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王志莘
出生1896年4月21日 编辑维基数据
川沙县 编辑维基数据
逝世1957年2月2日 编辑维基数据 (60岁)
就读学校
职业政治人物 编辑维基数据
政党中国民主建国会 编辑维基数据

王志莘(1896年4月21日—1957年2月2日),原名王允令上海市人,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家,中国证券市场建设的先行者。

王志莘

生平[编辑]

中华职教社[编辑]

王志莘生于江苏川沙(今上海市浦东新区)。父亲王南山,母亲朱氏。王志莘原名王允令,5岁时父亲病逝,家道中落。母亲为供他上学,乃刺绣为生。1910年,14岁的王志莘因家贫辍学,由叔父介绍到钱庄当学徒,但他一心想读书。母亲省吃俭用将他送到南洋公学学习。1915年,王志莘中学毕业,先后在定海县中学、上海留云小学任教。后来又到新加坡担任教员、报馆编辑,还曾经营橡胶种植园[1][2]

1921年王志莘回国。他和黄炎培都是川沙人,这时正值黄炎培的中华职业教育社提倡职业教育,筹划到菲律宾南洋各地考察。王志莘乃陪黄炎培考察南洋。《黄炎培年谱》载,1921年1月30日,黄炎培偕中华职业教育社王志莘离开上海赴菲律宾、南洋等地提倡职业教育,携带书籍、幻灯片等,到各地开会演讲共43次。2月21日从菲律宾返抵香港。2月25日从香港抵达汕头。在汕头逗留十余天,搭船抵泰国曼谷。王志莘协助黄炎培为中华职业学校募款,获14700多元。4月22日两人抵达马来西亚吉隆坡。后又到新加坡、柔佛棉兰等地,5月12日抵香港,5月18日返抵上海。同年,王志莘考入上海商科大学,自此边在中华职业教育社工作,边在上海商科大学学习[1]

1923年,经黄炎培推荐,并获菲律宾华侨李昭北资助,王志莘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攻读银行学,两年便先后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25年离开美国,在归国途中绕道欧洲考察银行业务。回国后,在母校上海商科大学任教,同时在中华职业学校任教。1925年8、9月间,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生活》周刊。该周刊原计划名为《生活之路》,为方便称呼改定名为《生活》。《生活》周刊首任主编是王志莘,1926年10月改由邹韬奋主编。该刊宗旨是:“以有趣味(雅俗共赏的事实)、有价值(必须使人看了在道德修养上得到多少的灵感)的材料,暗示人生修养,唤起服务精神,力促社会改进。”办刊方针是“以读者利益为中心,以社会改造为目的,要做成社会上人人的一个好朋友。”[1]

进入银行界[编辑]

1926年,王志莘离开《生活》周刊,进入薛仙舟主持的工商银行任储蓄部主任。其间,他提倡利用合作贷款调剂工商资金,被称作“平民银行”。1928年,江苏省财政厅厅长赵棣华筹办江苏省农民银行,聘过探先任总经理,王志莘任副经理。不久过探先逝世,王志莘继任总经理,任内积极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当时江苏省农村合作社数量居全国第一[1][3]

1931年,新华商业储蓄银行改组。该银行成立于1914年10月,由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拨款成立,是中国最早的储蓄银行之一。初期经营顺利,实收股本自起初的15万元增至1925年的200万元。但此后因为国内军阀统治下的政治混乱和自身经营不善,导致放款大量呆滞,内部多次发生盗款卷逃。营业人员纷纷通知客户来行提存。总经理方仁元请示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增资,并在1931年宣布改组为“新华信托储蓄银行”(仍简称“新华银行”),总行从北平迁到上海,王志莘任总经理,主持整治该行[1]

通过《改组宣言》,王志莘向社会宣布了新华银行的服务宗旨,实质上是采用欧美银行的做法,用银行的资本信用吸收社会闲散资金,以开展投资和放款。他推荐了曾在美国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银行学并获硕士的孙瑞璜担任副总经理,聘贺友梅陈鸣一周仰汶徐振东项吉士王瑞琳严景耀徐维荣等任银行要职。他还坚持以贤、才为录用行员的要则,尽量录用大、中学校毕业生,并经考试或考查,且注重职工福利待遇[1]

在经营上,王志莘主持开设了多种储蓄,以聚拢零散资金,用高利息举办纪念储金,期限一年,月息一分,并赠“不倒翁扑满为纪念品;还利用报刊和橱窗宣传储蓄。新华银行开展了各类储蓄业务,在存款手续上力求简便,储蓄业务由此兴旺[1]

新华银行改组当年便扭亏为盈。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存款总额较改组前增加将近7倍;各项放款较改组前增加两倍;各项投资达1165万元。该行的社会信誉和在银行界的地位获得提高,被誉为 “南四行”之一,是上海银行业公会二百余个会员中处在领导地位的十家大银行之一[1]

中华民国时期,他还先后兼任中国国货公司、中国国货联营公司、中国棉麻公司等企业的董事、董事长[2]

抗战期间[编辑]

1936年,王志莘率先在《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上公开签名,推动了上海工商界的救亡运动。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经香港辗转抵达重庆,设新华银行总管理处,管理重庆、桂林昆明等地分行业务。同时在上海保留新华银行总行,由副总经理孙瑞璜主持,管理沦陷区的上海、北平、天津广州南京厦门等地分行业务。王志莘曾任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兼任联合票据承兑所和联合征信所的主任委员、总经理等职,随黄炎培等人呼吁团结抗日。不久,辞去他国民参政院参政员职务[1]

他通过银行业务,资助中华职业教育社、生活书店等社会团体。1934年,曾试图离开重庆,受阻未果。[1]

留驻上海[编辑]

1945年,战争结束后,新华银行在重庆的总管理处撤销,业务仍由上海的总行领导,并且增设香港、长沙无锡苏州等分行。广州汉口两分行也陆续复业。新华银行还同世界各地大城市通汇。1946年王志莘参与筹组上海证券交易所,被推举为常务理事兼首任总经理。当时王志莘想将该所改造为新的投资市场,但事与愿违,他便主动脱离了该所[1]

1949年,王志莘决定留在大陆,并同孙瑞璜电令各地分行经理坚守岗位,对存户负责。[1]

上海战役后,在私营金融业接受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王志莘任公私合营银行联合董事会副董事长和第一副总经理、华东财经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财经委员会委员等职务。1950年2月至1953年3月,在中国民主建国会新的扩大临工会阶段,王志莘任委员。1953年3月中国民主建国会上海市分会成立,王志莘当选常务委员。他还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等职。1955年,王志莘患胃癌,但他仍表示“愿以有生之日,尽可能为国家效力”,抱病参加各种会议,并参加了人大代表视察工作[1]

1957年2月2日,王志莘病逝,享年61岁[1]

著作[编辑]

  • 《中国之储蓄银行史》
  • 《合作金融》

参考文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