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哈只墓碑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馬哈只墓碑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所在雲南省晉寧縣
分類石窟寺及石刻
時代
編號6-863
登錄2006年

馬哈只墓碑,位於中國雲南省晉寧縣昆陽街道鄭和公園內,為中國著名航海家鄭和之父馬哈只的墓碑,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馬哈只生平[編輯]

馬哈只本名「米里金」,為咸陽王賽典赤·贍思丁的五世孫,曾襲封為滇陽侯(即昆陽侯)。中年時隨父親赴天方朝聖,故獲尊稱為「哈只」。因姓「馬」,故稱「馬哈只」。洪武年間,明軍攻入雲南,馬哈只死於戰亂[1]

墓志銘碑[編輯]

馬哈只死後葬於出生地雲南昆陽州寶山鄉和代村(即今晉寧縣鄭和公園月山西坡),其墓前的墓碑為鄭和第一次出使西洋前於南京請當時的資善大夫禮部尚書李至剛撰寫的碑文,托人帶回故鄉,由長兄馬文銘用砂石鐫刻立於墓前。清朝咸豐年間,受到杜文秀起義的影響,滿清政府鎮壓回族,馬家後人大部分遷居玉溪石狗頭村隱居。馬哈只墓及墓碑長時間無人照料。光緒二十年(1894年),蘇曉荃發現此碑後反映給雲南經濟特科狀元袁嘉穀。1912年,袁嘉穀到昆陽舉人宋藩處得到拓本,收錄在他編印的《滇繹》一書中,公布於世,此碑才被重視[2][3]

現狀[編輯]

1983年,馬哈只墓碑被雲南省政府列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1990年,擴大了陵墓,新建墓地,恢復碑刻。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5年,為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動,為馬哈只墓碑新裝了全封閉式玻璃防護門,以減輕風雨剝蝕[2]

馬哈只墓碑為紅砂石質,高1.66米,寬0.94米,半圓形碑額篆書「故馬公墓志銘」,四周刻卷草紋飾,下為砂石龜座。碑陽正文陰刻楷書14行,每行28字,共284字。行文簡潔,字體寸楷,書法秀麗。除碑文除底部自然剝蝕缺損四字而外,基本清晰完好。碑陰刻有永樂九年(1411年)鄭和回鄉掃墓題記3行,44字,字跡雖已模糊,但仍可辨認。碑文簡述馬哈只的生平事跡。墓碑兩側有1935年立的《明三寶太監鄭和傳》(師範撰)和《鄭和太公墓志銘跋》(夏光南撰)石碑各一通。

墓碑後為馬哈只墓,為長方形,四周用蘭花、彩雲圖案鑲刻。墓兩側立有《馬哈只墓碑記》、《馬哈只家世》等石碑[4]

圖片[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馬哈只家世》碑文
  2. ^ 2.0 2.1 马哈只墓碑装上全封闭玻璃防护门(组图). 網易. 2011-08-12 [2011-11-07] (中文). [永久失效連結]
  3. ^ 《墓志銘碑發現記》碑文
  4. ^ 《馬哈只墓碑記》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