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工業黨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這個條目應該移到工業黨Fire Ice 2019年11月25日 (一) 10:59 (UTC)[回覆]

@Fire-and-Ice:請檢查一下移動工作是否有誤。ꓢꓯꓠꓟꓳꓢꓮ 災難固首發於荃灣 2019年11月26日 (二) 14:16 (UTC)[回覆]
無誤。Fire Ice 2019年11月27日 (三) 00:57 (UTC)[回覆]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條目又不是你的[編輯]

語句不嚴謹,還不讓改?--Googol19980904留言2020年10月16日 (五) 07:40 (UTC)[回覆]

有何不嚴謹? Fire Ice 2020年10月16日 (五) 08:01 (UTC)[回覆]

請勿使用澎湃新聞思想市場的文章作為事實來源,顯然,它只能作為觀點來源。 Fire Ice 2020年10月16日 (五) 08:08 (UTC)[回覆]

首段「工業黨是21世紀初中國互聯網的知識群體。」,是所有中國互聯網的知識群體人都是工業黨還是只是一些是工業黨?這句話指代不明。簡介這一章節的「基幹工業」一詞,一開始以為是基於錯寫成基幹,因為平時不怎麼看到有「基幹工業」這種稱呼,後來查了一下,確實有人用過,已經恢復了。至於澎湃新聞來源,看了一下確實是觀點來源,已移動到下文。--Googol19980904留言2020年10月16日 (五) 08:34 (UTC)[回覆]

奇怪,當你看到「白馬是馬」時會想到「馬是白馬」嗎? Fire Ice 2020年10月16日 (五) 09:04 (UTC)[回覆]

其實論文裡還是有提到的[編輯]

@Fire-and-Ice李強第50頁:「針對1980年代以來改革進程中出現的經濟膨脹、財政困難、價值失范以及社會失序等現象,新權威主義的倡導者援引美國著名學者亨廷頓的觀點,主張在向商品經濟和民主政治的發展進程中建立一個強有力的現代化導向的政治權威,建立專家治國」。

盧南峰:「早在19世紀初期,昂利·聖西門(Henri de Saint- Simon)開始不定期出版《工業》雜誌,促使「工業主義」一詞的流行,並提出未來社會的治理者將是工程師和企業家,[丹尼爾·貝爾,高銛:《後工業社會的來臨—對社會預測的一項探索》,北京:新華出版社 ,1997年版,第51頁.]這一學說可被視為「技術專家治國論」之濫觴。」--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2年8月9日 (二) 11:09 (UTC)[回覆]

然而跟本條目所指之工業黨沒有關係,或所謂「譜系學上的聯繫」。Fire Ice 2022年8月9日 (二) 11:16 (UTC)[回覆]
@Fire-and-Ice貌似大部分條目參見是可以加這種沒有譜系學聯繫但是相關文獻中有不少說相關內容的條目吧。還有就是為什麼不加2011年王小東的那段原文能不能詳細說說?--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2年8月9日 (二) 17:11 (UTC)[回覆]
我是認為「參看」里要寫的是與條目主題直接相關、條目正文未內鏈的條目的。至於大段引用,本來就是維基百科反對的,反而是加大段引用的要說明「非如此不可」的理由。見維基百科:格式手冊/標點符號:「正文內使用引文的部分不應過長。」NPOV所謂合理比重亦隱含限制引用一人觀點之意。Fire Ice 2022年8月9日 (二) 17:34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