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萬國商團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萬國商團
Shanghai Volunteer Corps
存在時期1853年-1942年
國家或地區上海公共租界
部門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
種類本土輔助民兵
直屬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
駐軍/總部工部局大樓
紀念日1854年4月4日
參與戰役泥城之戰

萬國商團,又稱上海義勇隊(英語:Shanghai Volunteer Corps),是上海公共租界內的一個準軍事組織。成立於1853年,當時為抵禦太平軍侵入,由美領事組織成立的外國僑民民兵武裝。1854年泥城之戰成為萬國商團成立後首次參加的戰役。此後在四明公所事件上海光復五卅運動「一·二八」事件淞滬會戰等重大歷史事件上,萬國商團都曾出勤。1941年,日軍進駐上海公共租界;1942年,日本控制下的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下令將該團解散[1]

歷史沿革

[編輯]

1853年初,太平天國勢力攻占金陵鎮江,並向蘇州上海方向進發。太平軍的東進引發了上海各租界民眾的恐慌。而駐泊在滬的外國軍艦,此時只有英艦烈雷號(Lily)一艘,而該艦恰巧又奉英國駐華全權公使香港總督文翰之命即將南駛。滬上英星夜派使乘快船到香港商情,結果文翰答應該艦留滬,而本來也將南行的英艦「海爾姆斯」號(Hermes)又載英使,帶同軍隊若干,從香港出發來滬。美國駐華公使馬沙利於1853年3月28日乘坐「蘇士桂漢納」號(Susquehanna)從美國繞道香港赴滬,與文翰會晤,兩人意見達成一致。當時上海外僑社區的領袖人物是1846年10月接替巴富爾出任英國駐滬領事阿禮國為彌補租界內駐軍的不足,1853年4月7日、8日、12日,阿禮國聯合金能亨(Edward Cunningham)連續召集僑民及美、法駐滬領事敏體尼3次集會,決定成立上海本埠義勇隊。阿禮國本意是成立「上海英人本埠義勇隊」(Shanghai British Local Volunteer Corps),但在美國人的力爭之下最終刪除了British(「英人」)字樣,使得這個機構自一開始就有國際化的傾向。此時的上海法租界和法國僑民的規模與實力,較之英、美太過弱小,也沒有軍艦進駐,法國人也沒有組織商團的社會傳統,未參加上海本埠義勇隊。此外,阿禮國又成立一「協防委員會」(Committee of Co-operation),由僑滬英、美洋行的大班組織而成,推定霍格(William Hogg)、金能亨、斯金訥(J. Skinner)、肯納地(Henry II. Kennedy)、比理(T. C. Beale.)等5人為委員。此時尚無工部局,這些人是作為商人和官員、領事館和海軍之間的紐帶。是除了在租界四周築柵以外,並在洋涇浜和蘇州河間,沿泥城浜(今西藏中路)的地帶,掘一闊壕以連貫之,障以土壘,以防租界從西面被襲攻。它的直接效果,可使英租界包括於一較大的警衛區以內。此項防禦工程旋即自南而北,開始建設,其壕即名「護界河」(Defence Creek)。

1853年4月14日舉行的萬國商團籌備會議上,新任團長、印度孟加拉第二步兵團(the 2nd Bengal Fusiliers)上尉屈隆蓀(Robert Nixon Tronson)不僅從孟買帶了商團士兵所需的步槍和刺刀,還制定了萬國商團最初的四條團規:

  1. 命名為「上海本埠義勇隊」。
  2. 任何已入伍之紳士,未經其本國領事之允許,不得自行退伍。
  3. 團員在指揮官所認定之時間、地點集合,接受訓練。
  4. 入伍後,將區分為「乘騎斥候」和「步兵」兩種。

同時規定,凡在滬英國男性僑民一律編入義勇隊。因為當時參加義勇隊的還有一些其他國家僑民,且其多為洋行職員,所以義勇隊也俗稱為萬國商團。萬國商團成立後,與駐滬英軍、法軍一同成為保衛租界的重要軍事力量[2]

1853年9月,先是在嘉興,後在上海縣城之中,爆發小刀會起義,上海知縣袁祖德被殺、道台吳健彰逃到了租界之中。起義軍很快引來了清軍的圍剿,小刀會、清軍、租界三方勢力各占一方,一時間誰都奈何不得誰。接替屈隆蓀出任指揮官的是時任英國駐滬副領事的威妥瑪(Thomas Francis Wade)。

1854年4月4日,清軍在泥城浜附近襲擊了英商祥泰銀行職員喬利夫婦。萬國商團不久後接到報告,隨即先遣數人出擊。半小時後,萬國商團大部和英、美駐軍抵達戰場,並成功迫使清軍撤退,史稱泥城之戰。這一戰役成為萬國商團成立後的首戰,這一天之後成為萬國商團的建軍節。小刀會起義被鎮壓後,萬國商團一度停止活動。1860年,太平軍再度逼近上海時,萬國商團重新恢復常規訓練,並由尼爾上校負責指揮[3]

1870年7月2日,萬國商團就商團的去向召開會議,會議最終決定將商團管理權交予公共租界工部局。從1877年起,商團與英國政府開展合作。1878年,商團進行整編,整編完成後改為兩隊,即甲隊和乙隊。1900年,華北爆發義和團運動,為保證租界安全,商團進行擴編,下屬部隊由2支擴編到9支。1903年,工部局與英國陸軍部簽訂協議,以後萬國商團的司令由英軍現役軍官擔任。

1927年,國民革命軍進抵上海,工部局與停泊在吳淞口外的原沙俄海軍的「格雷博夫艦隊」達成協議,對其進行收編組成了萬國商團俄國隊,成為商團中唯一一隻採用募兵制的隊伍。1932年,中日在上海爆發戰事,萬國商團進一步擴編,部隊增加到20支。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後,萬國商團負責守衛租界邊界。淞滬會戰結束後,萬國商團負責看守退入租界的四行倉庫守軍。1939年,二次大戰歐洲戰事爆發,英籍隊員紛紛回國應徵。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侵占整個公共租界,最初一段時間,日軍依靠萬國商團來維持租界秩序。翌年,隨着日軍勢力得到鞏固,萬國商團已無存在的必要。6月,由日本把持的公共租界工部局下令解散萬國商團[4]

徵兵、訓練與動員

[編輯]

萬國商團的兵源主要分常規徵兵和自願臨時入伍兩部分。常規徵兵通常在每年上半年徵召符合條件的市民。在平時,如果有人自願加入商團,需提交申請並有人擔保,在經過軍醫進行體檢,並由所屬國駐滬領事出具證明,申請人及擔保人宣誓後,可臨時入伍。臨時入伍者需要接受包括操練、射擊等為期一周的新兵訓練課程。課程結束後,入伍者還要接受為期一個月的新兵特訓[1]

萬國商團一般每年的9至12月間舉行訓練,最初訓練設在位於穿洪浜附近的靶場(位於今武進路),當時該地屬於人煙稀少的租界郊野地區。修建靶場時,填埋了靶場南側的穿洪浜並修築道路,該路因靶場而得名靶子路(Range Road)。之後,隨着靶子路人口逐漸稠密,靶場不得不另覓新址。1896年,在當時屬寶山縣境的地方另建新靶子場,即位於今魯迅公園虹口足球場。萬國商團日常的訓練內容包括射擊、露營、野戰、防暴等。除中華隊、日本隊、俄國隊和葡萄牙隊分別採用本國語言和訓練方式外,其他部隊均使用英語,並按照英軍操練規則進行訓練[5]

凡遇到重大形勢時,萬國商團司令部會應工部局命或自行發布動員令,所有成員按動員令要求向指定地點集中。自1853年成立以來,萬國商團共發布過25次大規模動員令。包括1854年,泥城之戰;1860年、1862年太平軍東進;1870年,天津教案;1874年,四明公所事件;1891年,江南教案;1894年,甲午戰爭;1896年,橫沙島農民暴動;1897年人力車夫暴動;1898年,第二次四明公所事件;1900年,義和團運動;1904年,日俄戰爭;1905年,大鬧會審公廨案;1911年,上海光復;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1918年人力車夫暴動;1918年,上海小販暴動;1918年,上海反日風潮;1924年,江浙戰爭;1925年,五卅運動;1927年,國民革命軍進抵上海;1932年,一·二八事變;1937年,淞滬會戰;1938年,抗戰爆發一周年紀念運動[1]

下屬部隊

[編輯]

萬國商團分為司令部和各分隊,司令部是商團的作戰指揮及後勤保障機構,主要由司令參謀牧師及軍醫等組成。在司令部下,設有A、B、C、騎兵特種兵炮兵六個大隊。A大隊下轄甲隊、乙隊、上海蘇格蘭隊、猶太隊以及防空隊。B大隊包括美國隊、葡萄牙隊、美國後備隊、美國機槍隊和菲律賓隊。C大隊,俗稱俄國聯隊,是商團內唯一一支常備軍隊,下轄俄國常備隊和俄國義勇隊。騎兵大隊,分上海騎兵隊和美國騎兵隊。特種兵大隊,主要包括上海工程隊、裝甲車隊、中華[6]日本隊、譯員隊、運輸隊和通訊隊。炮兵大隊則轄有上海重炮隊和上海輕炮隊,該隊持續到1935年,因重炮隊解散,該大隊被裁撤,上海輕炮隊被併入A大隊[1]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上海租界志>>第二篇机构>>第四章警务机构和武装>>第三节武装. 上海地方志. [2012-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7) (中文). 
  2. ^ 上海租界志>>大事记. 上海地方志. [2012-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24) (中文). 
  3. ^ 泥城浜与泥城之战. 鳳凰網讀書. [2012-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中文). 
  4. ^ 尤乙. 被外力终结的百年上海租界. 《檔案春秋》: 43–39. 
  5. ^ 鲁迅纪念馆. 螞蜂窩. [2012-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03) (中文). 
  6. ^ 萬國商團中華隊成立十年之紀念. 申報 (上海). 1916-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