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团组织
渔团组织 kakavay | |
---|---|
大船下水祭(mapabosbos),象征渔团组织的运作进到新的阶段[1] | |
分布地区 | |
中华民国中华民国 台东县 兰屿乡 | |
语言 | |
达悟语 |
渔团组织(达悟语:kakavay)是兰屿的达悟族原住民男性在捕鱼时成立的组织,每年在飞鱼汛期间(三月至七月)在每个村落中各自组成,汛期过后即解散。渔团的成员都是成年男性。渔团的成员行集体生活,并一同参与造船、祭仪和捕鱼活动。
文化背景
[编辑]达悟族在社会建构期间多数缺乏全族性的共识,更多的是对文化、地域的认同,生活上以地缘及血亲关系连结而成。因此,达悟族社群中并无统一的部落权威,例如:氏族或阶级组织,避免资源被独占。族人须靠自己的劳动力来获得社群的声望,除了拥有的水田、猪羊数量多寡以外,个人的社会行为规范也相当重要。[2]由此可知,达悟族人更重视经济生活,其中渔团组织即因传统捕鱼文化所被发展出来的社会体系,展现达悟族人互助、共享的精神。
成员
[编辑]渔团组织的成员皆为成年男性,以地方多个船组所构成,而每个船组以大船(Chinurikuran)[3]为单位,家庭与个人使用小船(Tatala)[3],分为单人(Pikatangian)[3]、双人(Pikavangan)[3]与三人(Pinonongnongan)[3],船员彼此大多具有亲属关系。当男性年满十六、十七岁时,即可加入一个渔船组,成为预备船员,年满二十则为候补船员,船组有空缺时才有机会成为正式船员。[4]成员们会一起结网、分享渔获、共同举行仪式、建造船只,每个船组的人数为六人(三对桨:Atlo so avat)[3]、八人(四对桨:Apat so avat)[3]或十人(五对桨:Alima so avat)[3]。其中以十人的大船为标准。[5]达悟族人非常尊敬长者,船组视船长与副船长为领导,船长负责在船尾掌舵,副船长在船头持双桨,其他两边各坐四人,所有位置皆不可任意调换。[4]
运作模式
[编辑]当飞鱼汛期时(阳历三月至七月),每个村落会组成一个渔团。各社会在首次夜间渔猎时,于海上举行祭仪,并指定某一艘船先入海,此艘船的船长同时担任司祭(Mivanua),此职位代表著全社。但此任务并非固定由同一船组及船长负责,司祭的身分也无规定必须出生于特定世系群,而是采轮流值班制,并在每次活动前召开渔猎会议临时决定,通常由年龄最长之船长担任会议召集者。在祭仪结束后,领头的船组与船长即无其他特权及社会阶级意义。[6]
渔团组织在飞鱼汛期后即解散,成员集体活动时间约四个月,待到下次飞鱼汛期后才会再度聚集。值班的船员们在祭仪开始前一个月就必须集体生活,饮食与生活规范都有特定规范。[4]在渔祭开始前先在司祭家中集合,接著共同宰杀一只猪来祭飞鱼之灵,随后可正式开始捕鱼,值得注意的是,该船组首次渔猎之渔获量多寡是部落判定当年度飞鱼数目否丰富的因素之一。[6]由于船组必须有大船才能在海上进行捕捞,因此,建造大船乃是最关键的环节。新船从建造至启用,需经二次下水祭仪,过程中耗费了不单单只有财力、精力,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难题,考验了船组成员们的耐心与默契。[1]
大船下水祭
[编辑]此祭仪依照大船是否刻上纹饰分为两种,无纹饰之船(ipiroaun)只会进行普通的下水仪式,而施以雕刻后(ipanitika)则会举行特殊且盛大的祭仪[7]。当完成一艘新的大船时,部落会召开会议选定吉日举行下水仪式。祭仪的第一天,渔团组织的家中成员会到远处采集食物(Mangapdokareyan),男性负责捡柴、制木浆架、摘槟榔及姑婆芋叶,女性则至山上挖山药、地瓜等食物。第二天众人到田地附近采集食物(Mangapdokasngenan),男性负责锄小米与杀宰牲畜,并邀请亲朋好友参与祭仪,女性到田里挖芋头,及料理船员们在当晚乘小船捕获的鱼类。第三天凌晨,船组的家庭成员会开始准备祭仪与赠礼并盛装打扮。当所有人带著礼品与食物到船长家集合后,船员们会将新船抬至岸边,准备试航。首先,为了测试新船的平稳度,船员们会将船缓缓推于海面,再根据年龄身分坐在固定位置。其他未加入试航之成员,会在岸边宰杀一只祭鸡,并拔掉该祭鸡的毛,而拔毛的速度象征新船的航速。新船航至目的地后,坐在船首的船员要下去捕捞渔类,代表新船将有好运。任务结束后,所有成员回到船长家中,举行盛宴、分享食物。接著渔团组织会准备钓具再度出海渔钓,钓到的首条鱼代表新船的运气。[1]
渔团组织在新船下水后,会选择吉日进行船纹雕刻之事项。当天,社群的亲朋好友会盛装打扮前来,而渔团组织会宰杀牲畜及其他食物招待亲友。雕刻纹饰的工作分为画线、绘制菱形花纹及雕刻,完成后便会举行大船落成祭仪(Mapabosbos)。首先,船组与其家庭成员需穿上礼服、佩戴银盔与金饰来采收芋头(Mangap so soli/ mangap so ora),女性需携带挖芋头用的木仗或铁棍。过程中会放一盘猪肉片于再田外,防止鬼怪的干扰。 隔日,男性成员著礼服邀请众人出席祭仪(Mapatoyon/ manayid),并依照对方家族地位与人数来赠送小米、鱼干和水果等礼品。接著,男性会把各家芋头搬到特定位置堆放(Mapadpon),渔团组织会先了解成员家中芋头的收获量再画分份量。[1]
大船落成祭仪当天,宾客与渔团组织成员会盛装打扮,在船长家进行仪式(Minikanikat),衣著越贵重的人,地位亦越高,且宾客会向邀请方进行接吻礼仪及鼻礼,主人坐在椅上,而客人席地而坐,彼此吟唱贺词,以赞美船员的辛劳及芋头的丰美。此时,船只会以礼芋、甘蔗、小米作装饰。接著,众人举行终夜祝贺歌会(Miyanowanowod),主客之间以迎宾歌、祝福歌对唱,并准备丰盛的晚宴招待宾客,通宵欢庆。[1]隔日早晨,渔团组织召集部落众人进行分芋头(Mianmo)和分猪肉(Mapatodae),分完后,船员家族的男性到畜圈抓猪和羊,船长则拿一只黄金手镯轻触牲畜以祈求好运。随后开始宰杀,以芒草引火除毛,并将肉切成长条片状分给众人,值得注意的是,需留一份食物给鬼怪,避免影响生产。[8]
紧接著便是祭仪的重头戏:积蓄力量(Manwaway)和抛船仪式(Mapatotalaw),该船会挂上幸运鱼,男性依照年龄分为二到四队并面向大船,其中一名担任指挥者。只有船组成员著传统礼服,其他人则穿丁字裤。所有船员在船上由船长带领下吟唱祝福歌。接著船长手持长刀在船上进行驱赶邪灵(anito),其他船员则伫于船边。之后,众人将新船围绕住低吟、急拍船缘数下,一同抬往船首处,再退回船尾位置,重复二次后,呐喊一次完,便齐力将船往上抛,接稳后再连抛三次才会放下船。整个过程会重复数次直到抵达海岸,才开始进行试航(Mangavang)。[8]抵达海边后,船员会先放置木桨与船饰,并由社群公认最有力气的男性进行首次划船,在海上绕一圈后返回,交由渔团组织成员测试航速。结束后将船只拖回岸上,众人各自回府。下午,渔团组织的成员会准备上等的芋头与猪肉至船长家。隔日举行小型餐宴,将新船推出去盛装船长妻子赠送给大船的礼物(Mangana)时,象征给予该渔组织长久的好运。[1]
现况
[编辑]目前渔团组织仍在运作当中,但随著世代的变迁与机动船的普及,达悟社会已很少驾驶大船捕捉飞鱼,芋头、猪只都从台湾本岛购买而来,祭仪筹备时间逐渐缩短,造成渔团组织运作开始松散,实用性降低,反而成为凝聚达悟社群认同精神的象征。[8]近年来,也慢慢被渔网组织所取代。[5]渔网组织是达悟族新的共作团体之形式,规模大小并不一致,成员们集资购买及使用渔网,彼此分享渔获。而在郎岛部落中共有三个渔网组。[2]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雅美(達悟)族大船下水祭. [2018-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5).
- ^ 2.0 2.1 黄旭. 雅美族之居住文化及變遷. 1990.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原住民族語言字辭典編篡計畫-雅美(達悟)語辭典編篡. [2018-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5).
- ^ 4.0 4.1 4.2 達悟族漁團組織.
- ^ 5.0 5.1 王慧玲lling.Dawa Panay. 福爾摩沙原起-台灣原住民16族介紹. 原住民族委员会原住民族文化发展中心. 民国105年7月. ISBN 978-986-04-8666-7.
- ^ 6.0 6.1 达西马拉弯.毕马(田哲益). 台灣原住民-達悟族. 台北市: 台原出版社.台原艺术文化基金会. 2002/10. ISBN 986-7860-02-0.
- ^ 原住民祭--達悟族船祭. [2018-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02).
- ^ 8.0 8.1 8.2 张至善. 椰油社區的大船下水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