嘌呤核苷酸循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嘌呤核苷酸循環[1](英語:Purine Nucleotide Cycle)是一種自天冬氨酸形成延胡索酸代謝途徑以增加三羧酸循環中間產物的量[2],或是作為聯合脫氨的方法之一加快氨基酸脫去氨基的效率。這個循環由約翰·洛溫斯坦發現並提出,證明了這個循環在加強骨骼肌氧化磷酸化的速率上的作用[3]

要點[編輯]

該循環是由三個酶促反應組成的。第一階段為嘌呤核苷酸腺苷酸(AMP)脫氨形成肌苷酸(IMP),此步驟由AMP脫氨酶催化:

AMP + H2O → IMP + NH4+

第二階段為自IMP與氨基酸天冬氨酸形成腺苷酸基琥珀酸,這一步驟與GTP的水解相偶聯,後者是一個在能量上有利的反應,催化這一階段的酶為腺苷酸基琥珀酸合成酶

天冬氨酸 + IMP + GTP → 腺苷酸基琥珀酸 + GDP + Pi

最後,腺苷酸基琥珀酸被腺苷酸基琥珀酸裂解酶裂開形成延胡索酸並重新生成起始物質AMP:

腺苷酸基琥珀酸 → AMP + 延胡索酸

參考文獻[編輯]

  1. ^ www.term.gov.cn[失效連結]
  2. ^ Salway, J. G., Metabolism at a glance (3rd edition),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Oxford, 2004, pp. 56-57
  3. ^ Voet, D., Voet, J. G., Biochemistry (3rd Edition),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4, pp. 1094-1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