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炭疽乐队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炭疽熱樂團
Anthrax
舞台上的炭疽乐团
2019年的炭疽乐团
乐队
英文名
Anthrax
音乐类型重金属音乐速度金属鞭击金属蛊戮金属另类金属
出道地点 美国·纽约州·纽约
活跃年代1981年 – 至今
唱片公司百万大军唱片英语Megaforce Records核爆唱片英语Nuclear Blast小岛唱片幻影杀手唱片英语Elektra Records点火唱片英语Ignition Records超越唱片英语Beyond Records圣殿唱片英语Sanctuary Records
网站炭疽乐团官方网站
相关团体该死的东西英语The Damned Things武装圣徒英语Armored Saint死亡冲锋队英语Stormtroopers of Death死亡骑士英语Deathriders核子攻击全民公敌组合麦加帝斯金属制品狂音丹麦语Volbeat潘特拉英语Pantera超级杀手魅影魔星英语Shadows Fall杀过头英语Overkill (band)
现任成员
已离开成员
请见离任成员

炭疽乐团(英语:Anthrax)是美国鞭击金属乐团,1981年由节奏吉他手史考特·伊恩英语Scott Ian与贝斯手丹·利尔克英语Dan Lilker成立于纽约市。炭疽是鞭击金属的领导乐团之一,他们与金属制品麦加帝斯超级杀手并称为“鞭击金属四巨头”(有时称作四大鞭),炭疽也是唯一在美国东岸活动的巨头(另外三个巨头都在美国西岸)。截至2017年5月,乐团共发行11张录音室专辑、6张现场专辑、6张迷你专辑、12张影像作品、26张单曲音乐录影带,包括和嘻哈团体全民公敌组合的合作。根据尼尔森唱片市场调查系统英语Nielsen SoundScan的统计资料,炭疽在1991年至2004年卖出了一千万张唱片,其中在美国卖出近三百万张。

炭疽首先与独立厂牌百万大军唱片英语Megaforce Records签约,1984年初发行首张专辑《金属之拳英语Fistful of Metal》后,丹·利尔克随即离开乐团。乐团改签核爆唱片英语Nuclear Blast后,由法兰克·贝略英语Frank Bello接任贝斯手。主唱尼尔·托宾英语Neil Turbin在两年后由马特·法伦英语Matt Fallon取代,接下来又换成乔伊·贝拉多纳英语Joey Belladonna担任主唱。乐团的新阵容于1985年由小岛唱片发行第二张专辑《散布病源英语Spreading the Disease》。1987年发行的第三张专辑《末日逼近英语Among the Living》开始得到赞赏。1992年,原武装圣徒英语Armored Saint的主唱约翰·布希英语John Bush (musician)成为新主唱,炭疽的阵容又出现变化。隔年发行的第六张专辑《白噪音之声英语Sound of White Noise》登上美国告示牌二百强专辑榜第7名。

炭疽在1990年代时受到许多音乐风格的影响,尝试了很多实验性的融合金属乐。而乐团的阵容也经常改变,例如主唱先后就有九位歌手担任,离开的主奏吉他手贝斯手加起来也有八位之多。节奏吉他手史考特·伊恩英语Scott Ian和1983年加入炭疽的鼓手查理·伯南特英语Charlie Benante,他们是唯二在炭疽每一张录音室专辑出现的成员。贝斯手法兰克·贝略只有第一张专辑未参与到,那时的贝斯是丹·利尔克弹的。在2010年,乔伊·贝拉多纳回到了炭疽,并与乐团继续推出了《鞭金崇拜英语Worship Music (album)》(2011年)及《主宰宿命英语For All Kings》(2016年)两张专辑。

历史

[编辑]

组建与首张专辑(1981 - 1982年)

[编辑]

1981年7月18日,吉他手史考特·伊恩英语Scott Ian丹·利尔克英语Dan Lilker美国纽约皇后区成立了炭疽乐团[1]。乐团名字来自史考特·伊恩在学校课本里看到的炭疽病,因为这个名字听起来“十分邪恶”[2]。炭疽的首次阵容为主唱约翰·康纳利英语John Connelly (musician)、吉他手史考特·伊恩和丹·利尔克、贝斯手保罗·卡恩英语Paul Kahn、鼓手大卫·怀斯英语David Weiss (Drumer)。随后贝斯手短暂换成肯尼·库许纳英语Kenny Kushner后,丹·利尔克改成弹贝斯,然后招募到格雷格·沃斯英语Greg Walls担任主奏吉他手。鼓手大卫·怀斯离开后,格雷格·沃斯推荐由格雷格·迪安杰罗英语Greg D'Angelo接棒。很快的主唱也换人,继任者德克·甘迺迪英语Dirk Kennedy只唱了一阵子后便离开了,于是史考特·伊恩的弟弟杰森·罗森菲尔英语Jason Rosenfeld来担任临时主唱,接著由汤米·怀斯英语Tommy Wise接任。一直到1982年8月,史考特·伊恩找来他的同学尼尔·托宾英语Neil Turbin加入乐团后,主唱一职才稳定下来。在此期间,炭疽录制了第一张试听带[1]

尼尔·托宾时期(1982 - 1984年)

[编辑]
1983年的炭疽。

1982年9月,以尼尔·托宾为主唱的炭疽终于能够举行首次的公开演出,地点在纽约的大吉尔吉斯俱乐部[1]。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该阵容在纽约市纽泽西州的各个地区定期举行演出。1983年春季,金属制品旧金山飞往纽约准备录制首张专辑时,是由炭疽替他们找了落脚处[3]。炭疽也和金属制品一起出现在几场表演中。吉他手格雷格·沃斯在夏季离开了炭疽,暴动乐团英语Riot V主唱雷特·佛斯特英语Rhett Forrester向史考特·伊恩建议了鲍勃·贝瑞英语Bob Berry。但是很快的,鲍勃·贝瑞又被丹·斯皮茨英语Dan Spitz取代,丹·斯皮茨曾经是纽泽西州鞭击金属乐团杀过头英语Overkill (band)的成员[1]。不久后,炭疽录制了第二张试听带[1]

经过史考特·伊恩几个月的邀请后,鼓手查理·伯南特英语Charlie Benante在1983年9月取代了格雷格·迪安杰罗(之后他便加入白狮乐团英语White Lion[1]。与此同时,史考特·伊恩和丹·利尔克结识了纽泽西州的唱片行老板琼·日拉英语Jon Zazula,他听过试听带之后给了炭疽一些建议。琼·日拉也是一位音乐活动主办人,并在日后成立了独立厂牌百万大军唱片英语Megaforce Records。之后,金属制品和百万大军唱片签约,发行首张专辑《杀光他们》而声名大噪[4]。1983年底,琼·日拉同意帮炭疽发行作品。乐团邀请战士帮吉他手罗斯·波斯英语Ross the Boss担任制作人,由百万大军唱片发行了炭疽首支单曲〈金属战士〉,B面曲则是前鼓手格雷格·迪安杰罗演奏的〈复仇女神〉,这是他在炭疽唯一留下的录音作品[1]

1984年1月,乐团发行首张录音室专辑《金属之拳英语Fistful of Metal》。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丹·利尔克和乐团其他成员的关系演变为紧张状态,并在首次巡演展开之前,被要求退出乐团。丹·利尔克在离开炭疽不久后,与炭疽第一任主唱约翰·康纳利成立了核子攻击[5]。贝斯手空缺由查理·伯南特的亲戚法兰克·贝略英语Frank Bello入替。炭疽开始担任速度金属乐团掠夺美国巡演的暖场团,宣传演唱他们的处女作《金属之拳》[1],但这张专辑并未获得音乐界的目光。1984年8月,主唱尼尔·托宾因为长期积压的问题爆发而离开了乐团。音乐史学家艾迪·托克英语Eddie Trunk在他的著作《艾迪·托克的硬式摇滚与重金属指南》中透露,尼尔·托宾之所以退出炭疽,是因为他的个人口音遭到琼·日拉、史考特·伊恩和其他炭疽成员的施压,最后导致主唱出走[6]。1984年年底,炭疽招募了歌手马特·法伦英语Matt Fallon来接任主唱,但是他因为对录音缺乏自信,很快就离开了。其馀的成员决定由史考特·伊恩兼任吉他手和主唱,以四个人的阵容暂时翻唱硬核庞克的歌曲,直到能找到稳定的新主唱为止[1]

乔伊·贝拉多纳时期(1984 - 1992年)

[编辑]
乔伊·贝拉多纳英语Joey Belladonna在炭疽的第一个时期中,演唱了四张录音室专辑。

1985年1月,乔伊·贝拉多纳英语Joey Belladonna被炭疽选为新的主唱。乐团立即以新阵容录制作品,于2月发行首张迷你专辑武装威胁英语Armed and Dangerous (EP)》,不过收录的五首曲子,只有一首是乔伊·贝拉多纳唱的,另外三首仍是尼尔·托宾留下的歌声,最后一首是史考特·伊恩翻唱的〈天佑女皇英语God Save the Queen (Sex Pistols song)#Motörhead_version[7]。1985年10月30日,炭疽发行第二张录音室专辑《散布病源英语Spreading the Disease[8]。史考特·伊恩和查理·伯南特在结束录音室工作后,便与前炭疽贝斯手丹·利尔克及比利·米兰英语Billy Milano共组了跨界鞭击金属英语Crossover thrash乐团死亡冲锋队英语Stormtroopers of Death,作为次要的音乐项目。与炭疽的《散布病源》同一天,死亡冲锋队也发行了专辑《想活命就讲英语英语Speak English or Die》,具有鲜明的硬核风格[9]

1986年初,乐团预计要替黑色安息日宣传《银河七号星英语Seventh Star》的美国巡回演唱会担任暖场团。然而在巡回开始的前四天,当时担任黑色安息日主唱的葛伦·休斯英语Glenn Hughes和乐团的演出经理打架,导致受伤、影响歌唱能力。于是黑色安息日找来雷·葛伦英语Ray Gillen替补,但将近一半的美国行程因门票销售不佳而全部取消了[10]。4月,炭疽与杀过头英语Overkill (band)钢铁间谍英语Agent Steel合作,试图在德国展开第一次欧洲巡演。这次巡回之旅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爆发了车诺比核子事故,于是在乌克兰车诺比附近的一场演出被迫取消[11]。9月10日起,炭疽和金属制品一同展开欧洲巡回之旅,首站在威尔斯圣大卫厅[12]。然而巡演中途,金属制品的巡回巴士于9月26日在瑞典乡间翻覆,其贝斯手克利夫·伯顿当场死亡[13],因此巡演宣告中止[12]

1987年3月22日,炭疽发行第三张录音室专辑《末日逼近英语Among the Living》,展现出乐团幽默与实验性的一面,并开始以电影、漫画和史蒂芬·金恐怖小说为歌词题材[14]。该专辑除了向克利夫·伯顿追悼,其收录曲〈我就是法律英语I Am the Law (song)〉融合了重金属音乐嘻哈音乐[14]。《末日逼近》除了登上美国告示牌二百强专辑榜第62名[15],同一时期美国唱片市场爆发了鞭击金属购买潮。包括金属制品的《傀儡之王英语Master of Puppets》、麦加帝斯的《出卖和平,有人要吗?英语Peace Sells… but Who’s Buying?》、超级杀手的《血之王朝》和炭疽的《末日逼近》[16]。自1987年开始,炭疽开始与金属制品、麦加帝斯、超级杀手并称为“鞭击金属四巨头”(有时称作四大鞭)[16]。炭疽参与嘻哈团体UTFO英语UTFO歌曲〈致命〉的录制后,更加沉迷于饶舌。接著,乐团与金属制品、金属圣堂英语Metal Church圣约乐团一同在美国及欧洲巡回演出,宣传《末日逼近》[11]

1988年9月18日,发行第四张录音室专辑《极度亢奋英语State of Euphoria》,其中翻唱自法国乐团信任英语Trust (French band)的作品〈反社会英语Antisocial (song)〉受到瞩目,登上美国音乐电视频道MTV的招牌金属乐节目《甩头客舞厅英语Headbangers Ball》轮播[11]。炭疽除了和放克金属英语Funk metal乐团生活色彩英语Living Colour一起巡回美国各大城,并与出埃及英语Exodus (American band)万圣节乐团一起参加甩头客舞厅巡回英语Headbangers Ball Tour,扩大了知名度[17]。炭疽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来宣传《极度亢奋》,先后加入铁娘子第七次之旅英语Seventh Tour of a Seventh Tour奥兹·奥斯本无尽罪恶之旅英语No Rest for the Wicked Tour和金属制品的受损的正义之旅英语Damaged Justice[18]。1989年6月至7月,前往欧洲举办巡回演出[18]

1990年8月21日,发行第五张录音室专辑《时刻坚持英语Persistence of Time》,超越《极度亢奋》的成就,它登上告示牌二百强专辑榜第24名[19]、获美国唱片业协会颁发金唱片认证[20]。这张专辑比乐团以前的作品更进步、更黑暗也更加技术性。专辑中翻唱了乔·杰克森英语Joe Jackson (musician)的〈把握光阴英语Got the Time[21]。1991年6月25日,发行精选辑杀手蜂的突击英语Attack of the Killer B's[22]。7月8日,炭疽与嘻哈团体全民公敌组合合作发行单曲〈大吵大闹英语Bring the Noise〉。这首歌成为饶舌金属的先驱之一,炭疽并与全民公敌组合举办了一次成功的巡演[11]。1992年底,乔伊·贝拉多纳因老式唱腔、创意和音乐风格上与炭疽的方向出现差异,遭到开除[1]

约翰·布希时期(1992 - 2005年)

[编辑]
史考特·伊恩英语Scott Ian在炭疽所有的录音作品中都负责弹奏节奏吉他,他也是乐团中唯一的创始成员。

炭疽开除乔伊·贝拉多纳之后,前武装圣徒英语Armored Saint主唱约翰·布希英语John Bush (musician)取代了他的位置。同时乐团离开小岛唱片,改签给幻影杀手唱片英语Elektra Records。1993年5月25日,发行第六张录音室专辑《白噪音之声英语Sound of White Noise》,炭疽自此抛弃早期黑暗、鞭击金属的音乐特色,强调更多的旋律,走向另类摇滚的路线[23]。它登上告示牌二百强专辑榜第7名[24]、获得金唱片认证[20]。美国线上音乐资料库AllMusic音乐评论家戴夫·康诺利英语Dave Connolly表示:“《白噪音之声》带来令人惊讶的旋律,炭疽将其纽约的风格走向了西雅图,这使一些乐迷感到排斥,吸引了另外的族群。丹·斯皮茨和史考特·伊恩抛弃了他们往常的吉他演奏,而许多人都喜欢新主唱约翰·布希的表现,虽然他的声望低于乔伊·贝拉多纳”[23]。单曲〈唯一英语Only (Anthrax song)〉获得成功表现,后来收录在精选辑《杀手蜂的逆袭英语Return of the Killer A's》中。史考特·伊恩表示,金属制品主唱詹姆斯·海特菲尔德说这是一首“完美的歌”。古典作曲家安吉罗.贝德拉曼提英语Angelo Badalamenti贡献了〈黑色小屋〉一曲。这张专辑表明,炭疽的歌曲创作趋于成熟周全,已经完全摆脱了它的旧形象[1]

《白噪音之声》发行后,在炭疽待了十二年的吉他手丹·斯皮茨在1995年也被开除,他之后成为一位瑞士制表师[25]。在保罗·克鲁克英语Paul Crook支援主奏吉他的工作后,炭疽在1995年10月24日发行第七张录音室专辑《爵士舞曲442英语Stomp 442[26]。该专辑登上告示牌二百强专辑第47名[27],与前作相比,排名与销量都大幅下滑。炭疽表示,幻影杀手唱片没有进行足够的专辑宣传,所以他们很快就选择离开了。这也是唯一一张没有印上传统炭疽标志的专辑[1]。接著,炭疽和独立厂牌点火唱片英语Ignition Records签约,在1998年7月21日发行第八张录音室专辑《第8号通报:他们是玩真的英语Volume 8: The Threat Is Real》,在告示牌二百强专辑榜的名次又滑落到第118名。在这张专辑中,鼓手查理·伯南特和保罗·克鲁克及潘特拉英语Pantera成员戴姆拜格·达雷尔英语Dimebag Darrell一起弹主奏吉他。另外,潘特拉的主唱菲尔·安塞尔莫英语Phil Anselmo也出现在背景和声中。专辑发行后,点火唱片破产,导致唱片的营销宣传受到影响。炭疽接著与超越唱片英语Beyond Records签约,发行精选辑《杀手蜂的逆袭英语Return of the Killer A's[28]。与此同时,炭疽计划找回前任主唱乔伊·贝拉多纳,与现任主唱约翰·布希进行双主唱的巡回演唱会,但是乔伊·贝拉多纳在活动开始前的最后一刻退出[29]

2001年美国炭疽攻击事件期间,乐团更新了官方网站内容,列出如何预防感染炭疽杆菌的自保之道,并且公布如何协助炭疽病罹难者的捐款方式,人们开始在搜索引擎中输入“anthrax.com”。鉴于当时的事件,炭疽在2001年10月10日发布新闻稿,开玩笑说乐团将改成“更加友善,像小狗一样可爱的名字”。官方网页上写著:“二十年来,我们乐团都称为‘炭疽’,但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这一天(炭疽攻击)会到来。我们取这个名字只是想跟别的乐团有所不同,‘炭疽’听起来又酷又激进,但其实没人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大多数人提到炭疽都会联想到我们,而不是细菌。在这些事件之后,炭疽这个字象征著恐惧、偏执和死亡,突然我们的名字就变得不怎么酷了。对我们来说,还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来说,这只是一个名字。我们不想改团名,这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希望并且祈祷这次事件能尽速落幕”[30]。2001年11月28日,炭疽在九一一慈善演唱会上,也否认了新闻稿中发布的任何改名谣言,成员身穿连身工作服,上面印著不同的单字,拼起来正好是“我们不会改名”。贝斯手法兰克·贝略表示,乐团收到纽约市警察局纽约市消防局的支持,他们认为这时候更改乐团名称反而会传达错误的讯息[11]

尽管和唱片公司发生对专辑权利的法律纠纷,罗柏·卡基亚诺英语Rob Caggiano在2001年加入了炭疽,正式担任主奏吉他手[31]。2003年5月6日,由圣殿唱片英语Sanctuary Records发行第九张录音室专辑《冲你而来英语We've Come for You All》,音乐评论家认为,炭疽回归到早期的重金属路线[32],并保留了他们的旋律和侵略感[33]。2004年11月23日,发行精选辑《两害相权取其轻英语The Greater of Two Evils》,他们以现任阵容重新录制了早期作品[34]

主唱轮替时期(2005 - 2010年)

[编辑]
2009年,炭疽在音球音乐节英语Sonisphere Festival的表演。

2005年4月,炭疽宣布,史考特·伊恩、查理·伯南特、丹·斯皮茨、乔伊·贝拉多纳和法兰克·贝略的“经典”《末日逼近》阵容将会回归。并在接下来的一些巡回演出中,他们会表演《末日逼近》的全部曲目[35]。炭疽表示约翰·布希并没有被乐团解雇,但是乔伊·贝拉多纳可能会回归[35]。虽然阵容预计将在巡演之后录制新专辑,但史考特·伊恩在2007年1月表示,乔伊·贝拉多纳并未同意回到炭疽[36]。紧接著,约翰·布希说他没有承诺要继续担任炭疽的主唱,因此主唱由谁担任是未知数[37]

2007年5月,史考特·伊恩表示,6月底将决定由谁担任炭疽主唱,但巡演延期至12月。6月份,约翰·布希表示他对炭疽的团聚感到痛苦,他说已经拒绝乐团的邀请,不再担任炭疽主唱。当被问及如果乔伊·贝拉多纳离开,他是否会重新加入乐团时,约翰·布希说他“不觉得这样做是正确的选择”[38]。2007年12月,炭疽宣布乐团的新主唱将由丹·尼尔森英语Dan Nelson接任[39]。而罗柏·卡基亚诺英语Rob Caggiano也将继续担任主奏吉他手。睽违了十九个月,炭疽在2008年5月于芝加哥双门音乐厅英语Double Door公开演出。新主唱丹·尼尔森英语Dan Nelson首次与观众见面,尽管发生了设备问题,乐团演奏的新作品仍受到热情欢迎[40]

2008年12月22日,史考特·伊恩在每月发布的专栏中写道,自从2008年11月4日起,他一直在录音室中工作,制作新的炭疽专辑。鼓声、贝斯和节奏吉他已经录制在19首曲目中,并增加了人声。“我们应该会在2009年1月底开始进行混音,做出一张真正大器、响亮、快速和厚重的专辑”[41]。在2009年5月的专栏中,史考特·伊恩表示专辑由曾与滑结乐团伊凡塞斯合作过的戴夫·福特曼英语Dave Fortman混音[42]。在炭疽官方网站的一篇文章中,查理·伯南特表示新专辑可能会在明年推出[43]

2009年初,炭疽在南美洲开始担任铁娘子的巡演暖场团。这张专辑最初计划由丹·尼尔森担任主唱。不过7月份,乐团证实丹尼尔森因病而离职,不再是乐团的成员[44]。除了8月的英国音球音乐节英语Sonisphere Festival之外,所有后续演出都由约翰·布希为主唱。由于表演后的反应,“让约翰·布希回归”的呼声日益升高,这得到了史考特·伊恩的支持[45]

2009年9月,炭疽宣布约翰·布希将再次在日本大声公园音乐节英语Loud Park Festival上担任炭疽主唱[46]。不久之后,查理·伯南特表示,约翰·布希重新加入了乐团。2010年2月,炭疽在澳大利亚进行了五场演出,作为声浪音乐节英语Soundwave (Australian music festival)的一部分。在澳大利亚的演出结束之后,约翰·布希表示乐团打算在新专辑中重新录制几首歌曲的人声[47]

四巨头联合演出、《鞭金崇拜》、《主宰宿命》(2010 - 2016年)

[编辑]
2010年,炭疽在音球音乐节英语Sonisphere Festival的表演。

“鞭击金属四巨头”— 麦加帝斯、金属制品、炭疽和超级杀手,同意在2010年携手合作,一同在欧洲音球音乐节英语Sonisphere Festival上进行首次的联合巡演[48]。史考特·伊恩表示:“这次演出完成了所有人二十六年的期待,我相信我们不仅仅会达到乐迷们期望,我们还会在现场毁灭他们。没有哪四支乐团的演出会造成如此大的影响。设想一下披头四乐团滚石乐队何许人以及齐柏林飞船的同场演出,或者是黑色安息日犹大祭司铁娘子摩托头四支乐团联手巡演会是什么场景?届时的演出场面将会异常壮观”[49]。从6月16日到27日,四巨头先后在波兰瑞士捷克保加利亚希腊罗马尼亚土耳其进行了七场演出。当中在保加利亚的演出,不但透过卫星直播到多间电影院,也拍摄为影像作品《鞭金四大天王:史无前例经典现场英语The Big Four: Live from Sofia, Bulgaria[50]。美国线上音乐资料库AllMusic表示:“每个乐手都难以置信的精力充沛,人群非常激情。所有四支乐团同台演出,是一次历史性的高潮”[51]。美国入口网站About.com也说:“这场音乐会是近代金属史上的重要时刻,也是一次大事件,尽管他们都上了年纪,但演出内容仍旧非常伟大”[52]

然而在此之前,约翰·布希决定他不再担任乐团的正式主唱,并且第二次离开了炭疽。乔伊·贝拉多纳于2010年初回到乐团,炭疽得以加入音球音乐节的卡司中,他并承诺会在乐团中录制新的录音室专辑[53]。2011年4月23日,“鞭击金属四巨头”首次在美国联合演出,地点位在加州帝国马球俱乐部英语Empire Polo Club[54]。7月2日至7月9日,“鞭击金属四巨头”在德国、瑞典、义大利、英国、法国联合演出。其中在奈柏华兹英语Knebworth音球音乐节上,是四巨头第一次在英国的演出[55]。9月13日,炭疽发行第十张专辑《鞭金崇拜英语Worship Music (album)》,在告示牌二百强专辑榜登上第12名[56]。9月14日,“鞭击金属四巨头”在美国纽约洋基体育场联合演出[57]

2011年10月,炭疽和圣约乐团死亡天使英语Death Angel展开美国巡回之旅[58]。2012年11月,炭疽与摩托头合作举行了十场英国巡回演出[59]。2013年1月,乐团宣布罗柏·卡基亚诺已经退出炭疽,改为加入狂音丹麦语Volbeat[60]。不久之后,炭疽宣布魅影魔星英语Shadows Fall乔纳森·多纳斯英语Jonathan Donais被聘为乐团的巡回支援吉他手。同年8月时,他成为炭疽的正式成员[61]。2013年3月19日,炭疽发行第六张迷你专辑《颂歌英语Anthems (Anthrax album)》,收录许多1970年代的经典翻唱曲,以及两首炭疽的新歌[62]。据史考特·伊恩表示,乐团将于2013年底开始下一张专辑的工作[63][64]。2014年9月16日,乐团发行影像作品《智利阎狱演唱会英语Chile on Hell[65]。2015年初,乐团确认已经录制了新作品,并与狂音一起进行巡回演唱会[66]

2016年的炭疽乐团

2016年初,炭疽与上帝羔羊一起举行了美国巡演之旅,并于2月26日发行了他们第十一张录音室专辑《主宰宿命英语For All Kings[67],它登上告示牌二百强专辑榜第9名[68]。3月,炭疽和铁娘子合作,担任他们灵书之旅英语The Book of Souls World Tour世界巡回演唱会拉丁美洲站的暖场团[69]。炭疽也与超级杀手和死亡天使一同举行宣传新专辑的巡演,地点包括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几个国家[70]

下一张新专辑(2017年 - 至今)

[编辑]

在2017年3月的一次采访中,鼓手查理·伯南特暗示说,炭疽将在夏天开始进行第十二张录音室专辑的工作。他还透露,录制《主宰宿命》时期中有一些未发表的曲目,可以作为后续专辑的基础,并指出“我认为有两三首歌曲可以作为下一张作品的起点”[71]

音乐风格、音乐渊源与影响力

[编辑]
炭疽是“鞭击金属四巨头”中最喜欢恶搞、最“另类摇滚”的乐团。

炭疽是促使速度金属鞭击金属诞生的重要乐团之一,他们在早期专辑中展现了一种典型的金属乐声音,歌词以幽默主题和参考漫画书而闻名,和同时代其他乐团产生明显的区别[72]。根据美国权威音乐杂志《滚石》的看法,炭疽是少数在1980年代获得赞誉并重新界定音乐风格的重金属乐团之一[73]。创始成员史考特·伊恩和早期主要吉他手丹·斯皮茨的风格被描述为“激进、当头棒喝”,他们的特色是运用快速强力和弦效果器,塑造出音乐中的侵略感[74]。音乐作家汤玛斯·哈里森英语Thomas Harrison (Author)表示,炭疽受到庞克摇滚影响而以更快的速度来演奏金属乐[75]

乐团1993年的第六张专辑《白噪音之声》(其中一首歌曲是约翰·布希唱的),它将油渍摇滚另类摇滚融合在黑暗氛围的金属乐中。美国纽约的当地报纸《乡村之声》认为,约翰·布希时期的录音室专辑有更多蛊戮金属另类金属的特征[76]。2011年第十张专辑《鞭金崇拜》标志著原主唱乔伊·贝拉多纳和典型鞭击金属的回归。虽然许多歌曲被归功于整个乐团,但是在1985年第二张专辑《散布病源》中,几乎所有音乐完全都是由查理·伯南特创作的,而歌词则几乎完全是史考特·伊恩写的[77]。除此之外,约翰·布希在乐团任职期间,也做了一些创作贡献[77]

炭疽受到许多硬式摇滚的影响,他们在2013年迷你专辑《颂歌英语Anthems (Anthrax album)》中,收录许多1970年代的经典翻唱曲,包括匆促乐团廉价把戏AC/DC瘦李奇英语Thin Lizzy波士顿乐团英语Boston (band)旅行者乐团英语Journey (band)的原创歌曲[62]。乐团也受到许多庞克摇滚乐团的影响,例如愚蠢败类英语D.R.I. (band)[78][79]坏头壳乐团英语Bad Brains性手枪宣泄乐团英语Discharge (band)传统重金属英语traditional heavy metal乐团如黑色安息日接吻乐团犹大祭司铁砧英语Anvil (band)铁娘子摩托头都对炭疽有著举足轻重的影响力[72][80]。1987年起,炭疽也与金属制品麦加帝斯超级杀手并称为“鞭击金属四巨头”[81]。美国商业杂志《彭博商业周刊》表示,炭疽是饶舌金属新金属的重要奠基者之一,影响了林普巴兹提特再无信仰英语Faith No More这样的乐团出现[14]。根据尼尔森唱片市场调查系统英语Nielsen SoundScan的统计资料,炭疽于1991年至2004年间,在美国卖出两百五十万张唱片[82],在全球市场上则总共卖出了一千万张唱片[83]

轶事

[编辑]

成员列表

[编辑]

作品

[编辑]
更详细的列表请参见主条目:炭疽乐团作品列表英语Anthrax discography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Maron, Marc. Episode 685 - Scott Ian. WTF with Marc Maron英语WTF with Marc Maron. [2016-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2. ^ Hartmann, Graham. Anthrax’s Scott Ian Plays ‘Wikipedia: Fact or Fiction?'. Loudwire英语Loudwire. 2014-04-06 [2014-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4). 
  3. ^ Ian Christe英语Ian ChristeSound of the Beast: The Complete Headbanging History of Heavy Metal英语Sound of the Beast哈泼柯林斯(2004)ISBN 978-0380811274,第86页
  4. ^ Lepage, Mark. Metal metamorphosis. Ottawa Citizen英语Ottawa Citizen. 2009-10-31 [2013-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8) (英语). 
  5. ^ Pasbani, Robert. Former Anthrax Vocalist Neil Turbin Claims He Was Once Asked to be the Frontman of Metallica. Metal Injection英语Metal Injection. 2014-08-29 [2014-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8). 
  6. ^ Trunk, Eddie. Anthrax. Eddie Trunk’s Essential Hard Rock and Heavy Metal. New York City: Abrams Books英语Abrams Books. 2011-08-30: 第240页. 
  7. ^ Chapter 1: In the beginning. Anthrax History. Zianet.com. [2013-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1999-10-01). 
  8. ^ Huey, Steve. Anthrax: Spreading the Disease. AllMusic. [2014-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31). 
  9. ^ Steve Huey. Speak English or Die - S.O.D.,Stormtroopers of Death | Songs, Reviews, Credits. AllMusic. [2017-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2). 
  10. ^ Dwyer, Robert. Sabbath Live Cancelled tourdates 1985. SabbathLive.com. [2008-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29) (英语). 
  11. ^ 11.0 11.1 11.2 11.3 11.4 Hartmann, Graham. Rob Caggiano Plays Wikipeia: Fact or Fiction?. Loudwire. 2014-07-09 [2014-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8). 
  12. ^ 12.0 12.1 Navigation:Metallica News Tour Database. metpage.org. 2014-07-09 [2017-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9). 
  13. ^ Metallica History Part 2. Metallica. [2006-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3). 
  14. ^ 14.0 14.1 14.2 Peterson, Thane. How Corrosive Is Heavy Metal?. 《彭博商业周刊》. 2000-09-26 [2013-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0-10-17). 
  15. ^ Top 200 Albums. 告示牌 (杂志). 
  16. ^ 16.0 16.1 Joel McIver《Justice For All – The Truth About Metallica》Omnibus Press(2004)ISBN 0-7119-9600-8,第十二章
  17. ^ Anthrax Tours. metallipromo.com. [2014-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2). 
  18. ^ 18.0 18.1 Anthrax ('82 - '89). metallipromo.com. [2015-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6). 
  19. ^ Persistence of Time Billboard Albums. AllMusic. Rovi Corporation英语TiVo Corporation. [2013-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9). 
  20. ^ 20.0 20.1 RIAA Gold and Platinum Search for albums by Anthrax. 美国唱片业协会. [2013-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21. ^ Huey, Steve. Anthrax: Persistence of Time. AllMusic. [2013-03-18]. [失效链接]
  22. ^ Huey, Steve. Anthrax: Attack of the Killer B's. AllMusic. [2014-04-17]. 
  23. ^ 23.0 23.1 Connolly, Dave. Anthrax: Sound of White Noise. AllMusic. [2014-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24. ^ Sound of White Noise Billboard Albums. AllMusic. Rovi Corporation. [2013-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31). 
  25. ^ Spitz, Daniel. Dan Spitz Biography. [2009-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26). 
  26. ^ Erlewine, Stephen Thomas. Anthrax: Stomp 442. AllMusic. Rovi Corporation. [2012-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27). 
  27. ^ Stomp 442 Billboard Albums. AllMusic. Rovi Corporation. [2013-04-14]. 
  28. ^ Huey, Steve. Anthrax: Return of the Killer A's. AllMusic. [2014-04-19]. 
  29. ^ Lehtinen, Arto. Anthrax Interviews with Scott Ian and John Bush. Metal Rules英语Metal Rules. [2010-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1). 
  30. ^ Anthrax: Press Release. Anthrax.com. 2004-11-08 [2011-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1-08). 
  31. ^ Robert "Rob" Caggiano. Metal Storm. [2017-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2). 
  32. ^ Marsicano, Dan. Anthrax Profile. About.com. [2013-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33. ^ Guerin, Harry. Anthrax – We've Come For You All. 爱尔兰广播电视. [2013-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09). 
  34. ^ Loftus, Johnny. Anthrax: The Greater of Two Evils. Allmusic. [2011-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02). 
  35. ^ 35.0 35.1 It's Official: Anthrax's 'Among The Living' Lineup To Reunite. Blabbermouth.net英语Blabbermouth.net. 2005-03-24 [2014-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36. ^ Anthrax Guitarist Scott Ian: 'The Reunion Is Over'. Blabbermouth.net. 2007-01-14 [2007-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3). 
  37. ^ Singer John Bush: 'I Am Not Ready' To Commit To Anthrax Again. Blabbermouth.net. 2007-02-07 [2011-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8). 
  38. ^ Armored Saint's John Bush, Metallica 'Philosophy' Book Author Interviewed. Blabbermouth.net. 2007-11-14 [2014-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8). 
  39. ^ It's Official: Anthrax Taps Former Devilsize Singer. Blabbermouth.net. 2007-12-10 [2009-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5). 
  40. ^ Geist, Brandon. Anthrax Debut New Singer And Songs At Chicago Show. 《左轮手枪英语Revolver (magazine)》. 2008-05-29 [2014-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21). 
  41. ^ Ian, Scott. A Festive Feast of Awesomeness. SuicideGirls.com英语SuicideGirls.com. 2008-12-22 [2008-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23). 
  42. ^ Ian, Scott. Scott Ian's Food Coma: Uncorking Wine and Led Zep. SuicideGirls.com. 2009-05-18 [2009-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22). 
  43. ^ Metal metal everywhere!. Anthrax.com. 2008-10-19 [2008-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19). 
  44. ^ Former Anthrax Singer Dan Nelson: 'I Was Ready, Willing And Able To Do My Job'. Blabbermouth.net. 2009-07-21 [2014-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45. ^ Bezer, Terry. Scott Ian Endorses ‘Bring Back Bush’ Campaign. Metal Hammer英语Metal Hammer. 2009-08-07 [2009-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09). 
  46. ^ Anthrax Featuring John Bush To Perform At Japan's Loud Park Festival. Blabbermouth.net. 2009-09-03 [2009-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2). 
  47. ^ Ogle, Ryan. John Bush Says 'Timing Is Right' For Anthrax's Reunion With Joey Belladonna. Blabbermouth.net. 2010-05-19 [2014-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48. ^ MusicRadar staff. Thrash metal's 'Big Four' for Sonisphere 2010!. MusicRadar. 2009-12-15 [2013-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4) (英语). 
  49. ^ 激流四巨頭26年首度聚首Sonisphere音樂節同台. 新浪. 2009-12-16 [2017-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2). 
  50. ^ Paine, Andre. Metallica Heading To Cinemas. 告示牌. 2010-06-10 [2013-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3) (英语). 
  51. ^ Thom Jurek. The Big Four: Live from Sofia, Bulgaria. AllMusic. [2010-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7) (英语). 
  52. ^ Chad Bower. The Big 4: Live From Sofia, Bulgaria DVD Review. About.com. [2010-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15) (英语). 
  53. ^ It's Official: Joey Belladonna Rejoins Anthrax For Tour, Studio Album. Blabbermouth.net. 2010-05-10 [2010-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6). 
  54. ^ Downey, Ryan J. Metallica, Megadeth, Slayer And Anthrax Make Big 4 History. MTV. 2011-04-25 [2013-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2) (英语). 
  55. ^ 'Tallica at Sonisphere U.K.. Metallica.com. 2010-12-13 [2010-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4) (英语). 
  56. ^ Anthrax: Sound of White Noise Chart Position. Allmusic. [2013-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31). 
  57. ^ 'Big Four' at Yankee Stadium: Metallica, Slayer, Megadeth and Anthrax thrash for the masses. 2011-09-15 [2016-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英语). 
  58. ^ Ouellette, Mary. Anthrax Announce Co-Headlining Fall 2011 Tour With Testament. Loudwire. 2011-09-06 [2013-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4). 
  59. ^ Motorhead and Anthrax announce joint UK tour. 新音乐快递. 2012-04-24 [2013-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01). 
  60. ^ Guitarist Rob Caggiano Quits Anthrax. Blabbermouth.net. 2013-01-04 [2013-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2). 
  61. ^ Fanelli, Damian. Anthrax Reveal New Guitarist: Jon Donais of Shadows Fall. Guitar World英语Guitar World. 2013-08-14 [2013-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30). 
  62. ^ 62.0 62.1 Anthrax: 'Anthems' EP Artwork, More Details Revealed. Blabbermouth.net. 2013-01-15 [2013-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4). 
  63. ^ Childers, Chad. Anthrax’s Scott Ian Envisions Late 2013 Start for Next Studio Album. Loudwire. 2013-01-26 [2013-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4). 
  64. ^ Anthrax Begins Writing New Album. Blabbermouth.net. 2013-09-16 [2013-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65. ^ An Interview with Charlie Benante of Anthrax. MetalSucks. [2015-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8). 
  66. ^ Childers, Chad. Anthrax Offer New Album Update, Work Out New Tour Setlists. Loudwire. 2015-03-31 [2015-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3). 
  67. ^ Anthrax To Release 'For All Kings' Album In February. Blabbermouth.net. 2015-11-02 [2015-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2). 
  68. ^ Anthrax's 'For All Kings' Cracks U.S. Top 10. Blabbermouth.net. 2016-03-07 [2016-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22). 
  69. ^ Lach, Stef. Maiden to tour world in new Ed Force One. 金属之锤. 2015-08-25 [2015-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5) (英语). 
  70. ^ Slayer, Testament, Carcass: North American Tour Dates Officially Announced. Blabbermouth.net. 2015-12-03 [2015-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3) (英语). 
  71. ^ Anthrax Could Begin Work On New Music This Summer, Says Charlie Benante. Blabbermouth.net. 2015-11-02 [2015-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72. ^ 72.0 72.1 Erlewine, Stephen Thomas. Anthrax Biography. AllMusic. [2013-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5). 
  73. ^ Anthrax Biography. 滚石. 西蒙与舒斯特. [2013-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24). 
  74. ^ Prown, Pete; Newquist, Harvey P. (编). Legends of Rock Guitar:The Essential Reference of Rock's Greatest Guitarists. Hal Leonard Corporation英语Hal Leonard Corporation. 1997: 第228页. ISBN 0-7935-4042-9. 
  75. ^ Harrison, Thomas. Music of the 1980s. ABC-CLIO英语ABC-CLIO. 2010: 第60页. ISBN 0-313-36599-7. 
  76. ^ Weingarten, Christopher R. Anthrax and Joey Belladonna Keep It In the Family. 《乡村之声》. 2011-09-14 [2013-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9). 
  77. ^ 77.0 77.1 Songfact Interview with Charlie Benante. Songfacts瑞典语Songfacts. [2017-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2). 
  78. ^ DIRTY ROTTEN IMBECILES (D.R.I.) To Release New EP In June; Audio Teaser Streaming. Bravewords.com. 2016-05-18 [2017-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3). 
  79. ^ D.R.I. To Release New EP In June. KNAC英语KNAC. 2016-05-18 [2017-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20). 
  80. ^ ANTHRAX Guitarist Scott Ian On 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 Bravewords.com. 2013-03-21 [2014-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4). 
  81. ^ Chamberlain, Rick. Thrash big four tour: The stars have their say. MusicRadar英语MusicRadar. 2010-06-21 [2014-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3). 
  82. ^ Top-Selling Hard Rock Artists According To Nielsen Soundscan. Blabbermouth.net. 2004-01-30 [2014-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83. ^ Anthrax Profile. Nuclear Blast英语Nuclear Blast. [2015-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4). 
  84. ^ ANTHRAX - ‘Safe Home’ Video Features Keanu Reeves!. Bravewords.com. 2003-06-06 [2017-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0). 
  85. ^ Dome, Malcolm. Anthrax: Fistful Of Metal. Kerrang!英语Kerrang! (英国·伦敦: Spotlight Publications Ltd.). 1984-02-23, 第62期: 第8页 (英语).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