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乔 (万历进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乔

大明署掌都察院事兵部左侍郎
籍贯 直隶扬州府兴化县
族裔 汉族
字号 字世臣
出生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
逝世 顺治十一年(1654年)
出身
  • 万历四十七年己未科同进士出身

李乔(1595年—1654年),字世臣,直隶兴化县(今江苏省兴化市)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生平[编辑]

李乔为嘉靖隆庆间内阁首辅李春芳曾孙,崇祯元年进士李嗣京之弟。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中举人[1],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联捷己未科进士,授河南灵宝县知县,调祥符县。迁礼部郎中。天启六年(1626年),奉命敕封藩王,过湖南,涉洞庭湖。当时魏忠贤势力正盛,李乔淡然处之。崇祯改元,提学山东。崇祯四年(1631年),转河南按察使,不久转右布政使,兼摄治河。次年,转陕西左布政使。此时农民起事军队蜂起,李乔尽力筹备军饷。崇祯七年(1634年)冬,晋陕西巡抚,次年因镇压不力,被弹劾去职。

崇祯十七年(1644年),福王立于南京。弘光元年(1645年),李乔荐补兵部左侍郎[2][3]。五月初七,清军大举迫近,南京百官集结于清议堂议事。李乔、唐世济有降清之意[4][5]。十五日,清军统帅、豫王多铎到达南京,百官冒雨出城迎接[6]。次日,大开洪武门,李乔与京营总督、忻城伯赵之龙率百官献册,行四拜之礼,随即跪请多铎进城。李乔随即挟清军告示,安抚民心[7]。此时,清军尚未强制剃发易服,李乔主动剃头换装,反被多铎辱骂[8][9]

晚年,优游林下,课子弄孙。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卒[10]

参考文献[编辑]

引文[编辑]

  1. ^ 陈开虞《江宁府志·卷十四·科贡下》
  2. ^ 《明季南略·卷之二》:宏光元年正月 十二(丙申),高允滋补御史。安抚黄某荐废籍官李乔等。御史游有伦极言朝臣、镇将背公植党。部院剧震,分请马士英饮酒。刑部尚书解学龙奏从逆六案;以登极初,停刑。
  3. ^ 《明季南略·卷之二》:宏光元年四月 初六(戊午),左梦庚兵陷彭泽。梁云构、李乔皆兵部左侍郎。逮前巡抚陈潜夫于家。
  4. ^ 《明季南略·卷之二》:宏光元年五月 初七(戊子),集百官清议堂议事,预坐者十六人;马士英、王铎、蔡奕琛、陈于鼎、张捷、陈盟、张有誉、钱谦益、李乔、李沾、唐世济、杨维垣、秦镳、张孙振、钱增、赵之龙各窃窃偶语,百官皆不与闻。临散,李乔、唐世济相和曰:‘便降志夺身,也说不得了’。后有叩诸大僚者,皆云:‘大清信虽急,如今不妨了’(盖密议藉之龙纳款于大清也)。是日昼晦,大风猛雨,人心汹汹。
  5. ^ 《圣安本纪·卷之六》:五月初七日(戊子),百官集清议堂会议,预坐者十六人。时马士英、王铎、蔡奕琛、张捷、张有誉、钱谦益、李沾、唐世济、陈盟、李乔、杨维垣、陈于鼎、钱增、张孙振、秦镛、赵之龙等十六人坐堂上,窃窃偶语;百官集者甚众,皆不得预闻。临散,唐世济、李乔齐声相和曰:‘即降志辱身,亦甘之矣’!后有叩之大僚者,皆云‘北信甚急,今已无妨’。盖所会议者,藉之龙以款于清也。
  6. ^ 《圣安本纪·卷之六》:五月十五日(丙申),清豫王至南京。戎政府、都察院各遣官二员远迎,跪立道旁,高声报名;将近豫王前,通事高声喝起。文武百官随即出城迎接;时正大雨淋漓,无一人敢稍后者。总督京营戎政少保兼太子太保忻城伯赵之龙、署掌都察院事兵部右侍郎李乔迎降。
  7. ^ 《圣安本纪·卷之六》:五月十六日(丁酉),大开洪武门,赵之龙、李乔率百官献册,行四拜礼;随跪请豫王进城。……李乔进城,携大清告示偏挂通衢,民心稍定。
  8. ^ 《圣安本纪·卷之六》:五月 兵部左侍郎李乔独先剃头、胡服,豫王骂之。
  9. ^ 《圣安本纪·卷之六》:五月 二十六日(丁未),豫王禁臣民辫发。豫王出示各城门云:‘剃头一事,本国相沿成俗。今大兵所到,剃武不剃文、剃兵不剃民;尔民毋得不遵法度,自行剃之。前有无耻官员先剃求见,本国已经唾骂。特示’。时下令髡发,戎政赵之龙、文官李乔、姚孙棐先剃,余魏国公徐元爵、安远侯柳祚昌、永康侯徐弘爵、灵璧侯汤国祚、临淮侯李述祖、驸马齐赞元等以次剃讫云。
  10. ^ 《句容县志》:李乔,字世臣,兴化人。嘉、隆首辅李文定公曾孙。万历进士,授己未灵宝令。居官植行,一切遵文定公家训,以廉吏著称。邑苦旱,比岁告祲,乔竭诚步祷,辄应。夏又旱,祷又应。岁大有秋,野人争持嘉谷以献,一禾二穗。维时桃林当屡歉之候,百姓几髓竭,而忽得异征,故博士李公、孔公、郭公率诸生作两歧之歌。未几,以胜剧,有祥符之调。士民建祠像之,为立石志其梗概。祥符,中州省会,素称难治。乔省刑薄敛,恺悌乐易,一时士民戴德,奸宄慑服。大抵祥符、灵宝,古秦、晋地,喜事健讼之民,所在都有。乔强明有执,洞悉民隐,又以宽厚行之,讼牒必与面质,情伪立决,不留一案,亦不责一锾。以故抚军、直指、藩、臬、府、州,一切移文委牒,靡不朝至而夕报焉。从来谓灵宝憨、祥符黠,灵宝警而狷,祥符侠而犷,乔一处以坦衷旷度。又复细心密致,静如止水,动若发机,触事洞然,迎刃立解。以此两邑治行,并称第一云。嗣迁祠部郎。丙寅,领藩封之敕,过湖南,涉洞庭。其时魏珰甚焰,趋附者如蚁,乔处之淡然,无事逢迎,而亦不见龃龉。其品望足以服之耳。戊辰改元,提督东省学政。乔文名素著,六郡之士闻风以悦。而乔复锐意鼓舞,怀才抱异者,争自琢磨,公明之誉,隆隆日起。而试牍遂与前王永启公岱秀编争胜。其知名者,旋发为名公巨卿。节义、文章、政事,并垂不朽。得人之盛,至今称最。当日惟肥城学艰于鹊起,乔择善青鸟学者为建奎阁、文星,以鼓励诸士,至今存为胜迹云。辛未,转中州臬宪。寻转右藩,兼摄治河,有声。壬申,转秦中左藩。时秦寇方张,军需旁午告急。乔以一人佐饷,士马腾饱,时交口有酂侯之称。甲戌冬,晋秦抚,寇氛愈恶,标下甫满千人。督率将士,至斩首三千有奇。当事者意在急于扑灭,乙亥秋,遂为直指劾。乔不辩而竟归。甲申、乙酉间,当事以少司马见推。知事不可为,遂浩然长往,无复有功名之志矣。时以一蓑一笠,优游田野,惟课子弄孙是务。壬辰,年六十,即自办终具。每喜诵白香山诗,视生死旷如也。甲午冬,偶疾,疾不二日,卒。

书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