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翅瓜
鱼翅瓜 | |
---|---|
生长中的鱼翅瓜 | |
科学分类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
演化支: | 蔷薇类植物 Rosids |
目: | 葫芦目 Cucurbitales |
科: | 葫芦科 Cucurbitaceae |
属: | 南瓜属 Cucurbita |
种: | 鱼翅瓜 C. ficifolia
|
二名法 | |
Cucurbita ficifolia Bouché, 1837
| |
异名[1] | |
|
鱼翅瓜(学名:Cucurbita ficifolia)又名黑籽南瓜、北瓜,是葫芦科南瓜属的一种,其种子、果实及绿叶可食用[2]。虽然它与其他南瓜属物种(例如:美洲南瓜)有密切的相关,在生物化学方面与其他物种不同,使本物种无法与其他同属物种杂交。
原产地及分布
[编辑]鱼翅瓜原产于美洲,但还不清楚最早的栽培中心所在地。由于鱼翅瓜在中南美洲原住民语言中均被称作“chilacayohtli”,该名称源自纳瓦特尔语(墨西哥的其中一个原住民语言),因此墨西哥地区被推测是原种植地,但考古证据表明秘鲁可能才是最早的原种植地,因为那里拥有本种最早的种植遗迹,无论如何,现有的生物系统分析仍无法证实以上任何理论。
考古记录显示,本种曾是古代美洲最广泛种植的南瓜属物种,其范围从智利和阿根廷北部一直到墨西哥地区。现在,它已被引种到更北边的加州南部。在16、17世纪,欧洲人将其引入到欧洲(尤其是法国和葡萄牙)、地中海沿岸以及印度地区。从那里,它已被引进到世界其他许多地方,也被起了许多名称。
在其他国家之语言俗名
[编辑]- Chilacayote (在墨西哥和中美洲部分地区)
- Chiverre (哥斯达黎加)
- Calabaza china “中国南瓜”之意 (古巴)
- クロダネカボチャ、黒种南瓜、フィシフォリア [3][4](日本)
- sambo (厄瓜多尔)
- Alcayota (在阿根廷)
- chila (葡萄牙)
- calabaza de cabello de angel (“天使头发南瓜”之意) (西班牙)
- potiron cheveux d'ange (“天使头发南瓜”之意) (法国)
- Alcayota (智利)
- Fig Leaved Gourd [5](英国)
- Pie Melon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描述
[编辑]属于葫芦科南瓜属,像南瓜品种的大多数成员,是攀缘草本植物。在寒带地区为一年生,热带地区则为多年生。 一般的南瓜物种有肿贮藏根,但本物种没有[6]。 茎可以生长五米至十五米高,产生卷须,以助于攀爬邻近的植物或建构。 茎节可以生根[7],这种能力其他南瓜属物种缺乏。长年生长可以成为半木本,但多数商业种植的都是一年生。 叶像无花果的叶子,这也是本物种的英文名称“fig-leaf gourd”及拉丁种小名“ficifolia”的来源。 花雌雄同株,须要昆虫授粉,颜色为黄至橘。 果实是长椭圆形为深至浅绿带白色斑纹,就好像西瓜那样,瓜籽也是黑色的。外型高度统一[8],直径为20厘米,重量为5至6公斤,并可以产生高达500颗的种子。果实如保持干燥采收后可存放长年且不坏。
种植
[编辑]鱼翅瓜的自然高度范围一千到三千米,平时那里的降雨量是很大。但是它也可以在其他高度生长,可能是由于它的耐寒根系统和病毒的阻隔。它卷须可发育成根,如果锚入土壤中,并且可以繁殖一次新的植株,它可以被移动到新的地点。因为它不是很耐霜冻,它往往是种植后,这种风险已经过去了。植株可以承受短期隔夜霜冻。
用途
[编辑]花、叶与嫩芽在墨西哥被做为沙拉食用,最营养的部分为富含脂肪与蛋白质的种子,在墨西哥它们被用来做”palanquetas”是一种类似台湾花生糖的甜点,而果实在世界各地有多种料理方式,未成熟的果肉类似瓠瓜须煮熟后才能食用;而成熟的果肉味淡甜可做糕饼甜点饮料有时被做成酒精饮料。在西班牙被做成名为"cabello de ángel"(意为天使的发丝)的果酱,而在加泰罗尼亚这种果酱被做为派及糕点的馅料。在葡萄牙称为chila" 或 "gila"被广泛用在葡萄牙传统甜点及糕饼。在智利及阿根廷也被做为果酱,而哥斯达黎加在复活节期间将其做为甜馅饼的馅料。在亚洲常做成汤羹如素鱼翅羹,并传说对糖尿病有帮助,而许多科学研究证实因其高D-手性肌醇的含量,能有效地用于治疗糖尿病。 不过β-胡萝卜素低(这可以从其白色的果肉看出来),及相对较低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和适度的碳水化合物。
参考文献
[编辑]- ^ The Plant List: A Working List of All Plant Species. [2014-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8) (英语).
- ^ Cucurbita ficifolia - Bouché. Plants for a Future. [2013-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7) (英语).
- ^ Cucurbita ficifolia in Japanese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3-01-11.
- ^ クロダネカボチャ (Cucurbita ficifolia)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4-02-03.
- ^ Fig Leaved Gourd (Cucurbita ficifolia). [2014-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8).
- ^ Saade, R. Lira; Hernández, S. Montes. Cucurbits. Purdue Horticulture. [2013-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英语).
- ^ Grubben, G.J.H. Cucurbita ficifolia Bouché. Grubben, G.J.H.; Denton, O.A. (编). PROTA 2: Vegetables/Légumes. Wageningen, Netherlands: PROTA. 2004 [2016-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1).
- ^ Nee, Michael. The Domestication of Cucurbita (Cucurbitaceae). Economic Botany (New York: New York Botanical Gardens Press). 1990, 44 (3, Supplement: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New World Domesticated Plants): 56–68. JSTOR 4255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