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山起義
外觀
此條目論述以越南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
此條目或其章節極大或完全地依賴於某個單一的來源。 (2017年8月16日) |
藍山起義 | |||||||||
---|---|---|---|---|---|---|---|---|---|
藍山起義圖 | |||||||||
| |||||||||
參戰方 | |||||||||
藍山起義軍 | 明朝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黎利 陳暠 阮廌 陳元扞 黎來 † 黎石 † 範文巧 劉仁澍 黎察 黎銀 范問 阮隻 |
李安 方政 陳智 李彬 † 王通 王安老 柳昇 † 沐晟 梁銘 † 李慶 † 黃福(被俘) | ||||||||
兵力 | |||||||||
350,000人[1] | 400,000人[2] | ||||||||
傷亡與損失 | |||||||||
不詳 |
~190,000人陣亡 84,640被俘[1] |
藍山起義(越南語:Khởi nghĩa Lam Sơn/起義藍山),也稱藍山蜂起,是公元1418年至1427年發生在越南的一次反抗中國明朝統治的起義。
背景
[編輯]公元1400年越南陳朝的陳少帝被權臣胡季犛逼迫禪讓,胡季犛繼位,建立胡朝。中國明朝趁越南政權更迭之際,於1407年出兵擊敗胡朝,占領越南(當時國土相當於現今中、北部),設立了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明朝採取了暴力征服、壓迫剝削與屠殺、分化、同化等手段統治越南,引起了越南人不滿,各地相繼暴動。
過程
[編輯]1418年2月7日,來自越南清化省梁江藍山鄉的豪族黎利,在藍山發動起義,自稱「平定王」。明軍獲悉黎利起義,便派馬騏領兵征討。黎利引誘明軍到洛水(清化錦水),用伏兵將之擊退,這是黎利最初嘗到的勝果。從1419年至1424年,黎利以至靈山、藍山鄉等地為為主要據點,多次領兵與明軍交戰,各有勝負。1424年,黎利聽從少尉阮只的建議,制定了「先取茶隆(在今越南乂安省),略定乂安,以為立腳之地,資其財力,然後返斾東都」的方略,在越中地區日漸坐大,包圍西都,進占順化、新平等地,明廷也不得不多派兵員赴越增援。1426年,黎利軍進迫河內,在崒洞之役大敗明軍。1427年明廷派柳升再加兵十萬前來增援,黎利又在支棱之役中大敗明軍,擊殺柳升。
結果
[編輯]隨後黎利派出使節入明,要求冊封其所立的君主陳暠為王。明朝最終決定退兵。明封陳暠為「安南國王」,征夷將軍王通先前就已領兵逃離越南,藍山起義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