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达林格勒级战斗巡洋舰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史达林格勒级战斗巡洋舰
тяжёлые крейсеры типа Сталинград
“斯大林格勒”级的侧视以及俯视图
概观
舰种战斗巡洋舰
舰名出处史达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
拥有国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前型喀琅施塔得级战斗巡洋舰
同型史达林格勒号Сталинград
莫斯科号Москва
喀琅施塔得号Кронштадт
制造厂第444造船厂(史达林格勒号)
第189造船厂(莫斯科号)
第402造船厂(喀琅施塔得号)
动工1951年12月31日(史达林格勒号)
1952年9月(莫斯科号)
1952年10月(喀琅施塔得号)
完成未建造完成
下水1954年3月16日(史达林格勒号)
另两艘下水前取消建造
结局建造完成前计画中止
技术数据
标准排水量36,500公吨(35,900长吨)
满载排水量42,300公吨(41,600长吨)
全长273.6米(897英尺8英寸)
全宽32米(105英尺0英寸)
吃水9.2米(30英尺2英寸)
动力TV-4蒸汽涡轮发动机,四轴推进
12 × 水管锅炉英语Water-tube boiler
功率280,000匹轴马力(210,000千瓦特)
最高速度35.5(65.7千米每小时;40.9英里每小时)
续航距离18节(33千米每小时;21英里每小时),5,000海里(9,300千米;5,800英里)
乘员1,712人
射控装置锚式、齐射式与Fut-B射控雷达
石窟式与Shtag-B测距雷达
侦搜系统Giuis-2空中搜索雷达
Rif-A水面搜索雷达
Soltnse-1P红外线侦测仪
大力神式声纳系统
武器装备3 × 305毫米三联装舰炮
6 × 130毫米双联装舰炮
6 × 45毫米四联装防空炮俄语СМ-20-ЗИФ
10 × 25毫米四联装防空炮
电战系统珊瑚式信号干扰器
桅杆式信号干扰器

史达林格勒级战斗巡洋舰(俄语:тяжёлые крейсеры типа Сталинград),正式开发代号为82型重巡洋舰Тяжёлые крейсера проекта 82),是一款苏联于1941年间提出的战斗巡洋舰开发计画。本级舰的设计尺寸较其前辈喀琅施塔得级战斗巡洋舰为小,造价也较为低廉;其原始的角色定位系为突破英国皇家海军高速巡洋舰队的封锁而设计,故苏联军方在开发过程中十分注重本级舰的吨位、航速与火力。在理想状况下,本级舰的火力将优于任何速度表现相仿的舰艇,而其航速则将优于任何火力更为强大的敌军舰只。本级舰的开发工作于启动不久后即因纳粹德国入侵苏联而被迫暂停。

史达林格勒级的开发作业于1944年重启。苏联军方计画将本级舰、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与当时同样处于开发阶段的航空母舰一同编为一支可与美国海军抗衡的特遣舰队。苏联海军意识到史达林格勒级现有的设计规格将不足以胜任其在特遣舰队中的角色定位,唯有提升全舰的总体性能方能达成目标。在苏军的规划中,本级舰的角色为在天候不佳造成己方战机无法升空御敌时负责保护航空母舰,并击退敌方攻击。本级舰共规划了四艘同级舰,首舰“史达林格勒号”于1951年在乌克兰南部城市尼古拉耶夫动工。本级舰的开发与建造获得当时苏联领导人约瑟夫·史达林的鼎力支持,但却遭为数众多的海军参谋部官员反对,因此在史达林于1953年逝世后本级舰的建造工程便戛然而止。造舰工程遭取消之时,已然动工的二号样本舰不得不中止建造,三号样本舰则从未动工。苏军先是将部分完工的史达林格勒号转为测试反舰飞弹靶舰使用,最终于1962年左右将其拆解。

开发背景[编辑]

82型重巡洋舰的开发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41年5月,当时的苏联海军总参谋部提出了对新型巡洋舰的规格要求。新式巡洋舰的尺寸大小需介于基洛夫级夏伯阳级等级别的轻巡洋舰以及喀琅施塔得级战斗巡洋舰之间,且须能胜任下列任务:

  • 与装备203毫米(8.0英寸)或更大口径主炮的敌军巡洋舰交火
  • 击毁敌方轻型巡洋舰
  • 支援己方轻型巡洋舰
  • 布设水雷
  • 有效压制敌方中口径岸防火力,支援登陆行动
  • 截断敌军海事交通路线[1]

为了符合这些需求,海军对新型巡洋舰的技术要求为吨位不超过20,000公吨(20,000长吨),搭载203毫米(8.0英寸)口径主炮、数门100毫米(3.9英寸)副炮、12门37毫米(1.5英寸)防空炮以及一具533毫米(21.0英寸)三联装鱼雷发射管;装甲规格以能抵御203毫米舰炮的直接射击为标准,航速不低于36(67千米每小时;41英里每小时),且需有足够空间搭载四架舰载机与两具弹射器。设计团队提出了三个初步方案,但仅有一个排水量为25,000公吨(25,000长吨)的方案同时达成了所有的技术需求。不过开发人员却建议海军将主炮口径增加至220毫米(8.7英寸),并增强防空火力,同时酌量减少对装甲防护力、航速与航程的要求。同年6月22日,德意志国防军发动巴巴罗萨作战入侵苏联,本级舰与喀琅施塔得级的开发遂遭搁置[1]

苏联军方于1943年9月15日在原有的规格基础上增加了一项新的技术要求,即其必须肩负起保护己方航空母舰的重任,同时须能与航空母舰一同执行联合作战任务[1]。在这样的条件下,军方估计本级舰的排水量将落在20,000公吨(20,000长吨)至22,000公吨(22,000长吨)之间,主炮口径则将介于210毫米(8.3英寸)至230毫米(9.1英寸);副炮方面则搭载12门130毫米(5.1英寸)高平两用炮与32门37毫米(1.5英寸)防空炮。对于航速、航程与舰载机的要求则维持不变,鱼雷发射管则遭移除。至1944年5月时,开发团队已提交了多达12种的设计方案,但无一中选[2]

1944年11月,海军再次发布新的技术需求,并较为实际地将排水量限制设定于25,000公吨(25,000长吨)至26,000公吨(26,000长吨)之间,航速亦略减为33节(61千米每小时;38英里每小时),最大航程则定为 8,000海里(15,000千米;9,200英里)。除此之外,军方也要求舰上应搭载9门220毫米(8.7英寸)舰炮作为主要武装,另配备16门130毫米副炮、32门45毫米(1.8英寸)防空炮与20门23毫米(0.91英寸)防空炮。海军于1945年时将小口径防空炮的口径要求提升为25毫米(0.98英寸)[2]

苏联海军元帅尼古拉·库兹涅佐夫认为根据此规格设计的新型巡洋舰将能在天候不佳时有效保障己方航空母舰不受美军巡洋舰的攻击,因此大力敦促加速该舰种的造舰计画,不过造舰工程人民委员部俄语Народный комиссариат судостроительн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СССР却以战后造舰状况的不确定性与自身设计局的工作量已超载等理由拒绝展开本级舰的细节设计作业。尽管如此,海军仍继续新型巡洋舰的设计案,同时为此规画了一项自1946年起至1955年止的十年造舰计画。在规划中,新型巡洋舰将负责在苏联领海的边界地带执行卫戍任务,防止英美联军航空母舰舰队的袭击,而己方的潜艇则会负责截断敌方的通讯航线。海军在造舰计画中规划建造十艘新型巡洋舰。1945年9月29日此提案获提交于苏共中央政治局进行讨论,结果并未遭遇太多反对。尽管如此,史达林本人仍认为应在现有设计的基础上将主炮口径提高为305毫米(12.0英寸),但在遭库兹涅佐夫元帅反对后即未强力推动该提议[3]

然而,造舰工程人民委员部俄语Народный комиссариат судостроительн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СССР的消极抵抗却使新型巡洋舰的建造作业更加棘手。造舰工程部表示1950年以前都将无法再起造新的舰只,而且其立场亦较倾向于建造大口径主炮版本的舰种。海军则认为没有理由新型巡洋舰的建造作业不能于1948年展开。为了解决两者间的分歧,苏联设置了一个由内务人民委员部首脑拉夫连季·贝利亚领导的委员会进行调停。不过委员会多数时候均站在造舰工程部一方,认为现有设计的舰只性能是不足的。在经历多次协调后,造舰工程部最终同意由位于莫洛托夫斯克的第402造船厂与位于尼古拉耶夫第444造船厂承造四艘新型巡洋舰,另规划于1953年至1955年间起造另外三艘。由贝利亚领导的委员会于1945年11月27日批准了这项决定,针对220毫米主炮与305毫米主炮的细节设计作业则于1946年逐步展开[3]

苏联政府俄语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о СССР于1947年1月28日颁布的一项法令更加确认了造舰计画的正当性。至同年8月时,海军与造舰工程部已筛去了大多数的提案,仅留下了三个方案,分别为两个装备305毫米主炮的设计与一个装备220毫米主炮的联合方案。220毫米主炮方案的体积较小,排水量比海军的40,000公吨(39,000长吨)设计案少了2,000公吨(2,000长吨),其水线装甲带也薄了50毫米(2.0英寸);此外,其副炮数量也略有减少,但速度快了1.5节(2.8千米每小时;1.7英里每小时)。所有提案的航程表现均能达到以18节(33千米每小时;21英里每小时)的速度巡航时行驶6,000海里(11,000千米;6,900英里)。可能因为受到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的影响,苏联方面直至1948年3月才得以仔细审查这些提案。最终,史达林批准了海军奉防护力为设计圭臬的提案。即便如此,由于后续细节设计作业仍须接受进一步的审核与批准,但直至1948年8月31日以前,苏联政府均因处理苏南冲突柏林封锁等问题而分身乏术,无暇顾及造舰计画,海军的提案也因此遭到进一步的搁置[4]

技术规格获得批准后,TsKB-17重型舰艇设计局便著手展开草图的绘制与设计以供部长会议进行审查。至1949年3月时,设计局已发展出了四种130毫米副炮与锅炉位置布局各有不同的衍生设计。设计局属意其中一种设计版本,海军与造舰工程部亦表示赞同,前者遂在未经正式批核的情况下展开了技术设计作业以便如期在1950年第三季前起造第一艘舰只。然而史达林于1949年9月审视草图设计后却回绝了该提案,反倒要求设计局提出一种体积较小、速度可达35节(65千米每小时;40英里每小时)的方案。即便时间紧迫,TsKB-17设计局仍然设法于该年年底前赶出了一个符合史达林要求的初步方案。为了节省时间,设计团队保留了多数原始设计的技术规格,并在现有舰身内调整整体的空间布局以便安装更多输出功率更为强大的锅炉。根据1949年与1951年设计草图的比对结果,设计团队很可能为了达到史达林对航速的要求而移除了两座位于舰艉的130毫米副炮炮塔[5]

海军于1950年3月在克里姆林宫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对设计团队为使舰只排水量降至史达林要求的36,000公吨(35,000长吨)并达到35节(65千米每小时;40英里每小时)的高速而做出妥协一事表达了不满。在该场会议上,史达林询问海军将领们这款新型巡洋舰的设计目的究竟为何,后者答道新型巡洋舰系为猎杀敌方重巡洋舰而设计;持相反意见的史达林则表示新型巡洋舰应该是为击毁敌军轻巡洋舰而设计的,因此“将航速提升至35节绝对有其必要,这样才能创造出一艘能使敌方轻巡洋舰队感到恐惧的巡洋舰,方才得以分化敌方力量并逐艘予以击毁。”[6]除此之外,史达林也认为新型巡洋舰的活动区域应以国境周边为主,负责苏联近海的水域防卫。史达林说道:“你不能盲目地复制美国与英国的设计,他们所面对的处境与我们不同,他们的船只必须能远洋巡航,脱离自己的基地行动。既然我们不打算投入远洋海战,我们的船只只需要在我国海岸线周围战斗即可,因此船上不需要囤积过量的弹药供给。”[6]海军将领们同样不乐见设计团队为追求史达林所设下的高航速标准而减少副炮武装以便安装更强而有力的动力套件。对此史达林则回应道多数战机的攻击高度都在1,500米(4,900英尺)以内,而130毫米炮的射程已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因此没有大量列装的必要。此外,他还下令减少舰上的轻型防空武装,理由是构筑防空火力网的任务应交由其他同行的僚舰负责。经过修正后的设计于1950年3月25日获得部长会议通过认可[7]

基础架构确立后,设计团队随即展开技术设计程序,并于1950年12月宣告完成。在海军与造舰部门于1951年2月完成审查后,设计方案又于同年4月间经历了不小的更动,其中较为显著的即是舰艏形状的改变。设计团队原始设计的舰艏形状类似于夏伯阳级轻巡洋舰的舰艏设计,但后者的首舰夏伯阳号俄语Чапаев (крейсер)于1950年12月至隔年1月间进行海试时却却因舰艏设计问题而影响了舰只的适航能力。为了改善这个问题,设计团队大幅修改了舰艏的设计,并导入更为倾斜的艏柱;种种修正使史达林格勒级的全长较原始设计增加了10米(32英尺10英寸)。除此之外,设计团队也将舰身装甲带的厚度由原先的150毫米(5.9英寸)增为180毫米(7.1英寸),并于1951年6月4日将这项改动送交审查[8]

设计[编辑]

规格概览[编辑]

史达林格勒级战斗巡洋舰的水线长度为260米(853英尺0英寸),舰体全长为273.6米(897英尺8英寸),舰体全宽英语beam (nautical)为32米(105英尺0英寸);舰艏的最大吃水深度为9.2米(30英尺2英寸),舰艉则为8.8米(28英尺10英寸)。史达林格勒级的标准排水量为 36,500公吨(35,900长吨),满载时则可达42,300公吨(41,600长吨)。本级舰是苏联所建造的第一款平甲板军舰,其舰体全以焊接打造以节省重量,且舰身核心区域下方采用了三层船底英语double bottom设计;舰身核心高2.25米(7英尺5英寸),内含23个水密隔舱。据估计,本级舰于载重情况下的稳心高度约为2.6米(8英尺6英寸)。舰上乘员共计1,712人,当担任旗舰时乘员编制将再增加30人[9]

史达林格勒级的每艘同级舰造价约为1,168,000,000卢布,几乎是造价322,000,000卢布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的四倍。舰长阶级为海军少将,其馀副舰长英语Executive officer政治委员与枪炮科、轮机科等科别的指挥官则由海军上校英语Captain 1st rank充任[10]

推进系统[编辑]

为了追求卓越的航速,史达林格勒级采用了四具TV-4齿轮式蒸汽涡轮发动机作为动力来源,每具机组驱动一只螺旋桨,输出功率为70,000匹轴马力(52,199千瓦特)。发动机作动所需的蒸汽则由12组运作压力为66千克每平方厘米(6,472千帕斯卡;939磅力每平方英寸)的水管式锅炉英语water-tube boiler提供,其运作时的温度可达460 °C(860 °F)。舰内的动力机组以单元式布局安装,以避免遭敌军击中一次所有机组皆停止运作的窘境。前方烟囱下方设有两间锅炉室,其内配备三具锅炉,而涡轮发动机组则紧邻著锅炉室。舰上备有5,000公吨(4,900长吨)的重油;以18节(33千米每小时;21英里每小时)速度行驶时,本级舰的最大巡航距离为5,000海里(9,300千米;5,800英里),不过其最大航速可达35.5节(65.7千米每小时;40.9英里每小时)[10]

本级舰采用380伏特、50赫兹的电力系统,由八具输出功率750千瓦特(1,010匹马力)的涡轮发电机与位于舰身核心两侧的四具输出功率1,000千瓦特(1,300匹马力)的柴油发电机供应电力,总计可输出10,000千瓦特(13,000匹马力)的电力[10]

装甲防护[编辑]

史达林格勒级战斗巡洋舰的装甲布局异常复杂,全舰共计采用了至少25种不同厚度的装甲板。舰上的核心装甲区以可抵挡8英寸(200毫米)口径穿甲弹在13,000码(12,000米)与15,000码(14,000米)间至34,000码(31,000米)的距离上的直接射击作为设计标准,其馀区域的装甲则以足堪抵御6英寸(152毫米)口径高爆弹与500千克(1,100英磅)炸弹攻击作为防御力标准[11]

史达林格勒级的水线装甲带厚180毫米(7.1英寸),且向外倾斜15度,以增强对敌舰的远程俯射英语plunging fire与水平直射火力的抵御能力。水线装甲带的垂直高度为5.25米(17.2英尺),其中约1.7米(5英尺7英寸)低于设计水线。装甲带总长156米(512英尺),整体而言共计覆盖了60%的舰身水线。装甲带上方的装甲厚50毫米(2.0英寸),主要用于抵御炮弹碎片。核心装甲区的前端由一段厚达140毫米(5.5英寸)的水密舱壁所封闭,后端段则厚125毫米(4.9英寸)。核心区域上方的甲板装甲厚度则不一而足,从上层甲板的50毫米(2.0英寸)厚至中段甲板的70毫米(2.8英寸)厚,至130毫米(5.1英寸)副炮的火控室一带增为75毫米(3.0英寸),至后方下层的防弹甲板减为15毫米(0.59英寸)厚,最终延伸至外舷增为20毫米(0.79英寸)。核心区域前方的水线由一块一路延伸至舰艏、厚达50毫米(2.0英寸)的防弹装甲带所覆盖;舰艉段也设有类似布局的装甲带延伸至操纵舵一带。防弹装甲带后方的中段甲板厚达50毫米(2.0英寸)。操纵舵处的两侧由两块厚170毫米(6.7英寸)的装甲提供保护,其上方覆盖著一块厚70毫米(2.8英寸)至100毫米(3.9英寸)厚的甲板,后方则设有一处厚度达200毫米(7.9英寸)的装甲隔舱[11]

除此之外,设计团队还在水下防护带的第三间隔舱外层设置了额外的装甲板,用以增强舰身底层不受水线装甲带保护的区域;不过这块装甲带的厚度不仅依设置区域而有所不同,而且彼此间的差距还非常之大;舰身中段的底层装甲可达100毫米(3.9英寸)厚,但至305毫米主炮的弹药舱外板处却仅剩20毫米(0.79英寸)厚。主炮炮塔的正面装甲厚240毫米(9.4英寸),侧面厚225毫米(8.9英寸),顶层则厚125毫米(4.9英寸)。炮座正面装甲的最大厚度可达235毫米(9.3英寸),后方也设有200毫米(7.9英寸)的装甲,然而主甲板下方的炮座却仅有155毫米(6.1英寸)至195毫米(7.7英寸)的装甲防护。对比之下,130毫米副炮的炮塔装甲更显薄弱,仅采用了25毫米(0.98英寸)厚的防弹装甲抵御碎片[11]

司令塔的正面装甲厚250毫米(9.8英寸),并逐步减少至后方的225毫米(8.9英寸);顶部则以100毫米(3.9英寸)的装甲板覆盖之。司令塔的中控系统与缆线均以一支厚100毫米(3.9英寸)的钢管保护;司令塔下方的支撑结构则以20毫米(0.79英寸)装甲板遮护。司令塔后方设有一装甲薄弱的辅助控制站,其侧部装甲仅有50毫米(2.0英寸)厚。中段与下层甲板间的烟囱上升通道外层以100毫米(3.9英寸)厚的甲板保护,上层与中段甲板间的装甲则仅有30毫米(1.2英寸)厚。锅炉的上层与下层分别以125毫米(4.9英寸)与175毫米(6.9英寸)厚的装甲格栅保护,防止炮弹与碎片穿入[12]

史达林格勒级的鱼雷防护系统系以喀琅施塔得号战斗巡洋舰的未成舰体的全规格测试结果为基础设计而成,其设计强度以可承受装载400千克(880英磅)至500千克(1,100英磅)TNT的鱼雷弹头撞击为标准。舰体的鱼雷防护系统主要以四个纵向隔舱组成;第一个隔舱约为8毫米(0.31英寸)至15毫米(0.59英寸)厚,第二个隔舱则为8毫米(0.31英寸)至25毫米(0.98英寸)厚;第三个隔舱厚50毫米(2.0英寸),第四个隔舱则厚15毫米(0.59英寸)至30毫米(1.2英寸)。根据设计规格,舰艉处的隔舱因空间收窄的原故而全部挤压在一起,故其装甲厚度理论上较薄。第一与第二隔舱采用了新奇的设计,其外观呈内凹状;设计团队采用这种特殊设计的目的很可能是为了增强隔舱的防护能力,不过设计资料中并未说明其具体功用。核心装甲区域下方采用了三层船底的设计,其防护强度据信是以可抵挡500千克(1,100英磅)重的TNT于舰身5米(16英尺)处爆炸为标准[10]

武装火力[编辑]

设计团队原先预定采用沙皇时代设计的305毫米(12.0英寸)MK-3-12英语Obukhovskii 12"/52 Pattern 1907 gun舰炮或喀琅施塔得级的305毫米54倍径舰炮作为史达林格勒级的主要武装,但稍后于1947年决定改采威力更为强大的新型305毫米61倍径舰炮,并采用三具新设计的SM-6炮塔作为三联装主炮的火力载台。每门主炮重101.58公吨(99.98长吨;111.97短吨),全副武装的炮塔则可重达1,370公吨(1,350长吨;1,510短吨)。主炮的最大俯角为−4°,最大仰角为50°,俯仰调整速度为每秒10°。炮塔的旋转速率为每秒4.5°;每具炮塔均由“More-82”主射控导引仪远端导引,不过遇有需求时射控导引也可由个别炮塔自行完成。主炮使用的炮弹重467千克(1,030英磅);在使用209千克(461英磅)重的推进装药下,主炮的炮口初速为950米每秒(3,100英尺每秒),最大射程则为53,070米(58,040码)左右。主炮的射击速率约为每分钟3.26发,每门炮备有80枚炮弹[13]

除主要武装外,舰上的130毫米58倍径高平两用炮也属新型设计。这种火炮将装载于同样为新设计的BL-109A双连装高平两用炮塔中。每门130毫米炮重4.88公吨(4.80长吨;5.38短吨),载有火炮的炮塔重65.2公吨(64.2长吨;71.9短吨)。装载于BL-109A炮塔中的130毫米炮可以以每秒20°的速度俯降至−8°的最大俯角与仰升至83°的最大仰角;炮塔的回旋速率则为每秒20°。130毫米炮弹重33.4千克(74英磅);在使用重12.92千克(28.5英磅)的推进装药时,该炮的炮口初速可达950米每秒(3,100英尺每秒)至1,000米每秒(3,300英尺每秒),最大射程则可达32,390米(35,420码);其射击速率为每分钟15发,每门炮备弹200发[14]

史达林格勒级另搭载了24门装载于六个全密封式四联装炮塔中的45毫米(1.8英寸)78倍径SM-20-ZIF防空炮俄语СМ-20-ЗИФ。每门炮重402.8千克(888英磅),装载火炮的炮塔则重9.75公吨(9.60长吨;10.75短吨);45毫米炮的最大俯角为−13°,最大仰角为85°,俯仰调整速度为每秒25°。炮塔旋转速率为每秒30°[15]。45毫米炮炮弹重1.41千克(3.1英磅),其炮口初速为1,080米每秒(3,500英尺每秒),最大射程为12,000米(13,000码);射击速率为每分钟75发,每门炮备弹800发[14]

除此之外,本级舰还配备了40门装载于十个BL-120四联装炮塔中的25毫米(0.98英寸)倍径防空炮。BL-120炮塔是专为史达林格勒级设计的新式炮塔,装甲虽较为薄弱,但仍足以抵御小型碎片。每一门25毫米防空炮重达101千克(223英磅),安装火炮后的炮塔重4公吨(3.9长吨;4.4短吨)。25毫米炮的最大俯角为−5°,最大仰角为90°,俯仰调整速度为每秒25°;炮塔的回旋速率则为每秒70°。25毫米炮弹重.281千克(0.62英磅),炮口初速达900米每秒(3,000英尺每秒),最大射程为2,400米(2,600码)至2,800米(3,100码)[16]。25毫米防空炮的有效射击速率为每分钟240发,每门炮备弹1,200发[17]

电子系统[编辑]

“More-82”射控导引仪的目标锁定资讯由安装于二号与三号炮塔上的齐射式(Залп北约代号“半弓(Half Bow)”)射控雷达与石窟式(Грот)测距雷达搜集汇整。除此之外,舰上还另外设有一具配备8米(26英尺)与10米(33英尺)测距器的KDP-8-10光学导引仪。设计团队原先有意为部分BL-109A炮组安装“Shtag-B”(北约代号“蛋杯(Egg Cup)”)测距雷达,并以每两个BL-109A炮组为一单位装设一具SPN-500导引仪。这种导引仪配备了一具4米(13英尺)测距仪与一具锚式(Якорь北约代号“日罩(Sun Visor)”) 射控雷达。除此之外,舰上也配备了“Fut-N”(北约代号“细网(Slim Net)”)空中搜索雷达与“Fut-B”(北约代号“鹰啸(Hawk Screech)”)防空射控雷达[17]

史达林格勒级的主要空中搜索雷达为“Giuis-2”型雷达(北约代号“十字鸟(Cross Bird)”);这种雷达系苏联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使用的291型雷达英语List of World War II British naval radar为基础自行研制而成,对空中目标的搜索距离可达80千米(50英里),海面目标则为20千米(12英里)。另一方面,本级舰主要的海面搜索雷达则为“Rif-A”(北约代号“球端(Ball End)”),其对海面目标的搜索距离可达40千米(25英里)。除此之外。舰上还搭载了海王星式(Нептун)与北方式(Норд)导航雷达。史达林格勒级开发时期的苏联电子系统技术仍处在十分落后的阶段,而多数电子系统均与本级舰相同的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于海试时便暴露了苏联电子工业的不足;实际而言,“Rif-A”型雷达的有效搜索距离还比不上齐射式与石窟式射控雷达。此外,“Giuis-2”型雷达在将资讯传输至锚式与“Fut-B”型防空射控雷达时亦存在著问题,尤其于面对高速巡航中的敌机时,这项问题就更为严重。另一方面,“Giuis-2”型雷达也存在著易对超短波无线电的接收造成干扰的问题[10]

电战系统方面,史达林格勒级搭载了两具珊瑚式雷达信号干扰器英语Radar jamming and deception,分别装设于主桅的两侧;桅杆式信号干扰器则安装于前桅处。舰体建筑的两翼装设了“Solentse-1P”红外线侦测仪;“Fakel-MO”与“Fakel-MZ”天线则构成了史达林格勒级主要的敌友识别系统。舰上还载有大力神式(Геркулес声纳系统与数具型号各异的无线电定向仪[10]

飞弹改型[编辑]

在史达林格勒级的武装方面,除了传统的舰炮型版本外,TsKB-17设计局还另外提交了搭载巡弋飞弹与弹道飞弹的版本。在搭载弹道飞弹的改型中,舰上的前炮塔将被移除,改为安装弹道飞弹垂直发射井;在另一个提案中,设计团队甚至完全废除了所有的主舰炮武装。飞弹改型的提案最终遭到否决,原因是以当时的技术而言,不论是巡弋飞弹或弹道飞弹都需要一个完全稳定的发射平台才得以确保能命中目标,此外弹道飞弹的发射准备时间长达三个小时,无以满足苏联军方的需求[18]

建造[编辑]

史达林格勒级战斗巡洋舰最主要的三艘同级舰与其动工时间分别为:

舰名 俄语原文 舷号 承造厂 起造地点 起造日期(官方资料) 下水日期 预定完工日期
史达林格勒号 Сталинград 0–400 第444造船厂 尼古拉耶夫 1951年12月31日 1954年3月16日 1954年
莫斯科号 Москва 0–406 第189造船厂 列宁格勒 1952年9月 不适用 1955年
喀琅施塔得号(阿尔汉格尔斯克号) КронштадтАрхангельск 0–401 第402造船厂 莫洛托夫斯克 1952年10月 不详

史达林格勒号第一部分的建造工程于1951年11月间便已在位于尼古拉耶夫第444造船厂的“O”船架滑道英语Slipway上动工;该滑道早先曾于1938年间用于建造苏联级战舰的同级舰“苏联乌克兰号”[19]。不过该滑道本身亟需修缮,而且滑道尾端的空间已为预订于1952年底下水的斯维尔德洛夫级轻巡洋舰的同级舰“米哈伊尔·库图佐夫号”所占据。另一方面,莫斯科号于1952年9月间在位于列宁格勒第189造船厂铺设龙骨。未获命名的三号舰于1952年10月间在莫洛托夫斯克的第402造船厂动工。关于三号舰的名称众说纷纭,苏联方面的来源称其舰名可能为“喀琅施塔得号”或“阿尔汉格尔斯克号”。资料表明四号舰将同样由第402造船厂承造,但该舰从未动工[20]

史达林格勒号的龙骨铺设作业迟至1951年12月31日才正式展开;尽管如此,当局仍希望该舰能于1953年11月6日,即十月革命36周年纪念日前夕举行下水仪式。然而尽管在造舰工程部的严格监督下,龙骨、装甲、机械系统与其他材料装备的货运物流仍问题百出,严重影响造舰进度,造成工程落后了六个月左右;其他同级舰的工程进度也或多或少面临同样的问题。在造舰工程部的规划下,史达林格勒号的工程进度至1953年1月1日时应可达成42.9%的完成率,但实际上至当日止该舰仅完成了18.8%;同样日期时,莫斯科号应达成11.5%的完成率,但实际上仅完成了7.5%;三号舰的完成率预定为5.2%,但至当日却仅达成了2.5%[21]

苏联领导人约瑟夫·史达林于1953年3月5日逝世后,史达林格勒级的建造计画旋即于一个月后的4月18日遭运输暨工程机械部英语Ministry of Transport Construction取消[21];莫斯科号与三号舰的舰体于同年稍晚在船架滑道上就地拆解。运输工程部随后于六月间下令将完成度最高的史达林格勒号的舰体用于武器测试。史达林格勒号于1954年4月16日下水;其已几近完工的舰艉遭到卸除,舰艏则尚未建造,而中段长150米(490英尺)的区域则遭改装以供测试[22]

靶舰[编辑]

史达林格勒号的舰体于1955年5月19日自尼古拉耶夫由三艘拖船拖出外海,但因受强劲海风吹拂而于5月23日在塞瓦斯托波尔湾南部开口处触礁;舰身底部撞上一块岩石,且其触礁处距海岸线仅有约50米(160英尺)远,水位非常浅。苏联军方尝试了多种传统方法试图使舰体再次浮起,但因舰体本身已基本处于净空状态,因此无法透过减轻重量的方式来增加浮力,而坚硬的岩石底部也意味著将礁岩凿碎并非可行选项。军方随后尝试由莫洛托夫号英语Soviet cruiser Molotov克赤号轻巡洋舰将舰体以蛮力脱离礁岩,但未见效。接著军方又尝试了以爆炸震波将舰体震离礁岩,辅以拖船拖曳的方案,但这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舰体反而因炸弹威力而破损,造成内部数个舱室开始进水,触礁情况更加严重。军方对既存状况进行了仔细的评估,并于舰体底层发现了259片下水时残留的金属碎片,其尺寸小至40毫米(1.6英寸),大可至169毫米(6.7英寸)长。这一情况造成军方先前所做的所有相关计算完全失准[23]

新罗西斯克号战舰英语Italian battleship Giulio Cesare于1955年10月29日在塞瓦斯托波尔港的翻覆意外造成对史达林格勒号舰体的救援行动迟至同年底才再次启动。军方提出的计画是先以补丁将舰体上的破洞全部封住,再将舰身内的水抽出,同时移除内部的金属碎片,接著以浮筒船英语Pontoon (boat)将舰艉略为提起并导往深水处,最后再以对艉部施重的方式将舰艏提起以脱离礁岩。这些准备工作相当耗时,也因此史达林格勒号的舰体直至1956年6月中旬才得以脱困并拖往塞瓦斯托波尔港以接受修整。接著军方将舰体拖往位于叶夫帕托里亚塞瓦斯托波尔间的海军射击场作为靶舰。1956年12月间,苏联军方对舰体发射了七枚P-1英语KSShch反舰飞弹。飞弹击穿了舰体,但其整体的吃水深度并没有显著的改变。苏联军方尚进行了多次细节未知的射击测试,但资料表明该舰体曾一度作为P-15飞弹与多种穿甲弹的测试目标。1960年代上旬,史达林格勒号的舰体已逐渐失去用处,因此可能于1962年左右遭到拆解[24]

引用[编辑]

  1. ^ 1.0 1.1 1.2 McLaughlin, p. 103
  2. ^ 2.0 2.1 McLaughlin, pp. 103–4
  3. ^ 3.0 3.1 McLaughlin, p. 104
  4. ^ McLaughlin, pp. 105–106, 108
  5. ^ McLaughlin, pp. 108–109
  6. ^ 6.0 6.1 McLaughlin, p. 109
  7. ^ McLaughlin, pp. 109–10
  8. ^ McLaughlin, p. 110
  9. ^ McLaughlin, pp. 110–11, 115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McLaughlin, p. 115
  11. ^ 11.0 11.1 11.2 McLaughlin, p. 114
  12. ^ McLaughlin, pp. 114–15
  13. ^ McLaughlin, pp. 110–11
  14. ^ 14.0 14.1 McLaughlin, pp. 110, 113
  15. ^ Russia 45 mm/78 (1.77") SM-7. Navweaps.com. 18 July 2006 [26 August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30). 
  16. ^ Russia / USSR 25 mm/79 (1") 110-PM (gun) 25 mm/79 (1") 2M-3 (mounting) 25 mm/79 (1") 2M-8 (mounting) ---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5 mm/60 Type 61. Navweaps.com. 21 November 2007 [26 August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8). 
  17. ^ 17.0 17.1 McLaughlin, p. 113
  18. ^ McLaughlin, pp. 106, 108
  19. ^ Garzke & Dulin, p. 337
  20. ^ McLaughlin, p. 116
  21. ^ 21.0 21.1 McLaughlin, p. 117
  22. ^ McLaughlin, p. 118
  23. ^ McLaughlin, p. 119
  24. ^ McLaughlin, pp. 119–120

参考资料[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