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永镐
邱永镐 | |||||||||||||||
---|---|---|---|---|---|---|---|---|---|---|---|---|---|---|---|
国家 | 清朝 | ||||||||||||||
出生 | 康熙七年元月二十八日(1668年) 广东省潮州府镇平县白泥湖 | ||||||||||||||
逝世 | 乾隆七年十月(1742年) 福建省凤山县港西里火烧庄(今台湾屏东县长治乡长兴村) | ||||||||||||||
谥号 | 英训 | ||||||||||||||
坟墓 | 广东省嘉应州镇平县茶子坪 | ||||||||||||||
祠庙 | 台湾邱永镐祠 | ||||||||||||||
| |||||||||||||||
邱永镐(1668年—1742年),广东省潮州府镇平县白泥湖(今日梅州市蕉岭县)客家人,后随军来台。是清代屏东平原长治乡一带的开拓者,垦荒筑圳,朱一贵事件及吴福生事件亦参与平乱,为六堆的重要人物之一。邱氏家族对当地贡献良多,后代于台湾绵延千余人[1]。今日长治乡长兴村留有邱永镐祠、邱永镐圳等处以兹纪念。
生平
[编辑]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邱永镐二十九岁时,随戎伍只身来台,落脚台南。初于府城三郊行担任伙计,略能读写文字,会打算盘,加之聪明伶俐,颇得器重[2]。后被派来阿猴(现今屏东县)发展业务。当时屏东附近仍是一片荒芜的地方,居民不多,批发事业很难经营,邱永镐乃在考察后回报,并决定前来屏东地区垦荒[3]。三郊行业主卢、林、李三姓提供资金,于康熙三十八年(西元 1699 年),以该笔资金向马卡道族阿猴社购买土地。邱氏于是返回原乡,召募镇平(今蕉岭县)、程乡(今梅县)一带邱、胡、廖、黄、李、罗等姓数十人,及其妻黄氏及子仁山、义山等来台垦殖[4]。
邱永镐等人最初的垦殖据点系“香橼树下”(后之香扬脚庄地区),于此搭建租馆,提供垦民居住。随后因为租馆被风雨吹倒,众人乃沿溪北上约三公里,垦成长兴庄[5](当时称做火烧庄)。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起,邱永镐率垦民引隘寮溪水源由大坑阙﹝今内埔乡水门村﹞开凿圳沟至竹叶林庄,并其四子邱智山,孙邱俊万以此为根基继续开凿了大湖圳、火烧圳,当时可灌溉良田六七百甲[6]。其时族弟邱永月于新东势庄(今内埔乡)开垦,无埤圳之有,乃向邱永镐协商,邱氏慨然允诺,以五分之二水量转让,今日称为永月圳(又名新东势圳)[7]。
康熙六十年(1721年),爆发朱一贵事件,下淡水地区客家人决定助官灭贼,分成六营,长治属于前营,由邱家长子邱仁山、古兰伯统领。事件过后改营为堆,为六堆之由来。雍正十年(1732年)有吴福生事件,邱氏一家与黄登伯等人率队镇守巴六焦(今九如乡)与阿猴社(今屏东市)[8],并因功赏授千总[9]。
邱永镐身为垦区管事,修筑埤圳,维持治安,调解垦租纷争,成为地方领导的角色。其族持续地维持其在地域社会中的影响力,为当地望族。邱永镐子孙满堂,于乾隆七年(1742年)十月逝世,归葬广东省嘉应州镇平县茶子坪,享寿七十五。
家族
[编辑]- 父亲邱自任,字登峻;母黄孺人。生二子一女,长子邱永镐、二子邱永鈵,女嫁予竹叶林庄垦户,镇平县栗子岗山下庄古兰伯[10],胞弟后迁江西[10]。妻黄氏及徐氏,有六子,仁山、义山为大陆所生,礼山、智山、信山、忠山在台湾出生。孙为万字辈,有邱家“六山十八万”之称。
- 长子邱仁山(1690-1728),又名若瞻,康熙60年(1721)立军功,赏正六品武官。外委守备,雍正初年,长兴庄第二任管事[11]。雍正6年(1728),率众赴大坑阙疏濬竹叶林圳,遭生番杀害殒命。
- 次子邱义山,又名廷伟,同五子邱信山,在吴福生事件之役立功,功加义民。
- 四子邱智山(1705-?),雍正6年始为长兴庄第三任管事,勤于农田水利,引隘寮溪、番仔寮溪、巴六溪溪水至竹叶林庄,今称“旧德协圳”。又于德协庄口开凿四路水圳至长治乡西边全区。乾隆四十年(1776)[12],另说乾隆四年(1739)或乾隆四十四年(1779)[13],于除夕因佃农作田缺水,漏夜往大坑阙巡视水路,亦遭出草身亡。谥勷睦,初葬于玛家,后迁葬至营盘埔。[14]
- 六子邱忠山(1709-1776),另名邱肇扬,乾隆8年(1743)台湾府儒学庠生、例贡生,长兴庄第四任管事、控告参将[11]。乾隆24年(1759),旧圳遭洪水冲圯,邱忠山向阿猴社头目、番仔寮庄民等购地筑新圳。其派下最后回归中国大陆原乡[15]。
- 孙邱俊万(1736-1799),字秀,号升斋,为四子智山房下长子。乾隆25年(1760)台湾府儒学庠生,岁贡生,长兴庄第五任管事、前堆总理、乾隆53年(1788)赏正六品文官。
- 火烧庄战役之六堆大总理邱凤扬(1830-1898)为三子礼山房派下后人,前麟洛庄庄长邱维藩(1859-1922)则为四子智山房派下后人[16]。
参考文献
[编辑]- ^ 《长治乡志》第九章,1990,p.225
- ^ 刘盛兴,《六堆乡土人物志》,屏东县立文化中心, p.136
- ^ 锺壬寿,《六堆客家乡土志》,页 190。
- ^ 《长治乡志》第一章,1990, p.23。
- ^ 李云英, 《先锋堆的拓垦与发展之研究》, 屏东教育大学, 2013, 页57
- ^ 《长治乡志》第一章,1990, p.24
- ^ 《长治乡志》第一章,1990,p.27
- ^ 《长治乡志》第一章,1990,p.26
- ^ 刘盛兴,《六堆乡土人物志》,屏东县立文化中心, p.135
- ^ 10.0 10.1 《长治乡志》页225, 1990
- ^ 11.0 11.1 利天龙, 《屏东县前堆地域的社会空间结构与变迁》, 台湾师范大学地理学系, 页111
- ^ 《尋根:淺談清代屏東長治客家族群的遷徙與發展》. [2021-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2).
- ^ 利天龙, 《屏东县前堆地域的社会空间结构与变迁》, 台湾师范大学地理学系, 页144
- ^ 《长治乡志》, 页227
- ^ 《长治乡志》, 页226
- ^ 清代台湾南路客家文献纪略 ──六堆之《台南东粤义民志》与《六堆忠义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