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押
外观
花押 | |||||||
汉语名称 | |||||||
---|---|---|---|---|---|---|---|
繁体字 | 花押 ‧ 畫押 ‧ 押記 ‧ 花書 ‧ 五朶雲 ‧ 花字 | ||||||
简化字 | 花押 ‧ 画押 ‧ 押记 ‧ 花书 ‧ 五朵云 ‧ 花字 | ||||||
| |||||||
朝鲜语名称 | |||||||
谚文 | 수결 | ||||||
汉字 | 手決 | ||||||
| |||||||
日语名称 | |||||||
汉字 | 花押 ‧ 華押 | ||||||
|
花押,又称画押、押记、花书、五朵云、花字,朝鲜称手决,是代替签名的一种签署样式,通常会取姓名中的一至二字采用连笔速写、交错相叠,有时还会加入一些符号,因此形状千奇百怪,带有艺术性,常用于书法作品上。
起源
[编辑]花押是一种为了方便而发明的签署方法,正式文件也会使用,在晚清时,李鸿章在签署《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时使用了花押。和签名相比,个人化的花押反而较难伪造。现今在华人地区花押的使用已较为少见,大多为花式签名所取代。
相传花押源于中国的北齐。《北齐书·后主纪》云:“连判文书,各作花字是也。花字亦谓花押”。到了北宋已有许多使用画押的记载。欧阳修在《归田录》云:“俗以草书为押字。”。宋王溥《唐会要‧百官奏事》:“景龙三年二月二十六日敕,诸司欲奏大事,并向前三日录所奏状一本,先进令长官亲押”。宋人朱彧《萍洲可谈》卷一云:“押字自唐以来方有之,盖亦署名之类,但草书不甚谨,故或谓之草字。”《太平广记》、《唐国史补》:“宰相判四方之事有都堂,处分有司有堂帖,下次押名曰花押”,《西游记˙第二十九回》:“国王见了,取本国玉宝,用了花押,递与三藏。”《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三》:“当下各人画个花押,兄弟二人,每人收了一纸,管待了李社长自别去了。”
著名使用者
[编辑]中国历史上最为出名的花押是宋朝皇帝徽宗的花押。宋徽宗在其创作的书画上使用一个类似拉长了的“天”字的花押,据说象征“天下一人”。
花押在10世纪中叶(平安时代中期)传入日本。到了镰仓时代以后开始分为武士使用的武家样和公卿使用的公家样、僧人使用的禅僧样三种。战国时代日本花押的形式开始多样化,如织田信长使用“麟”字花押,丰臣秀吉使用“悉”字花押,伊达政宗使用鹡鸰形状的花押等等。
图片
[编辑]相关条目
[编辑]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宋徽宗“天下一人”花押(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朝鲜文) 朝鲜的手决(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日语) 日本历史上著名的花押一览[永久失效链接]
- (日语) 花押作品展 日本第1回鹤川流花押展(2007年5月)出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