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鄘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鄘
出生8世紀
唐朝
逝世820年9月14日
唐朝
職業唐朝官員

李鄘(8世紀—820年9月14日[1]),字建侯唐朝官員,唐憲宗年間曾短暫被任命為宰相,但他拒絕辦公,從未行使宰相職權。

生平[編輯]

李鄘與楊憑穆質許孟容王仲舒為友,號「楊穆許李」,[2][3]都任氣自負。[4][5]

唐代宗大曆年間(766年-779年),李鄘中進士,在書判的考試中被評為高等,被任為秘書正字,後被李懷光所辟,累遷監察御史。[4][5]

唐德宗年間[編輯]

唐代宗之子唐德宗在位時,興元元年(784年),李懷光反叛,占領河中[6]李鄘認為再跟着李懷光對自己家不利,於是稱兄長在東都洛陽染病,母親思念兄長。李懷光雖然同意他的母親離開,並沒有放行李鄘的妻兒。李鄘卻把母親和妻兒都送到洛陽。當李懷光為此責罵他時,李鄘說:「我李鄘在軍中,不能侍奉老母,但你為什麼不讓我的妻子侍奉婆婆呢?」李懷光無言以對。李鄘與同在軍中的前宰相高郢勸止河中、絳州節度使渾瑊孤軍抗擊叛軍,又密奏李懷光軍虛實及攻取之勢,德宗賜手詔相勞。[4]貞元元年(785年)三月,李懷光都虞候呂鳴岳被發現和奉誠軍、晉、慈、隰節度使充管內諸軍行營副元帥河東節度使馬燧私通,李懷光殺其全家,還發現李鄘、高郢也牽扯其中,集結軍隊公開詰問他們,李鄘和高郢則稱他們只忠於皇帝。李鄘詞激氣壯,三軍義之,李懷光不敢殺,[7]將他們拘押。[8][9]八月,李懷光自殺,所部向馬燧投降,馬燧釋放了李鄘和高郢,致禮,表李鄘為從事。[10]後因馬燧不聽從自己的建議,李鄘離開他,在洛陽退隱。時任山南東道節度使的曹王李皋致禮辟他做幕僚,署從事,奏兼殿中侍御史。隨後他被召回京城長安,任吏部員外郎[4][5]

十六年(800年),徐泗濠節度使張建封去世,所部士兵拒絕朝廷詔令,迫張建封子張愔繼任,殺了知留後徐州判官鄭通誠、大將段伯熊等數人,拘押了監軍宦官。張愔自稱兵馬留後。德宗下詔選擇臨危不懼者慰諭徐州軍,以李鄘剛敢,命為徐州宣慰使。李鄘說服他們釋放了監軍宦官並使後者復為監軍,徐州亂軍不敢相犯。張愔向朝廷上表,求李鄘轉交。李鄘見張愔在表章中自稱兵馬留後,指出此職未被朝廷認可,要求削去此稱呼,然後將表章轉交。隨後,德宗任張愔為徐州團練使。[11]李鄘回長安後,任吏部郎中。[4][5]

唐順宗年間 =[編輯]

唐德宗於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駕崩後,重病的太子繼位為唐順宗[12]李鄘進位御史中丞[4][5]八月,順宗內禪於皇太子唐憲宗。[13]

唐憲宗年間[編輯]

永貞元年(805年)十月,李鄘任京兆尹元和(806年-821年)元年(806年)二月,李鄘改任尚書右丞。[13]八月,長安匪患嚴重,李鄘再任京兆尹。李鄘整肅奸暴,很樹立威望。二年(807年)六月,他又被拜為檢校禮部尚書鳳翔隴右節度使、鳳翔尹。之前的鳳翔節度使經常兼神策行營,並在就任前先謁見神策軍中尉。李鄘認為這不妥,在他的上表請求下,憲宗去其神策行營號。在任上曾徵辟前湖南從事於敖[14][15]四年(809年)二月,宰相裴垍向憲宗指出河東節度使嚴綬在位無所作為,薦李鄘取代,[16][17]三月,憲宗同意了,並將嚴綬召回長安。[18]六月,李鄘也被召回,任刑部尚書、兼御史大夫、充諸道鹽鐵轉運使[4][5][13][19]

七月,李夷簡劾奏時任京兆尹的楊憑之前為江西觀察使時所犯贓罪及其他不法事,敕付御史台,李鄘與大理卿趙昌查案,又逮捕楊憑前江西判官、監察御史楊瑗,最終楊憑被貶。[2][3]衢州人余常安為報殺父、叔之仇,殺同鄉謝全,刺史元錫奏請輕判,李鄘執意不可,余常安被處死。[20]

十月,憲宗命當權宦官左神策中尉吐突承璀為左、右神策、河中、河陽、浙西、宣歙等道行營兵馬使、招討處置等使,統軍討伐控制成德鎮的軍閥王承宗,李鄘和度支使李元素、京兆尹許孟容、御史中丞李夷簡、諫議大夫孟簡給事中呂元膺、穆質、右補闕獨孤郁及其他諫官段平仲白居易等都在延英殿反對,最後憲宗仍然維持任命,但將吐突承璀的職銜由行營招討處置使降為招討宣慰使,削四道兵馬使。[21][22]

五年(810年)十二月,李鄘任檢校吏部尚書,兼揚州(淮南軍部)大都督府長史,充淮南節度使[13][19]李鄘在鳳翔和河東任職時嚴格而且時常變更舊制度,使人心不安,所以任期都不長。在淮南,他被加檢校左僕射,仍然嚴格,但卻令行禁止,把地方管理得很好且府庫充盈。辟藍田主簿崔戎羅讓等。[23][24]但同時他在管理上很粗暴,他的參佐無法阻止軍吏粗暴行法乃至冤殺居民。李鄘的名聲因此受損。但他對僧人釋靈坦鄭重加禮,召居華林寺。[25]當朝廷討伐控制彰義軍的軍閥吳元濟時,吳元濟的盟友平盧節度使李師道調兵對淮南邊境施壓,李鄘從楚州壽州調集約二萬軍隊防止吳、李進攻,花費很多,卻沒有向有司請要。由於國庫在對吳元濟的作戰中耗盡,憲宗派鹽鐵轉運副使程異去各鎮徵收軍用。李鄘貢上了淮南鎮的盈餘,只保留一年的儲蓄,其他鎮也照做,緩解了國庫的危機。[4][5]

六年(811年),吐突承璀被貶為淮南監軍。他和李鄘彼此尊重,互不冒犯。九年(814年),吐突承璀被召回長安,推薦李鄘任宰相。十一年(816年)十一月,新羅派遣入朝的王子金士信等遇惡風,一行人飄至楚州鹽城縣界,李鄘上報此事。[26]十二年(817年)十月,憲宗召李鄘征拜門下侍郎,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拜為宰相。但李鄘出入顯重,自認為不適合當宰相,年紀也大了,更為被宦官薦舉感到恥辱。當僚屬準備奏樂慶祝時,李鄘哭着說:「我老了,想在地方上安享晚年,宰相不是我能勝任的!」他去長安的行程很慢,十二月到達長安後稱病回家,沒有參與宰相事務,不入見憲宗,也不見來官邸探病的下屬,不停上表請辭。十三年(818年)三月,憲宗改授他守戶部尚書,其相位由李夷簡替代。[27][28]十四年(819年)十一月,他改任檢校左僕射,兼太子李恆賓客,[29]分司東都,[30]不久以太子少傅致仕。[1][4][5]

南宋監察御史顏師魯上奏引宋璟不與楊思勖交談、李鄘恥為吐突承璀所薦而堅辭相位不拜之事,認為士大夫的立身之節當以宋璟、李鄘為法,表示自己羞於和受宦官推薦為御史者為伍,使得這些人沒有被任為御史。[31]

唐穆宗年間[編輯]

十五年(820年),李鄘去世,這時在位的是繼位為唐穆宗的李恆。[1]李鄘諡號,贈太子太保

家族[編輯]

出自江夏李氏。高祖父李元哲李善父)起定居廣陵。曾祖父李昉。祖父李睦鄆州司戶參軍。父李暄起居舍人。李鄘至少有一兄李鄆[32]

李拭(《舊唐書》本傳誤作李柱)官至浙東觀察使、起居舍人。李拭之子李磎唐昭宗年間也擔任宰相。[4]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舊唐書·卷157》,出自劉昫舊唐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新唐書/卷146》,出自《新唐書

參考資料[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