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日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東北日報
類型日報
版式大報
持有者中共中央東北局
創刊日1945年11月1日
停刊日1954年8月31日
語言中文

東北日報》是中國共產黨東北解放區(以及之後的東北行政區)創辦的一份日報,1945年11月1日創刊,1954年8月31日停刊,其後在其基礎上創辦了《遼寧日報》。《東北日報》是中共中央東北局機關報,也是中共創辦的第一份大區級報紙。[1]

歷史[編輯]

1945年9月底,中共中央東北局瀋陽成立,由彭真擔任東北局書記,彭真派李常青籌辦《東北日報》。當時東北局提出「二萬幹部、十萬兵、一張報紙」的口號,其中「一張報紙」即是指《東北日報》。1945年11月1日,《東北日報》在瀋陽正式創刊,為四開四版的小型報紙,頭條消息為《國共商談獲重要成就 毛澤東飛返延安》。創刊號由於校對疏忽,錯把社址山海關印成了「海關山」,創刊時間錯印成「中華民國三十四年十一月十日」。報頭最初由呂正操題寫,1946年4月28日改為毛澤東專門題寫的報頭。[1]

《東北日報》創刊初期,面臨了一系列困難:受制於國民政府蘇聯方面的協議,中共無法在瀋陽公開辦報,創辦初期的《東北日報》自然也無法公開活動,報社地址不能公開,只能在報紙上自稱在「山海關」發行,報社辦公地點對外也只能掛「文化社」、「遼寧省教材編審處」等牌子掩人耳目,以儘量避免蘇軍和國民黨等勢力的干擾。[2]發行範圍限於瀋陽市內和鄰近地區。印刷廠設在駐瀋陽的冀熱遼軍區司令部大院的敷島小學堂,經上級協助交涉,蘇聯紅軍瀋陽警備司令部撥給了柏內洋行倉庫里的10卡車新聞紙和油墨。由於1945年11月中旬國軍攻佔了山海關,出刊第17期時才被迫把社址改為瀋陽。另外,早期的《東北日報》只能以關內中共解放區的報紙作為消息來源,時效性往往大打折扣;之後報社有了自己的電台,報紙上才能及時登出新華社的電訊。[1][2]

早期《東北日報》主要負責人如下:

隨着時局變化,《東北日報》先後進行了四次戰略轉移。1945年11月23日,應蘇軍的要求,《東北日報》跟隨東北局撤出瀋陽,此時在瀋陽出完第21期。到達本溪後於12月5日復刊。在本溪辦到1946年2月2日,共出了40期日報和8期號外。在海龍縣(今梅河口市)辦報從1946年2月7日起,到4月22日止。1946年3月,《東北日報》副刊創刊,並吸納了蕭軍劉白羽周立波丁玲艾青等一大批從延安來到東北解放區工作的作家以及穆青范敬宜等著名記者,一時成為東北文壇的主要陣地之一。[3]漫畫家華君武也在《東北日報》發表了大量諷刺蔣介石及國民政府的漫畫,國民黨特務組織因此以「侮蔑領袖」的罪名將其列入暗殺名單。[4]1946年4月28日《東北日報》在長春復刊,並開始使用毛澤東的題字作報頭。1946年5月28日在哈爾濱復刊。1946年12月18日更換毛澤東親自寫的新報頭。[5]

1948年11月,遼瀋戰役結束,中共軍隊完全佔領東北,《東北日報》於1948年12月12日遷回瀋陽。[2]1954年8月31日,《東北日報》隨着中共中央東北局和東北大行政區的撤銷而停刊,次日《遼寧日報》在原《東北日報》的基礎上創刊,成為中共遼寧省委機關報。[6]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楊耀偉. 《東北日報》在中國新聞史上的地位[J]. 新聞與寫作, 2012(5): 76-78.
  2. ^ 2.0 2.1 2.2 李園園. 《東北日報》為東北人民傳遞八載時事政情. 共產黨員, 2014(21): 54-55.
  3. ^ 彭博. 解放戰爭時期《東北日報》副刊研究[D]. 瀋陽師範大學, 2013.
  4. ^ 李小萌. 华君武:漫画一生 战斗一生. 人民網. 2014-07-25 [2021-08-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3) (中文(簡體)). 
  5. ^ 《東北日報簡史》,遼寧日報社,1988版
  6. ^ 李文淑. 《遼寧日報》三個報頭的來歷[J]. 蘭台世界, 2008(11): 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