圣帝(水仙尊王)的庙宇[1]

水仙宫为一两层楼建筑,其中一楼门前有两付对联:“水患神州一日治平功在世;仙居宝岛千秋灵显泽于民”、“水可施恩梅媲五灵开五福;仙能济世竹栽三岛报三多”,庙方人员表示为当初宫庙重建时,主神水官圣帝(水仙尊王)扶乩时所写。

缘起

[编辑]

㈠温府千岁、海防圣帝、水官圣帝:

  • 1946年(民国35年)七月前,东港人氏林列先生(乡里敬称“列伯”),原居东港,经营木材行,早期琉屿上有造船厂数家,列伯往来东琉两地营业,夜则与船厂工人、乡亲聚谈于蔡清诰先生(乡里敬称“诰伯”)宅邸大院,一日“列伯”提议,不如借“诰伯”大厝开设鸾堂,奉东港东隆宫温府千岁为主神,立坛济世(琉球温王坛),众人覆议后即安置温府千岁香火乙座,为神服务,为民办事。
  • 昔日东港东隆宫水仙尊王(水仙尊王)金身之装土剥落,故请至佛具店重新粉面装修,恰巧琉球温王坛信众常至该佛具店,温王坛信众见其金身数次后颇为投缘,故琉球温王坛众人便请示水仙尊王(水仙尊王)是否愿至琉球乡兴基,获水仙尊王(水仙尊王)首肯后,因“列伯”与佛具店熟识,故整修完后,琉球温王坛众人便欢喜恭请水仙尊王(水仙尊王)至琉球乡水仙尊王(水仙尊王)至琉球乡后扶鸾时降驾报称水官圣帝,众人恭奉为主神,不久后东港东隆宫即通知要迎回神像,风闻此事诸生个个皆有忧色,于是诸生齐众置香案虔心祈求水官圣帝,不久,水官圣帝降乩问诸生是否信心坚定,要留祂在此兴基受众人万年朝拜,众人异口同声无不应是,水官圣帝便交待当东港庙方来迎请时,当列为上宾好生款待,待东港庙方离开后,水官圣帝即指示已决定要在琉球乡兴基,众人即雕刻金身,扶鸾时驾称海防圣帝,并指示已请回东港之水官圣帝已经请旨要在琉球乡兴基,需再雕一尊金身,此外祂是前来辅佐水官圣帝救世的,之后再雕一尊金身,扶鸾时驾称水官圣帝,自此便以水官圣帝为主神,海防圣帝及温府千岁为副主神,开始济世劝善。

㈡刘部大帝:

  • 有一从台南来琉球乡工作的人陈恩,因以黏锡为业,故人唤“老黏锡”,听闻水官圣帝办事灵感异常,便嘱众人若逢水官圣帝济世,通知他前往,自此“老黏锡”便常跟随水官圣帝,看祂济世救民,某日“隆和堂”手辇问事时,忽有一神圣报头衔为刘部,欲协助水官圣帝在此处济世,刘部大帝在“隆和堂”济世一段时日后,希望诸生能为祂雕刻金身,人告知“老黏锡”此事,“老黏锡”回说应回台南刘部祖庙取香火回来,于是王赞(本名王天从,经营造船厂,人称赞伯,曾任三隆宫王船组组长)、蔡进添(人称添仔)便和“老黏锡”共同前往台南迎取刘部香火,惟因诸般耽搁而遗忘此事。
  • 一段时日后刘部大帝问起:“为何金身之事迟迟未理?”,众人才猛然忆起此事,但事隔许久,当初迎取之香火早已不知在何处,当事人年岁已高,王赞及添仔对当初庙宇之印象早已模糊,只好再由王赞、添仔及曾几法先生等人前往台南,凭着模糊的印象海底捞针似的,四处寻找奉祀刘部大帝的庙宇,某日在庙前询问一位老妇人,妇人指点他们到庙附近佛像店询问,佛像店师傅说道:这条巷子后有间主祀保生大帝的庙宇,内有奉祀刘部大帝,众人绕经巷道,抵达庙宇后,王赞及添仔即确认该处正是当初来迎取刘部大帝香火之庙宇(台南元和宫白龙庵),一行人因此得以顺利取回香火,于1951年(民国40年)左右,安置于刘部大帝金身内。

庙宇沿革

[编辑]

㈠温王坛时期:

1946年(民国35年)七月前,东港人氏林列先生(乡里敬称“列伯”),原居东港,经营木材行,列伯往来东琉两地营业,夜则与船厂工人、乡亲聚谈于蔡清诰先生(乡里敬称“诰伯”)宅邸大院,一日“列伯”提议,不如借“诰伯”大厝开设鸾堂,奉东隆宫温府千岁为主神,立坛济世(琉球温王坛),众人覆议后即安置温府千岁香火乙座,为神服务,为民办事,后历经东港东隆宫水仙尊王恭请至琉球兴基及东隆宫迎回东港事件,即奉水官圣帝为主神,海防圣帝及温府千岁为副主神,开始济世劝善,“列伯”亦以擅长之道术、符法襄助水官圣帝行医拯民。

㈡隆和堂时期:

1946年(民国35年)十月十三日吉辰将鸾堂命名为“隆和堂”。

㈢水仙宫时期:

  • “隆和堂”在鸾生日见增加后,诸生深感坛内空间狭窄,故于1949年(民国38年)十月变更坛规,将“隆和堂”改建于琉球乡琉球段一之一号之土地,并改名为“水仙宫”,已受诸生之永敬,并由诸生开会、集议、策划、捐献而兴建,至1950年(民国39年)十二月竣工。
  • 1977年(民国66年)八月提经信徒代表大会决议通过,策划捐输渔船与信众芳名,另登录在梁签及石碑,以表谢忱,即予兴工改建,二层庙宇,下层供奉五福大帝,五尊为镇殿主神,上层供奉水官圣帝、海防圣帝、温府千岁三尊为镇殿主神,并建造王船两艘镇守,上层庙内左边以供信徒之崇拜,择定于1979 年(民国68年)六月八日举行进庙典礼,以焚香虔诚,而达信徒(渔民)之崇敬。

祀神

[编辑]

(以神明方向区分左、右侧)

  • 一楼:主祀五福大帝、左龛祀奉狩元帅、右龛祀奉诚中军及五营兵将、另两侧墙上各有一刑具祀奉刑具爷,右厢设置水仙宫忠寿堂禄位[2]
  • 二楼:主祀水官圣帝、副祀海防圣帝、温府千岁(庙方人员表示当初水官圣帝扶鸾时指示:为感谢海防圣帝前来协助救世,故将中间大位让予海防圣帝,左侧为水官圣帝,右侧为温府千岁),左龛祀奉观世音菩萨及太岁星君,右龛祀奉福德正神境主公、王船元帅、五营兵将及王船[3](分别为水官圣帝及海防圣帝拥有),中间下方祀奉虎爷

特色

[编辑]

钦点五毒大神阵[4]

小琉球水仙宫钦点五毒大神阵
位置琉球乡
官方名称小琉球水仙宫钦点五毒大神阵
类型登录等级:民俗
登录种类:民俗
评定时间2019年12月17日
详细登录资料
  • 小琉球水仙宫五毒大神由来:相传五福大帝其得道升天后,刘部宣灵公向竹叶仙师及道老仙师学习道法,但当时得道升天的五福大帝则各留一魂魄于井内,玉皇上帝深怕留于井内的魂魄作乱,扰乱民间,待刘部宣灵公道法学成后,请祂下凡,将遗留井内的魂魄收回于天庭,因五福大帝生前为中毒而亡,玉皇上帝则将其魂魄册封为“钦点”五毒大神,职责为收除瘟疫,故此,五毒大神并无金身,也不属于任何神明之驾前部将,只有地方平安祭典绕境之需要,恳请刘部宣灵公向玉皇上帝请旨,并安五毒大神之座位,再由刘部宣灵公带领下凡,为地方驱除瘟疫。
  • 组成:由刑具爷领军,后有武差爷及五毒大神【代表五方及五行,分别是代表东方的绿大神、代表西方的白大神、代表南方的红大神、代表北方的黑大神及代表中尊的黄大神】,最早绿、白、红、黑大神是以扮武脸呈现,8科后才改为文脸,至2015年(乙未年)迎王时,获五福大帝三圣筊同意方改回武脸,故此小琉球与其他地方由来、扮演之人数、步法及服装皆是不一样之型态。
  • 缘起:1951年(民国40年)左右,当时乩童郭宝金(定金)有一友人,见东港有一团五毒大神阵团,遂提议成立五毒大神阵团,经请示刘部宣灵公除同意成立外(相传刘部系受碧云寺观音佛祖之托,请玉旨奉请五毒大神下凡于绕境期间和瘟制煞),并于梦中教授乩童郭宝金(定金)出阵组成及步伐与说明五毒大神之由来,梦醒后郭宝金(定金)即开始着手训练五毒大神阵团,并参与小琉球迎王绕境【参与的第一科为1952年(民国41年)】。
  • 迎请五毒大神科仪流程:

㈠于迎王科年,掷筊请示刘部大帝下列各重要节点时辰。
㈡重要节点:
五毒大神阵开训:开训时神子(参与五毒大神阵练习之人员简称)需到齐。
五毒大神阵练习:练习时间需考量在地与外地神子放假期程及农历七月。
五毒大神安座(馆):约迎王前一个月。
五毒大神神子茹素及闭关:约迎王前一个月。
⒌迎王期间出阵:配合小琉球迎王平安祭典绕境期程,每日开光念请神咒,绕境最后一天恭请五毒大神返衣卸甲后念送神咒。
⒍送神(恭送五毒大神回天庭):配合小琉球迎王平安祭典送王后当天,于前一日掷筊请示送神时间,送神后即收馆(收五毒大神座位)。

  • 登录文化资产:2019年(民国108年)12月17日获屏东县政府登录为屏东县民俗类文化资产(公告文号:屏府文保字第10830552400号)[5]

参考资料

[编辑]

外部连接

[编辑]
  1. ^ 琉球鄉寺廟. Taiwan temple     台湾寺庙网. [2018-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6) (中文(台湾)). 
  2. ^ 財團法人台灣省屏東縣琉球鄉水仙宮. 文化资源地理资讯系统. [2018-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6) (中文(台湾)). 
  3. ^ 小琉球觀光旅遊資訊網 - 屏東縣琉球鄉官方旅遊網. liuqiu.pthg.gov.tw. [2018-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6). 
  4. ^ 各傳統雜技團體-五毒大神陣. 传统杂技主题知识网. [2020-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2) (中文(台湾)). 
  5. ^ 小琉球水仙宮欽點五毒大神陣.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国家资产文化网. [2020-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5)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