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裨海纪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海纪游》,又名《采硫日记》,为清朝官员郁永河所著,书中描绘17世纪的台湾风土民情,并在当时采矿处今北投龙凤谷有碑志之。

主旨

[编辑]

该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说明来台缘由,并记录从福州到鹿耳门的行程,以十二首“台湾竹枝词”作结。中卷分为“采硫物资”、“西部大纵走”以及“北投采硫”三部分。下卷纵论山川形势与风俗民情,以二十四首“土番竹枝词”作结。[1]

内容

[编辑]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冬福建福州火药库火灾,焚毁火药50余万斤,依规定典守者福州府知府需要负责补齐该差额,实际负责管理火药库任务为正五品同知王仲千。因火药所需硫磺甚为珍贵,福建并无产地,该知府所辖同知王仲千麾下幕宾郁永河自告奋勇前往台湾北部的北投硫磺产地采硫。[2]

康熙36年(1697年)元月底(农历,以下皆同),自福建出发,经过金门、厦门、澎湖,在 2月25日抵达台南,沿途风光,包括对黑水沟的奇航都有特殊的记述。在府城停留了2 个多月,备办了采硫、炼硫的工具。不顾好友劝告,自愿亲自率队由陆路行走到淡水 的目的地。4月7日出发,渡过大洲溪,经过新港社、嘉溜湾社、麻豆社;又渡过茅港 尾溪和铁线桥溪,经过倒咯国社;又夜渡急水溪、八掌溪,抵达诸罗山;又渡过牛跳 溪,经过打猫社、他里雾社、柴里社;又渡过虎尾溪、西螺溪、东螺溪三溪,经过大 武郡社、半线社、哑束社、大肚社、沙辘社、牛骂社;又经过大甲、吞霄、新港仔、 后々、中港、竹堑、南嵌、八里分社;再乘莽葛(原住民用的船; banka)到淡水,这时已经是4月27日,虽然一路行色匆匆,但是仍然记录下了17世纪末期台湾许多番社的风光。[1]

书内提到的康熙台北湖1694年康熙大地震常为后人所争论。[3]

史料价值

[编辑]

史料价值

[编辑]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宋, 泽莱. 評郁永河的《裨海紀遊》--並論臺灣文學史上的傳奇時代. 台湾学研究通讯. 2006-10, 1: 108-128. 
  2. ^ 杨, 云萍. 台灣史上的人物. 成文书局. 1981. 
  3. ^ 陈, 虹如. 郁永河《裨海紀遊》研究.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 2000: 59–61. 
  4. ^ 4.0 4.1 裨海纪游 卷中》原文
  5. ^ 杨, 龢之. 遇見三百年前的臺灣:裨海紀遊. 圆神出版社. 2004-05-28. 
  6. ^ 黄文德. 郁永河《裨海紀遊》-從臺灣自然人文的探奇到認同的調適. 国家图书馆.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8). 

延伸阅读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