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韋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韋泓(?—?),字元量京兆郡杜陵縣(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人,東晉官員。

生平

[編輯]

西晉末年永嘉之亂,韋泓的親屬遭遇饑荒瘟疫全部死去,韋泓客居於洛陽,他長期以來聽說應詹的名聲,於是前往依附。應詹和韋泓同甘共苦,情同兄弟。韋泓跟隨應詹幾年,應詹為他娶妻營建住宅,並向琅邪王司馬睿推薦說:「自從遭遇戰亂,士人改變操守,而至於放任命運固守窮困、正直守志而不趨炎附勢的人就少見了。我看到韋泓時年虛歲三十八,字元量,甘守淡泊、才識具備,親自耕田,不煩他人代勞,靜默守常,不參與政事。昔日他流亡遷徙,來到我的地界,經歷賊寇喪失資產,孑然獨立,衣不遮體,食不果腹,而他正直的志向更加堅定,不與同類人交遊。顏回曾稱不改其樂,韋泓就是這樣的。明公輔佐皇室,恢復天下,四門開闢,英才歡悅,在京城車輦下採得春華,在山野大澤收取秋實。韋泓懷抱荊山璞玉,尚未雕琢為和氏璧,如果蒙受徵召做官,交付列曹必定能輔佐朝政,讓百業振興。」司馬睿立即起用韋泓,韋泓此後官至少府卿。韋泓受應詹接濟生活及推薦為官的恩惠,應詹去世後,韋泓馬上製作了朋友所着的喪服,直到應詹墓上有了新草才停止哭泣,他追慕古時候趙氏祭祀程嬰公孫杵臼的節義,終身祭祀應詹[1]

其他

[編輯]

韋泓曾提出宗廟制度中「廟屋毀掉就停」的理論[2][3]

參考資料

[編輯]
  1. ^ 《晉書·卷七十·列傳第四十》:初,京兆韋泓喪亂之際,親屬遇飢疫並盡,客游洛陽,素聞詹名,遂依託之。詹與分甘共苦,情若弟兄。遂隨從積年,為營伉儷,置居宅,並薦之於元帝曰:「自遭喪亂,人士易操,至乃任運固窮,耿介守節者鮮矣。伏見議郎韋泓,年三十八,字元量,執心清沖,才識備濟,躬耕隴畝,不煩人役,靜默居常,不豫政事。昔年流移,來在詹境,經寇喪資,一身特立,短褐不掩形,菜蔬不充朝,而抗志彌厲,不游非類。顏回稱不改其樂,泓有其分。明公輔亮皇室,恢維宇宙,四門開闢,英彥鳧藻,收春華於京輦,采秋實於岩藪。而泓抱璞荊山,未剖和璧。若蒙銓召,付以列曹,必能協隆鼎味,緝熙庶績者也。」帝即辟之。自後位至少府卿。既受詹生成之惠,詹卒,遂制朋友之服,哭止宿草,追趙氏祀程嬰、杵臼之義,祭詹終身。
  2. ^ 《舊唐書·卷二十五·志第五》:博士殷盈孫議曰:「臣以德明等四廟,功非創業,義止追封,且於今皇帝年代極遙,昭穆甚遠。可依晉韋泓『屋毀乃已』之例,因而廢之。」
  3. ^ 《唐會要·卷十四》:文德元年四月。將行禘祭。有司引舊儀。禘德明興聖二廟。及獻祖懿祖神主祔德明興聖廟。通為四室。時黃巢之亂。廟已焚毀。及是。將禘祫。俾議其儀。太常博士殷盈孫議曰。臣以德明等四廟。仍非創業。義止追封。且於今皇帝年代極遙。昭穆甚遠。可依晉韋泓屋毀乃已之例。因而廢之。敕下百僚都省會議。禮部員外郎薛昭緯奏議曰。伏以禮貴從宜。過猶不及。祀有常典。禮當據經。謹按德明追尊。實為遐遠。征諸歷世。莫有其倫。自古典禮該詳。無逾周室。后稷實始封之祖。文王乃建極之君。且不聞后稷之前。別議立廟。以至兩漢之於劉累。梁魏之於蕭曹。稽彼簡書。並無追號。迨於興聖。事非有據。蓋以始王於涼。遂列為祖。類長沙於後漢之世。等楚元於宋高之朝。悉無尊祀之名。足為憲章之驗。重以獻祖懿祖。皆非宗有德而祖有功。親盡宜祧。禮當毀瘞。遷於二廟。亦出一時。且武德之初。議宗廟之事。神堯聽之。太宗參之。碩學通儒。森然在列。而不議立皋陶涼武昭之廟。蓋知其非所宜立也。尊太祖世祖為帝。而以獻祖為宣簡公。懿祖為懿王。卒不加帝號者。謂其親盡則毀矣。春秋左氏傳曰。孔子在陳。聞魯廟災曰。其桓僖乎。已而果如其言。蓋以親盡不毀。宜致天災。炯然之徵。不可忽也。據太常禮院狀所引。至德二載。克復後。不作宏農府君廟神主。及晉韋泓屋毀乃已之議。頗為明據。深協禮經。其興聖等四室。請依禮院之議。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