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亞拔高比報告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48年描述亞拔高比報告的維港兩岸地圖

亞拔高比報告》(英語:Abercrombie Report 1948),即《初步規劃報告書》(Hong Kong Preliminary Planning Report),是一份由英國著名建築師和城市規劃專家帕特里克·阿伯克龍比爵士於1948年所構建的香港發展城市藍圖。

這報告對於香港的房屋到交通,市區到鄉郊,經濟發展以至政府決策的方面都有詳盡分析和建議。這份報告亦提出香港必須發展新市鎮的建議[1]

制定《初步規劃報告書》的規劃師,亞拔高比爵士,因此報告又有名《亞拔高比報告》

歷史

[編輯]

香港戰前的城市發展缺乏全面規劃,許多工程都只為解決燃眉之急,而沒有長遠周全的計劃。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派出負責策劃倫敦近郊新市鎮的規劃師亞拔高比來港,研究香港市區海港的未來發展方向,定出長遠的規劃原則[2]

報告內容

[編輯]

報告把香港對外定位為東南亞的貿易港,而內部亦要解決人口擠逼的問題,從而提出三大重點:

  1. 改善城市內部及對外的交通配套
  2. 開拓市郊,擴充城市空間以解決人口增長引發的問題
  3. 完善城市規劃的法例和機制

報告建議

[編輯]
1972年通車的紅磡海底隧道,是香港第一條過海隧道

維港兩岸的交通配套

[編輯]

亞拔高比參考1941年大衛.奧雲(David Owen)的海港規劃,包括維港兩岸的碼頭及配套。其中較前瞻性的是興建海底隧道,不過當時方案是從尖沙咀來往中環,跟最終1972年落成的紅磡海底隧道九龍紅磡灣來往港島銅鑼灣)不同。另外亦建議鐵路系統考慮九龍半島以西經油麻地一帶,取代九龍塘至尖沙咀一段。碼頭則主要連繫報告提到會發展的工商業區。

新市鎮及衛星城市

[編輯]

行業地區分佈

[編輯]
  • 政治(Government)和商業(Commercial)中心:中環

新發展區

[編輯]

在維多利亞港兩岸各有劃出發展住宅的地區,但主要集中在新九龍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香港文化博物館. 時光隧道(七)舊貌展新顏 (PDF). [2018-07-2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10-09). 
  2. ^ 嶺南大學. 規劃我城. 賽馬會香港歷史學習計劃. [2018-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