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香禅
王香禅 Ông Hiong-siân | |
---|---|
出生 | 1886年(清光绪十一年) 大清福建省台湾道台北府淡水县大加蚋堡艋舺 |
逝世 | 卒年不详 |
国籍 | 大清(1886年-1895年) 大日本帝国(1895年-?) 满洲国(?-1945年) 中华民国(1945年-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 |
职业 | 艺旦、诗人 |
王香禅(1886年—卒年不详),本名罔市,又名留仙、香婵,小字黛卿,台北艋舺人,著名艺旦、诗人,为连横女弟子、谢介石妻子。
生平
[编辑]王香禅生于1886年[1]。她出身于六口穷困之家,经济来源为作鱼贩的兄长王仔涂,自幼被艋舺龙山寺附近的艺旦老板娘董仔治收为养女训练为艺旦[2]。董女过去为艋舺花魁,在1884年刘铭传的艋舺中军守备署设在北皮寮,艋舺艺旦争学北管以媚,当时董女色丰而姣,又通文墨,妓名远播[3]。
王香禅向艋舺平乐游酒楼的曲师戴源及福州人印同师学习北曲,十六岁大张艳帜,色艺均佳、艳名大噪,又经诗人王子鹤介绍,至大稻埕剑楼书塾向赵一山学香奁诗,教导黄任的《香草笺偶注》[4]。她因喜读《红楼梦》,钦慕林黛玉[5],所以用“黛卿”为小字[6]。又名“留仙”[7]。
当时王香禅被誉为台湾三大美人之一[4],在大稻埕永乐座以艺名唱京戏,连横每次去台北都去捧场[8]。她曾南下鬻艺于台南府城宝美楼,以京剧《二进宫》、《三娘教子》、《祭江》等使当地士绅不少拜倒在石榴裙下[9],有说法因是在1895年受客人陈秋菊当众剥衣之辱才南下重张艳帜[4];另一说卖艺于台南玩春园,而且当时台湾北部艺妓在十四、五岁时,多半会随着养母南下见习,俗称为“饮墨水”[10]。
时任《台南新报》汉文记者的连横常与南社诗友前去宝美楼饮䜩,收王香禅为女弟子,以李商隐诗集、《诗经》、《楚辞》教之,在《诗荟余墨》称赞她诗诣大进,说:“今则斐然成章,不减谢庭咏絮矣。”[11]王女回忆当时道:“及从吾师剑花先生游,一洗尘俗,所谓无语不香,有词皆秀矣。”[12],本欲与连横结连理,但被拒绝[10],后于1907年自赎其身,与罗秀惠结婚,两人还曾一同发表诗作[13]。王女并作〈问花〉一诗,将丈夫比为解语花[14]。但不久罗氏移情其师妹蔡碧吟,逼迫在1909年离婚,当时《台湾日日新报》记者评论“千金买离缘”[15]。台南有谚语曰:“蔡姑娘仔嫁尪──加罗(劳)的。”,时人撰联挖苦说:“一父二夫三举人,四妻五妾六娼妓。”[16]
王香禅心灰意冷而遁入空门[17],在1909到1911年陆续以“黛卿”之名在《台湾日日新报》投稿弃妇诗,如〈秋感〉[18]、〈书怀〉[19]、〈和梅妃韵〉[20]、〈梅妃〉[21]等;另一说是并未出家为尼,只是长斋礼佛[22]。谢介石从报上得知消息,遂透过赵一山牵合,终于1912年迎娶王香禅,婚后赴中国大陆[17]。谢介石二房系出的孙子谢辉表示祖父在从政期间,所有的资助皆出自王香禅,据说当时王女拿出五斤黄金[23]。
1912年,连横与新婚的谢介石夫妻在上海一次宴会上相遇。王香禅善尽地主之谊,与恩师朝夕相处,品茶谈诗,连横还写诗〈沪上逢香禅女士〉纪念此事。其后,谢介石受聘为吉林法政学堂教习兼治报务,与王香禅移居吉林。连横也受《新吉林报》之邀,再次与王香禅续缘半年。在连雅堂的诗作中,记载王香禅最多的也是在此时期。[11][10]
与谢介石婚后,王香禅诗作转变为关心他人,如社会写实诗〈感时〉写道:“忍听饥民啼哭声,连宵稽首到天明。尸骸满地无人管,愿乞慈航渡众生。”[24],还有思乡诗,如〈敬步剑楼夫子寄怀原韵〉:“王孙芳草思依依,那得春风引梦归。渺渺长江人不渡,年年空羡雁南飞。”[25]满州国时期,一家住在新京市中心,王女常与台湾移民礼佛,并茹全素[26]。王香禅的孙女谢孟姑表示祖母和祖父根本就不讲话;谢介石三房所生的小儿子谢白倩表示王香禅晚年之所以日日礼佛,是因年龄大了,另一方面,与父亲个性不合[23]。
1945年,日本战败,曾任满州国外交部长、满州国驻日大使的谢介石以汉奸罪被捕,王香禅晚年生平不详,据说1970年代病逝于北京[1]。
廖汉臣在1956年将王香禅的传闻写成通俗小说《谢介石与王香禅》,日后台湾几篇讨论王香禅的文章,大抵根据此书,有学者表示不可尽信[27]。
家庭
[编辑]兄,王仔涂,鱼贩[28];弟,王温石,满州国外交部科长[29]。谢介石先与王香禅婢女素梅先生下一子谢津生,之后与王香禅生有儿子谢喆生、谢沪生、女儿谢秋生,另一说女儿是养女[17]。
作品
[编辑]于1911年以前,多以“黛卿”为名发表诗作,今人则多称其“香禅”名号,署名后者的诗作收录于1906年出版的《鸟松阁唱和集》[30] 。诗作大多刊发于《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台湾诗荟》、《台湾诗报》,由吴品贤整理成〈王香禅诗作年表初编〉[1]。
评价
[编辑]- 连雅堂:“台湾诗学虽盛,而闺秀能诗者尚少。诗荟发刊以来,其寄稿者,有王女士香禅、李女士如月、余女士芬兰,清词丽句,传播诗坛。”[31]
- 罗秀惠:“香禅尝谓一首七言绝,仅仅二十八字,需有少许胜多许之概,否则谁复拉杂不来,可为不知诗者之知言。”[5]
- 梅嵩南:“台湾女子能诗,在有清二百余年间,并不多见,若有,当以蔡碧吟、王香禅为翘楚。”[2]
戏剧
[编辑]2005年,在侯孝贤电影《最好的时光》第二段落〈自由梦〉,是隐射王香禅与连横的爱情故事[10],女角由舒淇扮演。
诗
[编辑]秋夜偶成 “皎皎霜华淡淡天,木犀亭畔月初圆。醉闻花气三更后,一枕秋香梦里禅。”
参考
[编辑]- ^ 1.0 1.1 1.2 王力. 台湾才女王香禅 诗情留吉林. 江城日报 - 多媒体数字报. 2013-06-19 [2014-04-16] (中文(中国大陆)).[永久失效链接]
- ^ 2.0 2.1 梅嵩南. 《讀詩雜記》. 台湾: 三民书局. 1967 (中文(台湾)).
- ^ 陈华民. 《台灣野史小札》. 台湾: 常民文化. 1988 (中文(台湾)).
- ^ 4.0 4.1 4.2 高拜石. 《古春風樓瑣記》. 台湾: 台湾新生报社. 1966 (中文(台湾)).
- ^ 5.0 5.1 罗秀惠. 〈蘸綠村詩話〉,《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2823號. 台湾: 台湾日日新报. 1907-09-29 (中文(台湾)).
- ^ 〈拾碎錦囊〉,《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2249號. 台湾: 台湾日日新报. 1905-10-28 (中文(台湾)).
- ^ 王国璠. 《臺北市志‧人物志》. 台湾: 台北市文献委员会. 1980 (中文(台湾)).
- ^ 郑喜夫. 《民國連雅堂先生横年譜》. 台湾: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0 (中文(台湾)).
- ^ 连景初. 〈赤崁才女蔡碧吟〉,《台南文化》,第8卷第3期. 台湾: 台南市文献委员会. 1954 (中文(台湾)).
- ^ 10.0 10.1 10.2 10.3 石芳瑜. 〈從臺灣到滿州國:一代詩妓王香禪〉. 《花轎、牛車、偉士牌:台灣愛情四百年》. 台湾: 有鹿文化. 2012-03-30. ISBN 9789866281334 (中文(台湾)).
- ^ 11.0 11.1 龚鹏程. 《中國文人階層史論》. 台湾: 佛光人文社会学院. 2002. ISBN 9789579583305 (中文(台湾)).
- ^ 王国璠. 《臺灣先賢著作提要》. 台湾: 台湾省立新竹社会教育馆. 1974 (中文(台湾)).
- ^ 罗秀惠. 〈敬步柳城詩伯高韻〉,《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3268號. 台湾: 台湾日日新报. 1909-03-25 (中文(台湾)).
- ^ 王香禅. 〈問花〉,《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2823號. 台湾: 台湾日日新报. 1907-09-29 (中文(台湾)).
- ^ 〈就蔡碧吟議贅羅秀惠言〉,《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3399號. 台湾: 台湾日日新报. 1909-08-27 (中文(台湾)).
- ^ 林南雄、吴淑兰. 妙心寺慈恩護法會會訊. 妙心寺慈恩护法会. [2014-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台湾)).
- ^ 17.0 17.1 17.2 陈运栋. 〈談藝旦王罔市到詩人王香嬋〉. 《臺灣人物叢譚》. 台湾: 七灯出版社. 1978 (中文(台湾)).
- ^ 黛卿女士. 〈秋感〉,《漢文臺灣日日新報》3419號. 台湾: 台湾日日新报. 1909-09-19 (中文(台湾)).
- ^ 黛卿女士. 〈書懷〉,《漢文臺灣日日新報》3902號. 台湾: 台湾日日新报. 1911-04-05 (中文(台湾)).
- ^ 黛卿女士. 〈和梅妃韻〉,《漢文臺灣日日新報》3907號. 台湾: 台湾日日新报. 1911-04-10 (中文(台湾)).
- ^ 黛卿女士. 〈梅妃〉,《漢文臺灣日日新報》3919號. 台湾: 台湾日日新报. 1911-04-22 (中文(台湾)).
- ^ 陈华民、梁坤明. 《台灣俗語話講古》. 台湾: 常民文化. 1998-09-01. ISBN 9789578491281 (中文(台湾)).
- ^ 23.0 23.1 朱建陵、陈柏廷、余明洙、唐一宁. 傳奇藝旦王香禪 幫夫從政求功名. 中时电子报. 2013-02-17 [2014-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中文(台湾)).
- ^ 王香禅. 謝介石氏夫人留仙王香禪台北:〈感時〉,《臺灣詩醇‧後編》. 台湾: 兰记书局. 1935年 (中文(台湾)).
- ^ 王香禅. 〈敬步劍樓夫子寄懷原韻〉,《瀛洲詩集》第一集. 台湾: 光明社. 1933年 (中文(台湾)).
- ^ 许雪姬. 〈黃洪瓊音女士訪問紀錄〉,《口述歴史》第5期. 台湾: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硏究所. 1995 (中文(台湾)).
- ^ 王国璠. 〈藝文志‧著述篇〉. 《重修台灣省通志卷》. 台湾: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1993 (中文(台湾)).
- ^ 邱旭伶. 《台灣藝妲風華》. 台湾: 玉山社. 1999. ISBN 9578246110 (中文(台湾)).
-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集刊》第57卷. 台湾: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07 (中文(台湾)).
- ^ 吴品贤. 〈無端惹得多情淚,彼是瀟湘一後身---王香禪及其詩淺探〉,《臺北文獻》,第136期. 台湾: 台北市文献委员会. 2001-06 (中文(台湾)).
- ^ 连雅堂. 〈啜茗錄〉,《臺灣詩薈》第19號. 台湾: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1914-07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