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海山煤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海山煤礦位於臺灣臺北土城新北市土城區),是臺灣僅次於瑞三煤礦的第二大礦,礦區面積將近1,000公頃,大正4年(1915年)由山本義信開始開採,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臺灣工礦接收。1949年併入三德煤礦,更名為海三煤礦。1955年由瑞芳李家的李四川(李建興之弟)承購海三煤礦後改稱瑞山煤礦,隔年再改名為海山煤礦。1970年,海山煤礦僱工達1,522人,被臺灣省礦務局列為模範煤礦。

海山煤礦是全臺最佳的礦產,煤層深厚達0.9公尺,而且岩層堅硬、傾斜度適當,並引進割煤機[1]

災變

[編輯]

海山煤礦災變

[編輯]

海山煤礦災變發生於1984年6月20日,是同年台灣的三次巨大煤礦災變之一(土城海山煤礦、三峽海山一坑、瑞芳煤山煤礦)。

1984年6月20日,海山煤礦發生煤塵爆炸,由於台車第7車和第8車的插銷沒有插好,造成台車滑落,又因為撞擊到高壓電,引發的火花和漫布在空氣中的煤粉接觸,引發爆炸。未在撞擊過程中喪命的礦工,也因為空氣中布滿一氧化碳而喪命。該次災變共造成72死,大多是阿美族礦工。1989年收坑,總共開採出約466萬公噸。

在海山煤礦災變後20日,7月10日,同縣瑞芳鎮發生煤山煤礦災變(103死);同年12月5日,同縣三峽鎮海山一坑煤礦也釀巨災(93死)[2][3],一連串事故敲響臺灣煤礦業之喪鐘。之後因本地煤的價格競爭力不如進口煤,台灣僅有的幾處煤礦陸續停採關閉。[4]2000年台灣全面停止採礦。

文化

[編輯]

鄭智化創作的歌曲《老么的故事》(鄭智化作詞、作曲、主唱,點將唱片發行):講述海山煤礦災變的歌,前奏有一分三十五秒是挖煤的聲音,歌詞盡道礦工的宿命「近乎認命的淡然」,又反映出「都市的人被欲望淹沒,卻失去了靈魂」。

胡德夫《為什麼》

參考文獻

[編輯]
書目
  • 劉翠溶,《塵肺在臺灣和中國大陸發生的情況及其意》,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0年
  1. ^ Chang, 張貼者: Willy. 990616三峽-海山一坑煤礦、行修宮、忠義煤礦、裕峰煤礦、白雞山、雞罩山、鹿窟尖. [2016-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31). 
  2. ^ 海山一坑煤礦傳靈異_時報周刊_雜誌頻道_新浪網-北美. magazine.sina.com. [2017-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1). 
  3. ^ 賴始全、劉曉寧、劉重善. 謎 周宗魯所描述脫困路線 礦務專家認為不可思議. 《聯合報》. 1984-12-10. 
  4. ^ 煤礦災變. 2009-06-01 [2017-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6-01). 

相關條目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