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原乡人 (小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原乡人》是一篇台湾客家人作家锺理和于1959年创作的短篇小说。与其1945年早期旅居中国北平时期的《夹竹桃》中对中国理想的破灭,及返回台湾后1946年的散文《白薯的悲哀》中台湾意识的窘迫相对照,此在锺理和于逝世前一年所创作的作品展现出作者少年时期对原乡的憧憬与想像,系依他日治时期的童年经验,对民族意识的发展过程,在阅读三民主义及五四运动作品影响下,所憧憬的“祖国”作品。[1]

写作背景

[编辑]

这部短篇小说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如何决定前往中国的心路历程。小说中的主人翁“我”即是青少年时代的锺理和自己。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则是其当时周围的老师、同事和几个亲人。书名“原乡人”字面上就是“(来自)故乡的人”,在书中作者给出的“原乡”的定义最早是美浓镇绝大多数客家人的祖籍广东省梅县,以及因为面对日本殖民的反抗心理而产生寻求的文化和理想上的“中国”。

书中不断从小说中的其他人物-----“我”身边周遭的祖母、父亲、老师、同事,他/她们所经验的中国叙说,来推敲、想像他所谓原乡的意义,进而必须亲身一探究竟。描绘出那个时代,在台湾经历不同政权变迁下的认同转变历程。[2]

锺理和1938曾离开台湾美浓至满洲国,后1940年携锺台妹私奔;1945年旅居北平市时期出版第一本创作集《夹竹桃》,对中国的悲运与民族性有不同的看法。返回台湾后1946年的散文〈白薯的悲哀〉抒发台湾意识的沉痛与苦闷。后锺理和因染严重肺疾,生活陷于贫病交迫窘境中;在妻子锺平妹坚毅的支持下,仍笔耕不断至咯血身亡。

故事内容

[编辑]

文章以第一人称自叙的手法铺陈主角的故事。起始先刻画福佬人的经商手腕和日本人的无上权威,以此作为楔子来切入稍晚才进入主角童年世界的“原乡人”。第二段则描述主角幼年的“原乡人”老师让主角开始了对“原乡人”的探索。第三、四、五、六段叙述主角的父亲、哥哥和日本人对“原乡”各自有不同的描述,而在不同描述的激荡下,主角最终萌发出对“原乡”的认同。文章通篇以“原乡人”范畴的逐次扩大和主角对其渐进的了解贯穿全文,而在文末总结主角对“原乡人”概念最后的诠释:“我不是爱国主义者,但是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

主角六岁时,他的第一位从原乡渡海而来的“原乡人”老师让主角意识到,相较于福佬人和日本人,这个“原乡人”和他有著较相似的同质性。而主角的奶奶则是笑著回答主角:“我们原来也是原乡人;我们是由原乡搬到这里来的”。

而主角第二、三位“原乡人”老师,他们的嗜食狗肉习惯又让了主角意识到有一些“原乡人”和他之间却又有著不一样。并且以此引出奶奶“我们可不是原乡人呀!”、“我们都不住在原乡了。”的回答。

奶奶的回答困惑著主角,但随著主角生活经验的累积,主角的“原乡人”概念开始跟著质变而扩大。宁波福州温州江西人都进入了主角“原乡人”的概念,都是“原乡人”。至此,主角的“原乡”概念从建立在第一位老师的“祖居地来的人”,扩展到整个中国大陆。“原乡人”的印象从“和我们都一样的人”,漫漫延伸到“也有和我们不一样的人”,再进一步变成“不是很体面”,却“神奇、聪明、有本事的人”。

随著主角年事渐长,主角父亲告知他:他们的原乡叫“中国”,原乡人叫做“中国人”。在进入小学后,主角开始接收了不同来源的“原乡”描述。在日本老师的叙述下,这个原乡叫作“支那”,是个“衰老破败”、“卑鄙肮脏”的地方。而同时主角的父亲也影响著主角的原乡概念。主角的父亲最初对“原乡”有著强烈的关注和情感,一种混杂著“嘲笑、尊敬、叹息”和“不满、骄傲、伤感”的情感。在主角的父亲回乡祭祖、经商遇匪后,主角的父亲对原乡灰心了。主角的二哥则是对原乡有著强烈的倾慕,也影响主角最深。仅管生活在日本的统治之下,也前往日本留学,但在日本和“原乡”爆发战争后,主角的二哥选择了前往原乡。而主角在目睹日本人对战争胜利的欣喜、一位“唐山人”遭到日本人的惩戒后,加上对二哥的思念、对原乡的倾慕,主角最后也迈向前往原乡的路途。

改编作品

[编辑]

影响

[编辑]
  • 当时美浓镇因为锺理和的‘原乡人’、‘笠山农场’等作品而,成为台湾推广客家文化的代表地区,该地并建有“锺理和文学纪念馆”[5]
  • 1999年,这部小说被列入《亚洲周刊》组织评选出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 2004年3月14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会上回应台湾记者的发问“3月20日台湾要举行大选,还要进行公投,您认为公投对两岸关系会产生什么影响?您关注台湾的大选吗?”时,朗诵了“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这一句,以表示对台湾的“关切”[6]。但之后被锺理和长子锺铁民驳斥,强调锺理和当年因为对“祖国”幻灭,才会回到原本誓不重返的家乡,外界不应片面解读甚至断章取义。[7]
  • 2007年6月21日,中国国民党中华民国总统候选人马英九出书《原乡精神-台湾的典范故事》(天下文化出版),阐述他的本土思想。这本书是受了锺理和《原乡人》的影响[8]

外部链接

[编辑]

附注

[编辑]
  1. ^ 张, 良泽. 《鍾理和全集.原鄉人.總序》. 远景. 1983. 
  2. ^ 林吉洋. 鍾理和小行星——「原鄉意識」的難題. 2016-02-16 [2023-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9). 
  3. ^ 沈枚姿. 原鄉人. 
  4. ^ 《原乡人》将拍电视剧 苏有朋有望出演男主角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华网,2007年04月04日
  5. ^ 文學原鄉. [2007-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30). 
  6. ^ 走近原乡人——钟理和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华网,2004-03-25,来自中国青年报
  7. ^ 祖國幻滅 悲憤返鄉. [2014-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9). 
  8. ^ 马英九:父亲葬于此,我是台湾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国评论,2007-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