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八·二九革命造反總司令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福建省八·二九革命造反總司令部,簡稱八·二九,是福州市廈門市及其周邊地區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期間形成的以福建省八·二九革命造反總司令部為主的一系列群眾組織。創始人及負責人為廈門大學學生王雲集。其對立組織為東海前綫紅衛兵總部福建省革命造反委員會

歷史[編輯]

廈門大學紅衛兵獨立團[編輯]

1966年6月2日,廈門大學一些學生貼出大字報,指責校黨委壓制文化大革命。不久,福建省委向廈門大學派出文革工作組。工作組的強硬手段進一步激化了校內矛盾。1966年6月28日至8月4日,廈大一部分學生相繼以大字報、血書、上訪等形式抗議工作組。1966年8月23日,省委支持的廈門大學紅衛兵總部成立。1966年8月26日,一些反對省委的學生成立了廈門大學紅衛兵獨立團

八·二九事件[編輯]

1966年8月,廈門八中對於工作組問題發生分歧,分裂成兩派。8月24日,廈門八中、廈門大學及其他學校師生共300人要求省委就八中問題進行表態。8月27日,廈大獨立團37人揪鬥葉飛。8月29日,華僑大學、廈門大學、廈門八中、福建林學院集美航海學院、南下串聯紅衛兵與福州市30多單位組織共1000餘人在西湖交際會集會,支持廈門八中揪鬥葉飛妻子,時任省教育廳廳長王於畊。要求葉飛接見。在抗議過程中與東海前綫紅衛兵總部發生衝突。

1966年9月8日,省航管局外海航海大隊大隊長洪樂、市勞動模範楊秀玉等9人於9月8日聯名發出《給毛主席的急電》,指責南下紅衛兵自8月16日至9月5日期間在福州市挑動反革命暴亂。加深工人組織和八二九學生的對立。[1]

1966年11月24日,八二九派與福州工人赤衛隊發生衝突。

一·二六事件[編輯]

1967年1月,在上海一月風暴的影響下,華僑大學革命造反戰鬥兵團與廈門大學紅衛兵獨立團、廈門八中福建林學院等十幾個參加過八二九事件的組織,聯合組建了福建省八·二九革命造反總司令部

1967年1月26日,軍區按年度工作計劃如期舉辦了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代表大會,上午8時許,一支由南下造反派,福州地區造反派和軍區衛生學校、軍區文工團、福建前線廣播電台等單位組成的200多名造反派,沖入大會現場。60多名福建醫學院"東方紅戰團"的成員前往福州部隊領導機關,要求韓先楚接見並回答有關福建文革的若干問題。八二九司令部貼出標語「誰把鬥爭矛頭指向解放軍就砸爛誰的狗頭」,反對衝擊軍區的一·二六行動。「擁韓派」與「倒韓派」形成,福建省的兩大對立群眾組織派系形成。

1967年1月31日,福建軍區發佈《福建前綫部隊公告》,向衝擊軍區者發出嚴重警告。[2] 1967年2月6日,八二九派對聲援一·二六事件的《福建日報》社進行奪權。 1967年2月7日,反對《公告》的組織衝擊八二九總部。時稱二·七事件。[3][4]

福州武鬥[編輯]

1967年7月19日,八二九派在福州交際處拘留了7名革造會成員,引發七·二〇武鬥。導致交際處被大火焚毀。8月9日,八二九派與革造會派華僑大廈爆發武鬥周恩來陳伯達於8月9日與兩派代表會談,制止武鬥, 在中央的壓力下,8月12日兩派群眾達成4項協議。[5]

三結合[編輯]

1968年2月2日,四·二〇派,八二九派,革造會派等107個福建群衆組織簽訂《關於收繳武器 制止武鬥》協議。 1968年8月19日,福建省革命委員會成立。八二九派的鄭火排、王雲集、莊志鵬擔任省革會副主任,張益飛等人任常委。[6]

拓展閲讀[編輯]

  • 《周恩來江青陳伯達接見福建革命群眾代表的講話》,1967年4月30日
  • 《中央(首長)對廈門文化大革命問題的指示匯編》,八·二九廈門大學紅衛兵獨立團《挺進》編委會編,1969年9月
  • 《中央首長接見福州軍區和福建省革造會代表的講話》,周恩來陳伯達楊成武
  • 天仇

參考文獻[編輯]

  1. ^ 葉青. “文革”时期福建群众组织研究. 當代中國出版社. 2004: 227. ISBN 7-80092-946-9. 
  2. ^ 啟之. 文献与综述:中华学人文革论文集(一). 2020年10月1日: 152. 
  3. ^ “一月风暴”下福建省“夺权运动”研究. 
  4. ^ “文革”中《福建前線部隊公告》出臺之背景. 
  5. ^ 黃肇嵩.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176. ISBN 7-5004-2626-7. 
  6. ^ 喬晞華. 文革群眾運動的動員、分裂與滅亡——以社會運動學視角. : 附錄9.6. ISBN 9781940266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