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秘魯華人歷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秘魯華人歷史,從1849年到1874年之間的苦力貿易,25年中,10萬(一說12萬)[1]清朝廣東人福建人被賣入秘魯,他們中有的賣給了企業家,在鐵路礦山鳥糞場修路、鋪鐵軌挖礦、掏糞,有的被賣給了種植園主,在種植園裡種地、採摘蔬菜水果等。勞工從凌晨4點開始幹活,一直要干到晚上天黑,逃跑的被抓捕後鞭打並且帶上腳鐐,干滿8年契約的可以獲得「自由人」的身份,後來可以選擇回國,由於對清政府的失望和痛恨,10萬華人勞工中只有幾十人選擇歸國,他們留在了秘魯,同當地黑人印第安人麥士蒂索人等族群通婚,落地生根,後來,少部分華人憑藉着後天的努力和秘魯逐漸民主化的大環境,他們有的成為企業家,有的成為作家,有的成為政治家,進入秘魯上層社會。[2][3][1]

歷史

[編輯]

背景

[編輯]

1840年,清政府和大英帝國之間爆發鴉片戰爭,清朝國門洞開,西方列強開始入侵清朝,拓展商品市場原料供應地。

進程

[編輯]

1849年春季,極少數英國人法國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人販子渡海來到廣東福建,提出誘人條件,招募勞工去秘魯做事。[2][3]雖然經過鴉片戰爭,驚醒了沉睡在「天朝上國」中的國人,極小部分人對外部世界充滿了好奇心和渴望,睜眼看世界,主動走出國門,但是大部分人對於外部世界仍然一無所知,因此不願意出國。[2][3]面對應聘人數極少的情況,人販子不得不採取極端措施——綁架,其中一名清朝總督的兒子也被綁架賣入秘魯。[2][3]

人販子把廣東人、福建人弄到手之後,首先渡海運送到葡屬澳門,此時,勞工不叫勞工,而被喚作「豬仔」。[2][3]人數齊全之後,人販子用燒紅的烙鐵在他們的耳朵後面打上「C」形印記,再把他們押送到貨船底艙,經過4個月的航程,送到秘魯。[2][3]由於當時條件極差,船艙熱臭愁悶、瘟疫流行,三分之一的勞工死在船艙,和一些試圖反抗的勞工一同被丟入大海餵魚。[2][3]

1870年10月,人販子租用的一條貨船發生暴動,清朝勞工殺死船長和8名水手,奪船返回清朝,之後,部分人返回家中,為了討好西方人,其中16名勞工回家後被地方官逮捕殺頭。[2][3]同年,一位美國駐秘魯公使曾就秘魯苦力問題在致美國政府的信函中說:「苦力受到的待遇有如美國早期的奴隸。」[4]小部分秘魯人對華工的悲慘境遇也表示同情,「華工的境遇比奴隸更為悲慘。」[5]

1872年5月,一艘秘魯船隻「瑪耶西」號運載200餘名契約華工在駛向秘魯途中,由於船隻的損壞,被迫駛入日本橫濱港口,其中的一名不堪受虐的華工跳入海中,被英國水手救起。英國方面在了解「瑪耶西」號虐待華工的情況之後,通知了日本外務大臣,日方與英、美等國領事以及清政府共同對此進行了調查。[6][7]

勞工被賣入秘魯後,他們被賣給了企業家和種植園主,每天從凌晨4點鐘起,在鐵路、礦山、鳥糞場、種植園等地方開始一天的艱苦勞動,他們的身邊有監工手持槍支監視,晚上天黑時,勞工被允許可以收工休息,隨後被鎖入「寮棚」,活動範圍僅限於寮棚內。[2][3]少數試圖逃跑的勞工,被僱傭兵逮捕,首先鞭打一頓,然後帶上腳鐐再勞動。[2][3]

一次,卡納德種植園的500多名華人勞工苦力搶奪了種植園主和監工們的槍支長矛,殺死了種植園主和監工們,奪得50匹駿馬組建成騎兵隊,去解放其他種植園裡的華人勞工苦力,部分迅速增加到1200餘人,面對洶湧的勞工舉事運動,秘魯警察軍隊出動大批人馬進行鎮壓,600餘人被殺害,其他人選擇繼續勞動。[2][3]

勞工的契約期限是8年,契約干滿之後,他們可以取得「自由人」的身份,1869年,有華人勞工把他們的艱辛遭遇寫成了呈文,由美國駐華公使勞文洛斯轉交給清政府,清政府的回應卻是「私自出洋的中國人為棄民,不值得加以保護。」[8][2][3]2年之後,清政府回應第二份呈文,「對磨難中的苦力表示同情,勸以容忍,並可成立一個上告團向朝廷陳述受害情況。」7名華人勞工寫了狀文,交給恭親王奕訢,之後由各國媒體傳遍了世界。葡萄牙政府獲悉情況之後,要求秘魯政府調查並且懲罰人販子在葡屬澳門的罪行,1873年12月27日宣布結束葡屬澳門的華工出口,澳門總督則宣布禁止華工貿易。[2][3]

1873年,李鴻章與秘魯使臣葛爾西耶就秘魯虐待華工之事進行交涉。[6][7]清政府與秘魯締結條約《中秘天津條約》,自由人的華人勞工可以選擇回國,不過,10萬人的華人勞工,由於對清政府的失望和痛恨,只有區區幾十人選擇回國,倖存下來的自由人華人勞工,融入當地族群之間,娶當地黑人、印第安人、麥士蒂索人等族群的女子為妻,生兒育女,落地生根。[2][3]

秘魯政府開始邁向民主化之後,一少部分華人憑藉自己後天的努力,有的發了財當了企業家,有的文筆優美成了作家,有的富有頭腦投身政壇。[2][3][1]

參考書目

[編輯]
  • 作者:美國歷史學家瓦特·斯圖凡特;譯者: 張鎧、沈垣. 《秘鲁华工史(1849——1874)》. 北京市: 海洋出版社. 1985年2月. ISBN 11193-0457 請檢查|isbn=值 (幫助) (中文(簡體)).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侨乡壁画揭12万秘鲁华工历史. 廣州日報. [2012-11-29] (中文(簡體)). [永久失效連結]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檔案春秋》. 《清末10万华工在秘鲁的悲惨人生》. 《快樂老人報》. 2013年. ISSN CN43-0024 請檢查|issn=值 (幫助) (中文(簡體)).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被忽略:清末十万华工在秘鲁的悲惨历史. 吳若增. 網易歷史. [2009-08-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09) (中文(簡體)). 
  4. ^ 作者:美國歷史學家瓦特·斯圖凡特;譯者: 張鎧、沈垣. 《秘鲁华工史(1849——1874)》. 北京市: 海洋出版社. 1985年2月: 104頁. ISBN 11193-0457 請檢查|isbn=值 (幫助) (中文(簡體)). 
  5. ^ 李春輝等. 《美洲华侨华人史》. 東方出版社. 1990年: 514頁 (中文(簡體)). 
  6. ^ 6.0 6.1 秘鲁华工案与晚清领事保护. 光明網. [2011-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中文(簡體)). 
  7. ^ 7.0 7.1 晚清领事保护:视华工为“弃民”到维护“人权”. 黎海波. 鳳凰網. [2011年4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4月27日) (中文(簡體)). 
  8. ^ 陳翰笙. 《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一辑(三). 中華書局. 1985年: 第972頁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