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三色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馬來三色旗
印度尼西亞廖內省使用的水平三色旗變體版本

馬來三色旗是由綠色黃色紅色組成的三色旗,在一些馬來人主要組織採用的各種符號象徵,是常見的顏色組合設計。

象徵意義[編輯]

三色旗源於馬來化英語Malayness的三個重要價值觀:伊斯蘭教馬來統治者馬來文化[1] 綠色(Hijau)象徵伊斯蘭教的傳統顏色英語Green in Islam,這種信仰一直是馬來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黃色(Kuning)通常是與馬來蘇丹相關的王室顏色,象徵馬來人對馬來君主的效忠。[2] 紅色(Merah)是馬來文化的傳統顏色[3],象徵勇氣、勇猛、英雄和忠誠。[2] 紅色也被暱稱為鮮紅色(kesumba),通常與血有關聯,是馬來文學中最常被引用的顏色。[4]

馬來西亞最古老州屬吉打採用紅色作為其傳統顏色[5]吉打州旗包含全部三種顏色。

用途[編輯]

儘管這三種顏色深深植根於馬來傳統習俗,但直到1933年皇家馬來軍團英語Royal Malay Regiment成立時,才作為代表馬來集體的象徵。馬來軍團的徽章和旗幟都帶有三色[6],因為該團的士兵首先宣誓效忠馬來蘇丹,然後才是大英帝國保護國[2] 1946年馬來民族主義英語Malay nationalism運動達到頂峰時,馬來亞右翼政黨馬來民族統一機構(巫統)在其旗幟中採用馬來三色,並增加白色象徵純潔。[7] 巫統之後,馬來三色也出現在其他右翼組織標誌,例如馬來西亞伊斯蘭教福利與宣教協會馬來語Pekida(PEKIDA)和土著權威組織(PERKASA),以及馬來西亞一些主要流派的馬來武術英語Silat Melayu協會,包括Silat Cekak馬來語Silat CekakSilat Lincah馬來語Silat Lincah MalaysiaSeni Gayong英語Seni Gayong[8]Seni Gayung Fatani英語Seni Gayung Fatani

綠黃紅三色在馬來幫派人群中同樣廣受歡迎,馬來西亞政府取締的黑幫「三線黨」(Tiga Line),就是根據三色旗建立身份的認同。[9]

隔着馬六甲海峽蘇門答臘廖內省廖內群島省,那裡的印尼馬來人與馬來半島有着深厚的歷史和文化聯繫,這些顏色與他們在鄰居的同胞有着相似的哲學符號。馬來三色在當地被命名為金黃色(Kuning Keemasan)、林綠色英語Forest green(Hijau Lumut)和血紅色(Merah Darah Burung)[10],被廣泛使用在許多地區的傳統儀式和文化目的,被認為是兩省傳統馬來婚禮最喜歡的顏色。

畫廊[編輯]

另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