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密斯威森M19左轮手枪
史密斯威森M19 Smith & Wesson Model 19 | |
---|---|
类型 | 左轮手枪 |
原产地 | 美国 |
服役记录 | |
使用方 | 参见使用国 |
生产历史 | |
研发者 | 史密斯威森 |
生产商 | 史密斯威森 |
生产日期 |
|
衍生型 |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
长度 |
|
枪管长度 |
|
子弹 | |
口径 | 9.06毫米(.357英吋) |
枪机 | |
发射模式 | 连发 |
枪口初速 | 4英吋枪管:370米/秒(1,213.94英尺/秒) |
有效射程 | 50公尺(54.68码,164.04英尺) |
最大射程 | 100公尺(109.36码,328.08英尺) |
供弹方式 | 6发弹巢 |
瞄具 | 机械瞄具:缺口式照门和片状连红点准星(三点式准星,照门可调节) |
史密斯威森M19(英语:Smith & Wesson Model 19)是一款由美国枪械公司史密斯威森所研制及生产的6发式“K型底把”双动操作式左轮手枪,发射.357 S&W马格南或火力相对较弱的.38 S&W特种弹这二种手枪子弹。K型底把比原来的N型底把.357口径(通常都是指史密斯威森M27)稍为细小和轻盈。
历史
[编辑].357 S&W马格南是最古老的手枪用“马格南”手枪子弹。史密斯威森在研发这种子弹和左轮手枪和其成功上都付上了很大的努力。枪械类武器作家和实验者菲利普·夏普(英语:Philip Sharpe)在1930年代期间赞扬.357 S&W马格南的研发,因为当时执法机关都要求一种火力更强大的子弹。史密斯威森创始人之一的丹尼尔·贝尔德·韦森有意生产一种能够发射和承受“高膛压”.38特种弹的新型左轮手枪,但除非温彻斯特将会研发一种新的子弹。后来,温彻斯特推出了.357马格南,它基本上与.38特种弹的尺寸是相同的,不过.357马格南的弹壳长度比起.38特种弹加长了.125英吋(3.175毫米),而第一把可以发射.357马格南的左轮手枪(当时简称为“.357马格南型号”)在1935年4月8日由史密斯威森完成研发。[1]
美国边境巡逻队退休助理首席巡逻督察,著名枪手及作家比尔·乔丹曾经向史密斯韦森谘询史密斯威森M19的设计和特色。乔丹构想的“和平人员的梦想”(英语:Peace officer's dream)[2]的手枪是一把沉重的4英吋(101.6毫米)枪管、K型底把.357马格南口径、装上类似N型底把.357马格南口径的包覆枪管以及可调节的机械瞄具。经过了一年强度改进钢铁和特殊热处理工艺的试验以后,其结果就是.357战斗马格南(后来命名为M19),而第一个生产序列号的手枪(K260,000)在1955年11月15日赠送给乔丹。[1][3]
样式
[编辑]史密斯威森M19具有烤蓝碳钢处理(有皇家蓝色表面)和镀镍钢(半光亮表面)两种表面处理、木制或橡胶两种战斗握把以及可调节的缺口式照门,并可以使用2.5英吋(M66为3英吋,比较罕见)、4英吋或6英吋枪管长度。空枪重量分别是30.5盎司(865克,1.91磅)、36盎司(1,021克,2.25磅)或39盎司(1,106克,2.44磅)。2.5英吋和3英吋枪管长度版本采用圆形握把,而4英吋和6英吋枪管长度版本则采用方形握把。[1]
史密斯威森M19在1957年(第一批型号为冲压件)至1999年11月期间生产。而史密斯威森M66在1970年至2005年期间生产。史密斯威森M66与史密斯威森M19的不同之处是使用不锈钢和它装上了平滑射靶式扳机。史密斯威森M19和M66具有相同的扳机选择。[1]
生产型号的改进型会在数字型号的后方用“划线-”加上数字命名。其生产型号的改进型如下:[1]
史密斯威森M19
[编辑]- 19(1957年):每种型号都是冲压件制造。
- 19-1(1959年):改变退壳杆,从右到左回转的膛线。
- 19-2(1961年):弹巢挡出现改变,删去扳机护环螺丝。
- 19-3(1967年):改变转动缺口式照门的叶状螺丝位置。
- (1968年):删去菱形轴衬握把。
- 19-4(1977年):将闭气环从工字型吊杆转移到弹巢。(不是一个真正的“改良”。它亦使得具有沉重的铅覆盖物以下更容易清洗,但基本上是成本削减措施。)
- 19-5(1982年):减轻弹巢的重量。
- 19-6(1988年):新型工字型吊杆保持系统;半径螺柱包;浮动式手;击锤鼻套管。
- (1992年):纯烤蓝表面处理已经按目录分类。
- 19-7(1994年):更改为迈克叔叔战斗人工合成握把;钻丝锥底把;改变抽壳钩;改变照门。
- (1995至96年):删去方型握把的功能。
- (1996年):6英吋枪管型停止生产,开始使用蓝色泡沫填充的塑料盒出货。
- (1997年):更改为MIM拇指按压柄;附带主扳机锁;更改为MIM扳机。
- 19-8(1998年):改变底把设计:消除弹巢停止螺栓;消除锯齿舌片;更改为MIM击锤与浮动式撞针;1998年9月,再改变内部旋转工作。
- (1999年):2.5英吋枪管型停止生产。
史密斯威森M66
[编辑]- 66(1970年):每种型号都是冲压件制造。
- 66-1(1977年):改变由工字型吊杆到弹巢的气环。
- 66-2(1982年):移除插梢和凹槽,略微延长弹巢。
- 66-3(1986年):新型工字型吊杆保留系统/半径固定包/击锤尖轴衬/浮动手。
- 66-4(1994年):改变转动缺口式照门的叶状螺丝、钻孔和新型阀门底把,推出霍格(英语:Hogue)握把,改变退壳方法。
- 66-5(1998年):改变底把设计:移除弹巢阻挡杆/锯齿吊杆/将MIM击锤改为自由浮动式击针/改变内置闭锁运作。
- 66-6(2002年):推出内置锁。
- 66-7(?):两片式枪管和内置锁。
(2005年):停产。
- 66-8(2014年):重新生产,只有4.25英吋枪管型。
使用国
[编辑]杂项
[编辑]虽然在挪威不是一枝标准的制式佩枪,可无论是4英吋或6英吋枪管衍生型,偶尔被武装警察人员用作佩枪。
流行文化
[编辑]- 1978年—《死亡游戏》:由史迪克(Stick,梅尔·诺瓦克饰演)首度用以企图杀死卢比利。
- 1993年—《怒火风暴》:型号为短枪管型,由马丁·普伦德加斯特警长(Sergeant Martin Prendergast,v饰演)从他受伤的伙伴萨曼莎·托雷斯所拾取以后使用。
- 1993年—《双面女蝎星》:由抢劫药店的暴徒所使用。
- 2000年—《大逃杀(电影版)》及其3D版:原为男子20号元渊恭一(新田亮饰演)的分配武器,后来元渊恭一被男子5号川田章吾(山本太郎饰演)击杀、而该枪亦被后者所抢夺。
- 2006年—《通天塔》:由圣地牙哥(Santiago,盖尔·贾西亚·贝纳饰演)在婚宴中用以向天开枪庆祝。
- 2010年—《全面启动》:由在梦境中一名乘电单车的潜意识战斗人员用以追杀主角一行人。
- 2012年—《灵魂战车2:复仇时刻》:型号为史密夫威森M66,由“暗蚀”雷·凯利根(“Blackout”Ray Carrigan,尊尼·威特沃斯饰演)所使用。
- 2014年—《闪电侠》:2014年11月25日第1季第7集“停电”(英语:Power Outage),被抢劫犯用作佩枪。
- 2021年——《鱿鱼游戏》:分为装有橡胶握柄和木制握柄版本:
- 橡胶握柄版本被士兵用作处决未能完成游戏的玩家的佩枪,其中一柄在第三集“撑伞的男人”被119号参赛者抢夺以劫一名管理者扣为人质。
- 木制握柄版本被首尔道峰警察署警察黄俊昊(魏嘏隽饰演)用作潜入玩家所在岛屿的佩枪。
动漫画
[编辑]参见
[编辑]资料来源
[编辑]- ^ 1.0 1.1 1.2 1.3 1.4 Supica, Jim; Nahas, Richard. Standard Catalog of Smith & Wesson. Iola, Wisconsin: F+W Media, Inc. 3 January 2007: 136, 186–188 [2015-09-12]. ISBN 0-89689-293-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9).
- ^ Taffin, John. The combat magnum: good gun gone. Guns Magazine. 2006 [2009-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8).
- ^ Sweeney, Patrick. The Gun Digest Book of Smith & Wesson. Iola, Wisconsin: Gun Digest Books. 2004: 40–41 [2015-09-12]. ISBN 0-87349-7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9).
外部链接
[编辑]- (英文)—Modern Firearms—Smith & Wesson "Military and Police" M10 and other K-frame revolvers
- (英文)—Unsung Best Buy:
- (英文)—The Firearm Blog.com-S&W Model 19 – The Police Officers Perfect Revolv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英文)—The Truth About Guns.com—
- (英文)—Handguns Magazine.com— Review: Smith and Wesson Model 66 Combat Magnu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英文)—Personal Defense Worl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