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德罗斯特效应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图中的女子拿的杯子及纸盒上的图与整张图片相同,是德罗斯特效应的一个例子。

德罗斯特效应(Droste effect),是一种递归的模式,指一张图片部分与整张图片相同,一张有德罗斯特效应的图片,在其中会有一小部份是和整张图片类似。而这小部份的图片中,又会有一小部份是和整张图片类似,以此类推。理论上此效应可以一直重复下去,但实际上此效应会受到图片分辨率的限制,而且类似的图片大小会以等比数列的方式递减。德罗斯特效应是一个异圈英语strange loop的可视化例子,也是自指系统的几何示例,自指系统又是碎形理论的基石。

源起

[编辑]

德罗斯特效应的名称是由于荷兰著名厂牌德罗斯特(Droste)可可粉的包装盒,包装盒上的图案是一位护士拿著一个放著杯子及纸盒的托盘,而杯子及纸盒上的图案和整张图片相同[1]。这张图片从1904年起开始使用,数十年间只进行了一些小幅的调整,后来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概念。诗人及专栏作家尼科·施普马克尔荷兰语Nico Scheepmaker在七十年代起,开始使用“德罗斯特效应”此一词语[2]

举例

[编辑]
VLC media player软体出现的德罗斯特效应

义大利画家乔托·迪·邦多纳在1320年左右所作的三连祭坛画《Stefaneschi triptych》,其中枢机主教Giacomo Gaetani Stefaneschi手上就捧著和原图相同的三连祭坛画献给西门彼得,是德罗斯特效应的例子之一[3]。在中古世纪也有许多书上的图案包括书籍本身,或者教会窗户上的画包括窗户本身[4]

一个半虚构的组织Λ演算骑士团的徽章上也有应用德罗斯特效应。使用二片互相平行的镜子也可以产生德罗斯特效应。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Törnqvist, Egil. Ibsen: A Doll's House, pp.105,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ISBN 0-521-47866-9
  2. ^ Droste, altijd welkom. [2012-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30). 
  3. ^ Giotto di Bondone and assistants: Stefaneschi triptych. [2012-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30). 
  4. ^ Medieval 'mise-en-abyme': the object depicted within itself (collection of papers)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3-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