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赵时㭎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赵时㭎(1874年3月12日—1945年3月17日),献忱纫苌,后改叔孺,晚年二弩老人,通常作“赵叔孺”,后世也误作“赵时纲[1]。别署有蠖斋、娱予龛、橹声宦、仆累庐、宝松阁等。其斋馆名为二弩精舍浙江鄞县[1]民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教育家、古文字学家,以篆刻和金石学成就最高,与吴昌硕齐名,被推为清末民国第一,近代以来在日本影响尤巨[2][3]

生平

[编辑]

同治十三年正月二十四日(1874年3月12日),生于江苏丹徒籍贯浙江宁波府鄞县[4]。镇江古称润州,故赵又名润祥。为宋太祖赵匡胤第二十四世孙,为赵匡胤二子、武功郡王赵德昭一脉[5]。父亲赵佑宸,清末大臣,赵即诞生在其父在镇江府的任所,是第三子[2]

因家学五岁时就酷爱书画,尤擅长画马,被誉为“神童”[1]。十岁时,已因画马小有名气[1]。十七岁,考取秀才。当年秋赴闽,娶闽县林颖叔第七女,冬偕林氏一起回到鄞县[1][4]。岳父为大收藏家,家中多商周青铜器,就痴迷于对殷商青铜器铭文、秦汉古印文[1]

赵母去世后,赵偕夫人林氏移居闽县[4]。在福建入仕,历任福州平潭海防同知,兴化府通判,署泉州府海防同知等官职[4]

辛亥革命后,弃官移居上海,年底林氏病逝,年仅三十八[4]。后迁居提篮桥三福里,开始专心书画篆刻金石学的生涯[4]。中华民国26年(1937年),嫁次女给上海纸业大亨刘敏斋[2]

中华民国34年(1945年)3月17日,因风寒病逝上海,享寿七十二岁[4]

艺术

[编辑]

赵是个艺术全才,山水人物花卉中国画的传统题材无所不精,书法篆刻自立门户,别具一格[1],是“海派”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被誉为近代赵孟𫖯

书法取法自赵之谦赵孟𫖯[1]

篆刻遍历前代名家,于浙派皖派均用力极深,风格亦受秦汉魏碑影响[1]

评论

[编辑]
  • 时人评:“二百年来第一。”
  • 吴昌硕:“印坛属鄞人矣。鄞人以赵叔孺为第一,我次之。”
  • 张大千《赵叔孺先生遗墨序》:“先生尤精鉴别,凡法绘名画,无不以得先生一言而定。而先生尤赏余摹古之作,以为古人不能过也。先生虽以书画篆刻名海内,而专精独到,尤在金石刻。其治印,虽导源其家伪叔,旁及顽伯、牧父,然精意所注,尤在汉印,心摹手追,得其神理,寓奇诡于平正,寄超逸于醇古,非世之貌为狂怪险谲者所可望也。风声所树,弟子传学者独多知名于世。”
  • 陈训正《赵叔孺先生六十赠言》:“金石刻划,力追古作,靡不得其真。海内积学之士,咸推服叔孺,愿委贽纳交,惟恐失之。……门下着籍者,皆一时之隽,所与游名宿老师,颇负时望,及见叔孺,皆洫然意下,自以为不逮也。生平酷好古物,所蓄古代彝器及名人制作极富,凡经鉴别,真赝立判,晚近诸名家收藏,惟叔孺一言是归。上虞罗振玉、余杭褚德彝论金石之学,咸推叔孺为第一。”
  • 沙孟海《沙村印话》:“余治印初师叔老。其为元朱文,为列国玺,谧栗坚挺,古今无第二手,心摹手追,至今不能逮。”
  • 马国权《近代印人传》:“近代印坛,唯叔孺先生远师古玺汉印,近挹无人,目光超迈,精究印章艺术之源流正变。”

代表弟子

[编辑]

赵门徒众多,较著名的愈六十人。学生曾为他举办“赵叔孺同门金石书画展览会”和“赵叔孺同门展览会”[4]

行世印谱

[编辑]

代表著作

[编辑]
  • 汉印分韵补》,6卷,为重要的古文字研究著作[1]
  • 《古印文字韵林》,6卷
  • 《赵叔孺先生画谱》,后学编撰

参考链接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趙叔孺 主页. 中华博物. [2013年7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中文(繁体)). 
  2. ^ 2.0 2.1 2.2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安持/述 北山/录. 业师赵叔孺. 光明网. 2005-12-28 [2013年7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1) (中文(简体)). 
  3. ^ 趙叔孺. 中国近代绘画丛刊. 2010年12月 [2013年7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9月20日) (中文(简体)).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趙叔孺 主页. 中华博物. [2013年7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8月2日) (中文(繁体)). 
  5. ^ 天一阁藏清同治八年乐善堂大活字本/民国十三年乐善堂木活字本《四明赵氏宗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