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諸佛寶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十方諸佛寶塔
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所在北京市朝陽區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4-18
登錄1990年2月23日

十方諸佛寶塔,又稱「延壽寺塔」,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王四營鄉馬房寺村東北的古塔公園內,原來是延壽寺的塔。[1]

歷史[編輯]

十方諸佛寶塔興建於明朝嘉靖乙巳歲(1545年)春,為延壽寺住持翠峰禪師(1468年-1549年)興建,時名「十方諸佛普同之寶塔」,塔型為「檐層九,中通八圍」,功能是「內安請羅漢像,內下有藏真之穴壙,以盛不朽之堅固,或藏衣缽之爪發齒牙,遷化有德者,咸有所依附焉」。翠峰禪師圓寂之後,卜葬在該塔後數丈。[1]

明朝萬曆初年,延壽寺重修時,皇太后「發心施捨銀一千五百兩,暨宮眷人等陸續施銀一千兩,俱命近侍官王喜董其事,重修寶剎重整余容」,「山門一座,天王殿一座,鐘鼓樓二座,藏經殿五間,內新印藏經。全水陸殿五間,新造水陸。全方丈房三間,禪房十間,接待僧房三間。凡供設器物靡一不具。芝房柱殿盡善盡美;寶閣瓊台美侖美奐。」清朝末年庚子事變中,延壽寺被八國聯軍毀滅,十方諸佛寶塔倖存。[1]

1989年3月,朝陽區人民政府撥款重修,使該塔基本恢復了原貌。2005年9月12日,《北京青年報》報道《「十方諸佛寶塔」遭塗鴉》,引起有關部門重視。2008年4月,新建的古塔公園成為北京市第一批免費開放的郊野公園之一。[2]

建築[編輯]

十方諸佛寶塔高約30米,是一座八角九級密檐式磚塔,塔座高約2米,拱型門洞,門洞上方題額為「十方諸佛寶塔」。[1]

十方諸佛寶塔北側,如今立有三通石碑:大明嘉靖丙辰季(1556年)尚衣監太監薛銘等人立石的《重修古剎延壽寺十方諸佛寶塔碑銘》;萬曆元年八月二十日(1573年)立,賜進士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侍經筵食正一品俸楊博撰寫的《重修延壽寺碑記》;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賜進士第兵科都給給事中俞鸞撰寫的《明故翠峰禪師碑文》。十方諸佛寶塔南側,如今立有兩通石碑:其中一通石碑的碑額為「德種金田」、碑文為「宮眷人等」,另一通石碑的碑額為「名題寶地」、碑文刻着「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乾清宮帶管事提督兩司房司禮監掌監事兼掌御用監印太監馮保」。[1]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