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红卫兵革命造反司令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呼和浩特市红卫兵革命造反司令部,简称呼三司呼市三司,是呼和浩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造反派群众组织。领导人为内蒙古师范学院外语系教师高树华。 对立组织为红卫军工农兵无产者

历史[编辑]

师院东纵[编辑]

1966年6月3日,内蒙古师范学院四名教师(高树华,刘朴,楼基立,刘真)贴出大字报 《评纪之5月18日的动员报告》,指责院长纪之在5月18日的演讲中压制文化大革命,阻碍学生组织的建立,在全校范围内引发巨大轰动。5月下旬由各级党政干部组成的工作组陆续进驻各学校以领导文化大革命运动。6月21日和25日,高树华等人又贴出大字报,批评工作组的强硬行为。[1] 1966年8月5日,内蒙自治区党委撤销工作组,释放高树华。8月29日,内蒙古师范学院东方红战斗纵队成立。成为呼一司的下级组织之一。

1966年10月29日,师院东纵从呼一司脱离,成立呼和浩特市红卫兵革命造反司令部。

二·五韩桐事件[编辑]

在上海一月风暴的影响下,1967年1月11日,《内蒙古日报》社被造反派夺权,并创办了《内蒙古日报·东方红电讯》。 1967年1月22日 保守组织红卫军工农兵,冲击《内蒙古日报》社。被工学院“井冈山”,呼三司等组织制止,两派发生暴力冲突。史称1.22报社武斗事件。[2]军队闻讯赶到,对报社进行军管[3]

1月25日至1月29日呼三司先后在军区门前举行游行示威与静坐绝食。[4]

1967年2月初,呼三司、河西公司八.一八革命造反团等群众组织,冲击内蒙古军区,在内蒙古军区门前静坐抗议。师院学生韩桐在抗议过程中被内蒙古军区军训部副部长柳青开枪打死。[5]这次事件被认为是文革中军队向学生开的第一枪,轰动全国。[6][7]2月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特急明码电报,要求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内蒙古军区、呼和浩特市红卫兵革命造反司令部、红卫军四方各派代表到北京会谈。周恩来于2月10日、2月16日、3月18日、4月6日、4月12日、4月13日,6次接见内蒙古自治区四方面代表。

1967年4月13日 《中共中央关于处理内蒙古问题的决定》(八条决定)下达。内蒙古军区改组,派北京军区的69军28师进驻内蒙。正式宣布呼三司为革命造反派。

分裂[编辑]

在《内蒙八条决定》公布之后,针对如何对待对立派系的问题,呼三司内部组织产生分歧,并导致核心组织东纵的分裂。随著内人党事件的扩大化,呼三司的影响力进一步降低。最终被内蒙古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取代。

关联条目[编辑]

拓展阅读[编辑]

  • 《周恩来第二次接见内蒙四方面代表讲话纪要》1967年2月16日
  • 《中央首长第五次接见内蒙四方面代表谈话纪要》1967年04月12日
  • 《献给韩桐》 内蒙师院东纵主沉浮编 1967年5月3日
  • 《内蒙文革风雷——一位造反派领袖的口述史》高树华,程铁军 明镜出版社 ISBN 1-932138-56-0
  • 没有墓碑的草原:内蒙古文化大革命大屠杀实录

参考文献[编辑]

  1. ^ 乔晞华. 文革群眾運動的動員、分裂與滅亡——以社會運動學視角. 
  2. ^ 1967年,学生韩桐被开枪打死,随后当地两万群众自发为其送行. 
  3. ^ 内蒙古的夺权风波 (PDF). 往 事. 
  4. ^ 林絮果;王再平;张铁海. 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大事记1949-1999. 远方出版社. 2001: 70. ISBN 7-80595-700-2. 
  5. ^ 杨继绳. 天地翻覆——中国文化大革命史. 天地图书. 2016. ISBN 9789888257553. 
  6. ^ 1967年内蒙古“造反派”与内蒙古军区的冲突──“文革”中军队向学生开的第一枪. 
  7. ^ 宋永毅. “文革”中的暴力与大屠杀. 华夏文摘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