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場面調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場面調度(法語:Mise en scène法語發音:[miz.ɑ̃.sɛn])是戲劇或電影製作中的一種表現手法,本質上是指「視覺主題」或「講故事」,通過分鏡電影攝影舞台設計視覺藝術手法,並通過導演富有詩意的方式來表達。它也常被用來指電影中的多個單一場景來表現電影。被稱為電影批論的「宏大未定義詞彙」。[1]

電影運用中的定義

[編輯]

當場面調度應用於電影時,它指的是相機及其布置前的一切事物——構圖、場景、道具演員、服裝和照明。[2]場景調度隨着電影的攝影和剪輯,影響了電影在其觀眾的眼中的逼真度或可信度。[3]設計的各種元素通過產生時間和空間感,以及設置的情緒,有時候能暗示角色的內心狀態。[4]場景調度還包括由演員的定位和移動以及鏡頭中的對象形成的構圖組成。這些都是由導演監督的領域。 與導演合作的最重要的人之一是美術指導。這兩者緊密合作,在實際攝影之前相當長的時間(甚至到開始)內完善場面調度的所有方面。[5]美術指導通常負責電影的整體外觀,負責領導各個部門,負責個人場景、地點、道具和服裝等等。著名法國電影評論家和電影理論安德烈·巴贊,將這種布景美學描述為不通過剪輯的場景中的精心編排。

因為它與鏡頭攔截的關係,也是專業編劇中有時用來表示對話之間的描述性(動作)段落的術語。[6]

主要方面

[編輯]
Constant Puyo的場面調度

場景設計[7]

"場景布置"的重要元素之一是場景的佈置和場景中的物體(道具)的設置。佈景設計可用於放大人物情感或主導情緒,包括電影中的身體、社會、心理、情感、經濟和文化意義。 美術指導和導演負責決定的重要事項之一就是選擇外景拍攝還是片場拍攝。這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片場拍攝時,必須備置所有佈景和道具;外景拍攝則可以利用某些現成的景物。片場拍攝由於成本效益較高,比外景拍攝更為普遍。

電影攝影[8]

燈光的強度、方向和質量會影響觀眾對人物、動作、主題和情緒的理解。 光和陰影可以強調紋理、形狀、距離、情緒,表明時間是在白天或夜晚,顯示季節等;它會影響顏色在色調或深度上的呈現方式,並能使觀眾將注意力集中在構圖的特定元素上。例如,高光可以喚起人們對形狀和紋理的關注,而陰影往往隱藏着事物,創造出一種神秘或恐懼的感覺。因此,必須事先對燈光進行徹底的規劃,以確保其對觀眾的預期效果。攝像機和燈光的協調在這個過程中十分重要。

空間[9]

空間的表現影響了電影的閱讀。電影中場景和物體的深度、接近程度、大小和比例都可以通過相機的放置和鏡頭、燈光、布景設計來加以控制,從而有效地確定故事世界中各種要素的情緒或關係。

視覺藝術[5]

在框架內的物體、角色和空間的組織。關於電影構圖的一個最重要的概念是保持對稱的平衡。這指的是在一個鏡頭中,光線、顏色、物體和/或圖形宜均勻分佈。不平衡的構圖可以用來強調電影的某些導演希望給予特別注意的元素。這個工具之所以有效,是因為觀眾更傾向於關注一些不平衡的東西,因為這些事物看起來很不同尋常。導演布置的角色位置也會因角色的重要性而有所不同。

服裝設計[10]

服裝就是指人物穿的衣服。使用特定的顏色或圖案,敘事電影中的服裝是用來表現人物或明確人物之間的區別。

化裝師[11]

化裝可通過塑造人物外貌來表示情節的時間先後次序,揭示人物性格特徵等。

演員[12]

電影中的表演風格因時代和地域文化而異。在早期,舞台表演和電影表演是很難區分的,因為大多數電影演員原本都是舞台演員,不知道其他表演方法。因此,早期的情節劇風格,顯然得益於19世紀的戲劇,賦予了西方電影一種相對自然的風格。這種自然的表演風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Konstantin Stanislavski)相關理論的影響,要求演員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中。

電影膠片[13]

選擇黑白的還是彩色的、微粒的還是顆粒狀的。

高寬比[14]:pp.42–44

指矩形圖像寬度與高度的關係。每種高寬比都會產生一種看待世界的不同方式,並且是電影表現意義的基礎。

參考文獻

[編輯]
  1. ^ Brian Henderson, "The Long Take," in Movies and Methods: An Anthology, ed. Bill Nichol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6), 315.
  2. ^ Bordwell, David; Thompson, Kristin. Film Art: An Introduction, 7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2003. ISBN 0-07-248455-1. 
  3. ^ Connell, Joanne. 「Film tourism – Evolution, progress and prospects.」 Tourism Management (October 2012), 33 (5), pp. 1007–1029
  4. ^ Barsam, Richard Meran., and Dave Monahan. Looking at Movies: An Introduction to Film. New York: W.W. Norton &, 2010
  5. ^ 5.0 5.1 Pramaggiore, Maria, and Tom Wallis. Film: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Boston: Laurence King, 2005.
  6. ^ Edgar-Hunt, Robert, John Marland and James Richards. Basics Film-Making: Screenwriting. Lausanne: AVA Publishing. 2009: 71 [2018-05-20]. ISBN 2-940373-89-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02). 
  7. ^ Set Design and Locations. film110. PBworks. [25 August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7). 
  8. ^ Lighting. film101. PBworks. [25 August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7). 
  9. ^ Part 2: Mise-en-scene. Film Studies Program. Yale University. [25 August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0). 
  10. ^ Fourie, Pieter J. Media Studies Volume 2: Content, Audiences and Production. Lansdowne, SA: Juta and Company. 2004: 462–463 [2018-05-20]. ISBN 0-7021-5656-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02). 
  11. ^ Pramaggiore, Maria and Tom Wallis. Film: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London: Laurence King Publishing. 2005. ISBN 0205433480. 
  12. ^ Acting. film101. PBworks. [25 August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22). 
  13. ^ Kawin, Bruce. How Movies Work.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2: 88 [2018-05-20]. ISBN 0-520-07696-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02). 
  14. ^ Sikov, Ed. Film Studies: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0 [2018-05-20]. ISBN 978-0-231-51989-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02). 
  • Barsam,理查德*梅拉諾., 和戴維*莫納漢的。 看電影:介紹膜。 紐約,W.W.Norton&,2010年
  • Pramaggiore,瑪麗亞,湯姆瓦利斯。 電影:一個重要的介紹。 波士頓:勞倫斯*金,2005年。
  • Connell,喬安妮 "薄膜旅遊的演變,取得進展和前景。" 旅遊管理(日2012年)、33(5),pp. 1007–1029

深入閱讀

[編輯]
  • 博德維爾,大衛和克里斯汀·湯普森。「第六章——拍攝:場面調度。」:電影藝術:一個介紹。紐約:麥格勞-希爾,2010年,9日。艾德,頁175 - 228。ISBN 978-0-07-122057-6,OCLC 456179577和OCLC 456179577。
  • 馬丁,艾德里安。舞台演出和電影風格。從古典好萊塢新媒體藝術。2014年英國,帕爾格雷夫麥克米倫。ISBN 978-1-349-44417-5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