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森德靈-西公園

座標48°07′20″N 11°31′55″E / 48.12222°N 11.53194°E / 48.12222; 11.53194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森德靈-西公園
州府 慕尼黑
經緯度: 48°07′20″N 11°31′55″E / 48.12222°N 11.53194°E / 48.12222; 11.53194
面積: 7.8145km²
人口: 56485人 (2014年12月31日)[1]
人口密度: 7,228人/km²
郵政編碼: 80686, 81369, 81373, 81377, 81379
電話區號: 089
地圖
地圖

森德靈-西公園 於慕尼黑的位置

森德靈-西公園(德語:Sendling-Westpark)是德國巴伐利亞州首府慕尼黑市轄第7區

方位

[編輯]

市轄第7區森德靈-西公園位於慕尼黑西南部,並在北-南範圍內分別與市轄第8區施萬塔勒高地和上森德靈(市轄第19區塔爾基興-上森德靈-福斯滕里德-菲爾斯滕里德-索恩)接壤。其東部邊界是由慕尼黑-霍爾茨基興鐵路德語Bahnstrecke München–Holzkirchen的路基構成。除了在鐵路另一側與市轄第6區森德靈相連外,在西端王侯溪大街(Fürstenriederstraße)和韋斯滕德大街(Westendstraße)的另一側毗鄰的還有市轄第20區哈德恩和第25區萊姆[2]

簡介

[編輯]

森德靈-西公園是至1992年的區劃改革才設立,它是由原屬森德靈和萊姆市轄區的一部分,以及已撤銷的市轄區——森林墓園社區(Waldfriedhofviertel)所共同組成。其名稱來源於其森德靈的組成部分和西公園,其中後者是為舉辦1983年國際園藝博覽會德語Internationale Gartenbauausstellung 1983而興建,並且時至今日仍是區內最大的綠地[3]

如今的森德靈-西公園的空間大多建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其人口總數在1950年至1990年期間翻了一番,而自那時以來的人口增長仍然高於全市平均水平。其在千年之交德語Jahrtausendwende左右的人口構成略老於全市平均值,外國人所占的比例則略低於全市平均值。在此後開始的年輕化趨勢使得森德靈-西公園如今按性別和年齡都達到了平均水平,然而新的遷入者通常都沒有德國護照。區內典型的建築結構主要是南部建於戰間期的獨棟或半獨立式房屋,以及地處主幹道範圍內的高層住宅——它們大多建於1948年以後的時期。

多條主幹道從該市轄區內穿過,其中尤其是橫向通過社區的中環公路德語Bundesstraße 2 R路段連同與A96號德語Bundesautobahn 96(慕尼黑-林道)和A97號高速公路德語Bundesautobahn 97(慕尼黑-加爾米施)的兩個終點交匯處帶來了較高的交通擁堵及環境污染。而中環公路設於露易絲·基塞爾巴赫廣場德語Luise-Kiesselbach-Tunnel赫肯斯塔勒街德語Tunnel Heckenstallerstraße的公路隧道在2015年夏天建成通車則有助於緩解交通壓力[4]

西公園內部
艾興多夫廣場,區內的一個社區廣場

與此同時,該市轄區還擁有比例較高及分布廣泛的綠地。除了由此得名的西公園有很大一部分歸屬於森德靈森林德語Südpark (München)外,還有小型的花園設施「陽光之地(Land in Sonne)」——這也是個以此為名的分區,以及兩座區立體育設施和多個較小的社區公園。作為公路隧道工程的一部分,還有兩個大面積的公園會在2017年落成[4]

在市轄區西北部諾伊弗里登海姆精神病院德語Heilanstalt Neufriedenheim的原址上設有各類教育機構,包括僅有的兩間區辦文理中學路德維希中學德語Ludwigsgymnasium (München)伊拉斯謨·格拉澤中學德語Erasmus-Grasser-Gymnasium。而擴建的西公園校區(Bildungscampus Westpark)則在規劃中。此外在森德靈-西公園還有兩間小學和一間初級中學。其中的兩間是希臘人學校,採用希臘的教案並以希臘文授課[5]

魯迪·塞德爾邁耶體育館德語Rudi-Sedlmayer-Halle位於西公園的北部區域,過去曾舉辦過眾多的文化及體育活動,它在2003年至2011年關閉,隨後以奧迪圓頂德語Audi Dome的名義成為拜仁慕尼黑籃球隊的主場[6]。此外,在漢薩大街德語Hansastraße的一處前工業用地原址還設有一個含公共附屬區的青年文化中心,名為「歡慶工廠(Feierwerk)」。

歷史

[編輯]

如今森德靈-西公園的地籍最初歸屬於森德靈荒原(Sendlinger Haide),範圍包括從福斯滕里德公園德語Forstenrieder Park至慕尼黑市內的地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如今的市轄區內只有少數幾個建築,它是由附近的居民點核心衍生出來的農業用地。

1900年以前

[編輯]

後來市轄區的原始定居點幾乎全部位於如今的邊界之外。當中包括有新石器時代的墓葬(公元前2000年)以及位於當時伊薩爾河坡緣的凱爾特人墓葬,它們歸屬於森蒂洛(Sentilo)氏族,這便是森德靈名稱的來源。

直至17世紀,中森德靈才在毗鄰如今森德靈-西公園的東部邊界旁發展出兩個宮廷領地德語Hofmark:諾伊霍芬(Neuhofen)和森德靈卡斯特爾霍夫(Castellhof zu Sendling)。為此同樣來到森德靈的還有聖德尼教堂(今聖阿哈茨教堂德語St. Achaz (München))。而如今森德靈-西公園的邊界範圍內部則是農業用地和森林,由定居點進行開墾。直至1760年,森德靈荒原上仍只有一處莊園有納稅義務[7]

變化直至修築馬克西米利安鐵路德語Bayerische Maximiliansbahn(即今慕尼黑-霍爾茨基興鐵路德語Bahnstrecke München–Holzkirchen)後才逐漸發生,其行經這裡的路段自1845年起動工,並至1857年建成通車[8]

經過翻新的合作社設施
正進行拆除和重建的一棟合作社住宅

20世紀

[編輯]

如同整座城市一樣,慕尼黑西南部也在20世紀左右的所謂攝政王時期德語Prinzregent開始擴建定居點。在如今疆土內的西北部建起了當時尚處偏僻的諾伊弗里登海姆精神病院德語Heilanstalt Neufriedenheim,在南部則興起了郊遊型小客棧克羅伊特小蘋果德語Holzapfelkreuth。世紀之交後不久,森林公墓德語Waldfriedhof (München)落成,儘管它如今僅僅位於市轄區外,但仍對市轄區西南部的建設發展發揮了深遠影響。也就是在這個時期,漢薩大街發展成一個工業區,其範圍從韋斯滕德德語Westend直至如今海默然廣場德語Heimeranplatz旁的貨運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又建成了供戰爭傷員居住的戰爭住宅區德語Kriegersiedlung (München-Sendling),如今已被列入文物保護單位[9]。位於其附近的市轄區中心交叉點在1920年代最初是地處由漢斯·格列瑟爾德語Hans Grässel設計的聖若瑟養老院德語Altenheim St. Josef前的開闊地,後者還擁有自己的教堂和獨特的塔樓。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作為重建的一部分以及安置被驅逐者,產生了簡易結構的大面積合作社設施以及眾多簡易或抬高的單戶住宅居民點。當中最為知名的居民是弗朗茨·約瑟夫·施特勞斯,他自1978年其直至1988年去世都居住在如今的森德靈-西公園。在1980年代,有兩個大型的保障性住房社區在森德靈-西公園落成,分別位於戈特弗里德·別姆環路(Gottfried-Böhm-Ring)和蘭道彎路(Landaubogen)。

近期發展

[編輯]

在千年之交後,森德靈-西公園的住宅密集化和將商業用地轉換為住宅的趨勢得到加強。後者是影響市轄區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但僅在毗鄰上森德靈德語Obersendling的地帶以小規模出現。而建於戰後時期、特別簡易的合作社建築則不是進行翻新並部分擴建,便是拆除並加厚重建。

市內政治家憂慮,隨着隧道工程結束,市轄區的簡易住房會以過高的成本翻新,並會以相當高的價格出租。為了避免本地租戶的流失,市議會在2016年1月通過了幾乎涉及全部市轄區的《保護法德語Erhaltungssatzung[10]

行政、經濟及其它設施

[編輯]

主管這一區的警察第15分局位於特雷法烏大街(Treffauerstraße)。慕尼黑警察總局德語Polizeipräsidium München的第1刑偵隊也同樣設於該區。其下轄特別任務組K11,專職負責兇殺案偵察。[11]

除了慕尼黑消防局德語Feuerwehr München外,負責森德靈-西公園消防安全的還有消防志願軍的一個部門,其消防站設於齊勒塔爾大街(Zillertalstraße)。

區內主要的雇主和機構包括有市立聖若瑟養老院(Städtische Altenheim St. Josef)、殘疾人生活指導工作室(Lebenshilfe Werkstatt für Behinderte)、帶有康復學校和職業培訓設施的腦麻痹協調中心(Integrationszentrum für Cerebralparesen,原痙攣中心)、霍夫菲斯特萊麵包店德語HofpfistereiADACTUV南德意志集團的總部、弗勞恩霍夫協會自2003年以來的管理中心以及城市的機動車登記處和失物招領處。此外,建築公司和金屬加工企業在該區占有相當大的就業比重。自1991年起,紹爾出版社德語K. G. Saur Verlag也定居在奧特勒大街(Ortlerstraße[12]

區內設有多個大面積的體育設施,包括原為1972年夏季奧運會而建的奧迪圓頂,現為拜仁慕尼黑籃球隊主場[6]。此外,慕尼黑皇家射擊總會紅白慕尼黑曲棍球俱樂部德語Rot-Weiß München也都將其總部和運動場地設於森德靈-西公園[13]

人口統計

[編輯]


(截至每年12月31日)

年份 人口 外國人(比例) 面積
(km²)
人口密度
(每km²)
來源及其它數據[14]
2000 48,388 10,724 (22.2 %) 7.8133 6,193 慕尼黑統計年鑑200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DF)
2001 48,608 10,846 (22.3 %) 7.8133 6,221 慕尼黑統計年鑑200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DF)
2002 48,448 10,781 (22.3 %) 7.8133 6,201 慕尼黑統計年鑑2003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DF)
2003 48,564 11,020 (22.7 %) 7.8128 6,216 慕尼黑統計年鑑2004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DF)
2004 48,669 11,127 (22.9 %) 7.8141 6,228 慕尼黑統計年鑑2005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DF)
2005 49,472 11,492 (23.2 %) 7.8156 6,330 慕尼黑統計年鑑2006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DF)
2006 50,903 11,746 (23.1 %) 7.8145 6,514 慕尼黑統計年鑑2007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DF)
2007 51,745 11,830 (22.9 %) 7.8145 6,622 慕尼黑統計年鑑2008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DF)
2008 52,257 12,011 (23.0 %) 7.8145 6,687 慕尼黑統計年鑑2009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DF)
2009 52,185 11,825 (22.7 %) 7.8145 6,678 慕尼黑統計年鑑2010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DF)
2010 52,495 12,220 (23.3 %) 7.8145 6,718 慕尼黑統計年鑑201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DF)
2011 53,271 12,907 (24.2 %) 7.8145 6,817 慕尼黑統計年鑑201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DF)
2012 54,552 13,829 (25.4 %) 7.8145 6,981 慕尼黑統計年鑑2013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DF)
2013 55,405 14,445 (26.1 %) 7.8145 7,090 慕尼黑統計年鑑2014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DF)
2014 56,485 15,354 (27.2 %) 7.8145 7,228 慕尼黑統計年鑑2015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DF)

政治

[編輯]

森德靈-西公園上一次的區議會德語Bezirksausschuss選舉是在2014年3月16日。其議席分配如下:基社盟9席、社民黨9席、綠黨6席以及自民黨1席[15]。在森德靈-西公園共41448名符合投票資格的居民中,有17211人行使了自己的表決權,選民投票率約為41.5%。

參考資料

[編輯]
  1. ^ Die Bevölkerung in den Stadtbezirken nach der Einwohnerdichte am 31.12.2014[永久失效連結] (PDF; 424 kB). Statistisches Amt der Landeshauptstadt München. Abgerufen am 11. November 2015.
  2. ^ Florian Breu, Die Münchener Stadtbezirke nach der Stadtgebietsneugliederung, Münchener Statistik. 1996 (1): pp. 1-14, (德文) 
  3. ^ IGA 83: Vorbei und vergessen oder Maßstab für die Zukunft?. In: Garten + Landschaft, Ausgabe 12/83, Seiten 920–923
  4. ^ 4.0 4.1 Webseite der Stadt München zum Südwest-Projekt
  5. ^ Bayerisches Staatsministerium für Kultus: Private Griechische Volksschule Münche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6. ^ 6.0 6.1 merkur-online.de, 25. Februar 2016: "Keine Einigung mit Red Bull: Bayern-Basketballer steigen aus Hallenprojekt au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7. ^ Monika Müller-Rieger: Westend - Von der Sendlinger Haid' zum Münchner Stadtteil. Buchendorfer Verlag 2000, ISBN 3-927984-29-9, S. 11
  8. ^ 150 Jahre Maximiliansbahn München–Holzkirchen–Rosenheim — Festprogramm vom Freitag 25. Mai bis Montag 28. Mai 2007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bgerufen am 6. September 2011)
  9. ^ Bayerisches Landesamt für Denkmalpflege: E-1-62-000-72
  10. ^ Süddeutsche Zeitung: Schutz für die Mieter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7. Januar 2016
  11. ^ München - Kriminalfachdezernat 1. Bayerische Polizei. [2016-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31). 
  12. ^ Chronologie des K. G. Saur Verlag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DF, 26 KB), abgerufen am 16. November 2010
  13. ^ Hockey-Damen Rot-Weiß München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6-02-23. rotweissmuenchen.de, abgerufen am 22. Dezember 2015
  14. ^ Archiv Stadtteilinformationen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3-02-11. Landeshauptstadt München. Abgerufen am 19. Juni 2014.
  15. ^ Wahl des Bezirksausschusses – Stadtbezirk 7 – Sendling-Westpark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Landeshauptstadt München. Abgerufen am 16. Juni 2014.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