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斯顿起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哲斯顿起义(亚庇双十节起义)
Jesselton Revolt

一些因起义而后来在叛乱后被处决的遇难者名字。
日期1943年10月9日 (1943-10-09) – 1944年1月21日,​80年前​(1944-01-21
(3个月1周又5天)
地点
结果

日本胜利。

  • 起义因受到宪兵队计划的压制而失败。
  • 由于日本的宪兵队持续有计划地进行,使起义军的几位领袖自首。
  • 郭衡南和其他投降者被判刑。
参战方
神山游击队  大日本帝国
 * 日占婆罗洲
指挥官与领导者
郭衡南 投降(被俘)
Hiew Syn Yong
Kong Tze Phui 投降(被俘)
Li Tet Phui 投降(被俘)
Tsen Tsau Kong 投降(被俘)
Charles Peter 投降(被俘)
Jules Stephens 投降(被俘)
Budh Singh 投降(被俘)
Sohan Singh 投降(被俘)
Panglima Ali 投降(被俘)
Orang Tua Arshad 投降(被俘)
Musah
Duallis
Jemalul
Saruddin 投降(被俘)
Subedar Dewa Singh
Shimizu
参战单位

海外华侨防卫组织
 * 中国国民救亡协会
北婆罗洲志愿力量
北婆罗州土著志愿军
菲律宾土著志愿军
印度帝国警察英语Indian Imperial Police成员


部分军事支援:

美国远东陆军英语United States Army Forces in the Far East
大日本帝国陆军
 * 日本宪兵
兵力
100 马来西亚华人
≈200 婆罗/菲律宾土著[note 1]/亚欧混血/锡克人
≈数百个日本警察(1943年)
≈数千名日军(1943年后)
伤亡与损失
324名起义成员遇难 50–90军人被杀[note 2]
2,000至4,000位平民被日军屠杀

哲斯顿起义(英语:Jesselton Revolt,也被称为亚庇双十节起义)是由郭衡南英语Albert Kwok领导本地华人和其他族群组成的亚庇游击队于英属婆罗洲日占时期进行的起义运动。这次行动使大约50至90名日本军民丧命,并暂时控制了北婆罗洲首府亚庇和斗亚兰的几个邻近地区。但面对军火供应有限的情况,游击队在之后被迫退到隐藏处躲藏。日军随后于西海岸的定居点通过日本宪兵发动了一系列袭击,以抓拿游击队,并在搜寻中杀害了许多无辜平民。日军威胁将处决更多平民使游击队的首领最终决定自首投降,他们被逮捕和处决后,日军继续掌控北婆罗洲,直到1945年盟军解放军抵达。

背景[编辑]

郭衡南是游击队的首领

由于日军占领期间队人民采取严厉的统治,使北婆罗洲西海岸发生了一些反抗事件,并出现了由郭衡南(Albert Kwok)领导的游击队,其成员主要是马来西亚华人和一些原住民[1][2]。郭衡南是一名来自砂拉越王国古晋潮州人 ,曾在1940年通过英属马来亚回到婆罗洲前参与中国国民党蒋中正所领导的中华民国红十字会 [3][4][5][6]。待在中国期间,郭衡南曾于广州市就读基督复临安息日会设立的中学。1941年5月15日郭衡南抵达哲斯顿后,开始行医治疗痔疮[4][7]

1942年2月,郭衡南打算与位于北婆罗洲东部的澳军与美军联系,然而他到达冰厢岸镇英语Pensiangan后发现该地驻扎大量日军士兵,因此无法穿越丛林[3]。郭衡南知道必须与盟军合作,尤其是美国远东陆军英语United States Army Forces in the Far East,因为在北婆罗洲周边当时仅有该军队在进行抵抗运动,并配有充足军火[8]

脚注[编辑]

  1. ^ 巴瑶族-Binadan-Suluk/Dusun-Murut组成。
  2. ^ 其中包括未知数量的台湾人与当地住民。

注释[编辑]

  1. ^ Tarling 2001,第196页.
  2. ^ Ham 2013,第166页.
  3. ^ 3.0 3.1 Tregonning 1960,第88页.
  4. ^ 4.0 4.1 Danny 1998,第154页.
  5. ^ Goodwin 1953,第31页.
  6. ^ Evans 1990,第50页.
  7. ^ Julitta 2005,第312页.
  8. ^ Kratoska 2013,第124页.

参考[编辑]

进一步阅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