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模板討論:See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T:See、T:See also[編輯]

這個問題兩年前有人問過(見Wikipedia:互助客棧/條目探討/存檔/2011年12月#有些常用模板似乎名稱與功能不對應),但沒人回應,只好再問一次了。就是說,為甚麼{{see}}是「另見」,而{{see also}}是「參見」呢?看模板名稱我會以為應該是反過來的,每次放模板時可都給騙了, 囧rz...Lif…lon 2013年6月23日 (日) 13:07 (UTC)[回覆]

我倒覺得兩者應該合併……或者問,兩者在條目內展示時的意思分別有多大?--Altt311留言2013年6月23日 (日) 13:13 (UTC)[回覆]

「參見」內容是上文的補充;「另見」內容與上文相關,但並非補充。我覺得這兩個模板存在的意義不大,直接手工寫參見另見就好了。--Gqqnb留言2013年6月24日 (一) 00:52 (UTC)[回覆]

打印版本--鐵鐵的火大了 2013年6月24日 (一) 00:59 (UTC)[回覆]
是說noprint吧……就算沒有那個,我覺得,至少用這些模板看起來比較規整。 - Dr. Cravix Electric Café♪ 2013年6月24日 (一) 03:40 (UTC)[回覆]

各連結之間應否一律使用頓號?[編輯]

可能有人會對此有意見,所以想先解釋一下。現時最後兩個連結之間會用「和」字分隔開,其餘的都用頓號。我想這大概是源自英文的「and」:

另見:
另見:

但「和」字兩邊如果是數字或者英文字母等非方塊字字符的話,看上去不只有點醜,而且會使最後兩個連結像黏在一塊一樣,無法驟眼分辨:

另見:100101102
另見:AbcTestBoxAppleWindows
另見:Category:亞洲Category:北美洲Category:南極洲Category:歐洲
另見:

這是因為「和」字與連結文字之間沒有任何空格。如果要加空格(例如不換行空格 )的話,前面沒有以空格分隔的頓號又會變得不統一:

另見:100101 和 102
另見: 和 

所以我想不如各連結之間一律只用頓號分隔開?

另見:
另見:100101102
另見:
另見:AbcTestBoxAppleWindows
另見:Category:亞洲Category:北美洲Category:南極洲Category:歐洲

這樣看上去簡明許多,不會礙眼。{{See also}}也有同樣的問題,希望可以將那邊的「及」也改成頓號。-Lif…lon 2013年12月31日 (二) 18:02 (UTC)[回覆]

感覺都用頓號不錯。到Wikipedia:互助客棧/條目探討徵求一下意見?--YFdyh000留言2014年1月4日 (六) 19:59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