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國問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國問題蔣經國總統任內中華民國的政治術語,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形成臺海兩岸分裂分治,因為被指其馬列主義共產主義思想,社會主義獨裁制度,缺乏民主人權等特質,在追求中國統一的目標下,在政治、經濟與外交等各方面,對於中華民國與國際自由民主價值所產生的各項脅迫與壓力[1][2]。其中以中國代表權問題,台灣主權歸屬及未來,解放台灣與武力犯台等議題最為核心。這個術語可追溯至清朝末年的孫中山,現代用法主要於蔣經國時代產生,用以回應中華人民共和國提出的台灣問題,常見的提法為:「只有中國問題,沒有台灣問題。」[3][4]

概論

[編輯]

中國問題這個名詞的出現,始於清朝末年。1904年,孫文寫作〈中國問題的真解決〉,認為中國問題來自於清朝政治體制不良,將會造成國際和平受威脅,希望美國與日本能夠支持中國革命,推翻清朝政府[5]

在中華民國建國之後,1918年胡適自美國留學歸國,發表數篇文章,指出中國問題主要源於缺少現代化與民主,主張改良中國文化[6]。1920年受梁啟超等人邀請,訪問中華民國的英國晢學家羅素。在這次訪問後,羅素出版了《中國問題》一書。剛結束至俄國訪問的羅素,認為中國的特色在其民族文化,與西方不同。中國本身的物產與人才,使中國可望在百年內成為像美國一樣的強國。中國問題主要體現於在不脫離本身傳統文化的前提下,如何進行現代化,而且不走上帝國主義道路。

在羅素之後,中國問題成為一個特定術語。1945年日本投降後不久,兩黨在中國開始內戰,中國問題的內容,轉向於中華民國是否應該接受馬列主義,成為共產主義國家[2]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如何解決殘留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完成中國統一,一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核心問題之一。一位化名衣爵的匿名作者曾於英屬香港出版《解決中國問題的途徑》,認為中國問題在於無法統一,蔣介石是造成中國問題的元兇,主張蔣介石退休下野,以解決中國問題[7]

獲得美國支持的中華民國,初期仍有反攻大陸的企圖,在蔣經國總統任內,改變為以建設台灣為主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不再積極推動武力反攻。在大陸改革開放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提出一國兩制和平統一作為解決台灣問題,實現中國統一的方針。作為回應,蔣經國提出:「只有中國問題,沒有台灣問題。」的說法,以反駁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統一方案[3]。蔣經國認為,中國無法統一的主要原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制度,缺乏民主自由,破壞中華傳統文化,因此形成以中華文化為基礎的「三民主義中國」與以馬列主義為根源的「共產主義中國」的兩個中國之爭。在制度上的各項歧異,讓中國無法統一。蔣經國認為,只有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消滅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共產暴政,重建自由民主的中國,才能解決中國問題,為中國及亞洲帶來和平[8]

李登輝總統任內,大陸委員會於1994年發表《臺海兩岸關係說明書》,其中再度總結了中國問題的根源,認為根源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制度與生活習慣,與中華民國不同。只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實施「自由民主制度」,提升經濟的前提下,才能進行中國統一。因此中國統一問題主要是中國問題,而不是台灣問題[9]

蔡英文總統任內,重新提出中國問題的說法。外交部部長吳釗燮在2018年,曾經提出大陸打壓台灣,造成區域安全與權力平衡,威脅全球自由民主價值,在世界形成中國問題[4]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部,在2000年後,也出現對於中國問題的探討,認為中國傳統文明造成中國專制主義的出現,形成中國問題,阻礙中國進入現代化社會[10],中國專制政體被認為是中國問題的來源[11]

中國代表權問題

[編輯]

中國代表權問題始於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後,由蘇聯等盟國在聯合國中提出的問題,他們認為中國的合法代表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播遷台灣中華民國政府合法性。1971年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中國代表權後,197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美國簽定上海公報,並在公報上首次表明,「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形成一個中國政策,此後國際上主要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擁有中國代表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利用中國代表權作為工具,壓縮中華民國參與國際社會空間,打擊台灣國家地位。

波蘭學者陸安寧、孟狄斯於2023年於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發表論文,其中提到,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未授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中代表中華民國,未註明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份,也未提到台灣國家地位的解決方案。中國利用這項決議案,將台灣排除在國際社會之外,傷害了民主世界的力量,無法良好制衡中國對於世界秩序的影響。國際社會需要台灣的力量[12]

中國威脅論

[編輯]

中華民國政府於1991年宣佈終止動員戡亂時期,結束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間的敵對狀態[13][14],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仍然被指持續以軍事及政治進行威脅。

美國太平洋論壇名譽主席柯羅夫於2023年來台灣參加玉山論壇,曾經發表談話,認為中國無故對台灣使用軍事武力,台灣不會屈服,反而將造成中國瓦解。中國若對台灣發動戰爭,將不是中國問題的結束,而是開始[15]

註釋

[編輯]
  1. ^ 董時進《正確認識中國問題》,台北中華書局,1973年出版。
  2. ^ 2.0 2.1 胡秋原《中國之悲劇:共產主義是如何征服中國的》,中國問題研究所,1950年出版。
  3. ^ 3.0 3.1 1977年5月3日蔣經國〈中國並無所謂臺灣問題〉談話:「中國並無所謂臺灣問題。目前外電報導有關臺灣問題的討論,是因為對中國問題不夠了解。我國政府絕不與中共妥協的立場早經不斷申言。我們的目標是結合大陸反共人民,推翻中共偽政權,重建三民主義新中國。在整個中國問題中突出臺灣問題,甚而無視中國問題而將所謂臺灣問題提出討論,是五十年代末期到現在,近二十年間中共國際統戰宣傳結合部分西方親共學人、新聞從業者和短見的政客所通力製造的『傑作』。……『臺灣問題』將『中國問題』界定在狹隘範圍內,具有極明顯而惡毒的政治意義,即客觀上認定中共對於中國大陸的統治,已成為不可改變的事實。所餘下來的問題,是如何將與中國大陸採取不同社會態〔制〕度、生活方式及具有不同政治理念的臺灣合併於中國大陸。……中華民國自先總統蔣公始,迄至嚴總統與蔣院長,均曾多次向世界宣告:中國並無所謂臺灣問題。世界的問題在亞洲,亞洲的問題在中國大陸,中國大陸的問題在於中共違背全中國人心及為禍全世界的罪惡統治。」,收錄於《蔣主席言論選集——國家建設的方向》,蔣經國先生全集《第14冊》。
  4. ^ 4.0 4.1 吳寧康. 吳釗燮:沒有台灣問題 只有中國問題. 中央廣播電台. 2018-09-13 [2022-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7) (ssh-TW). 
  5. ^ 孫文〈中國問題的真解決——向美國人民的呼籲〉(The True Solution of Chinese Question:An Appeal to the People of the United States),1904年8月31日於美國聖路易。收入胡漢民編《總理全集》。
  6. ^ 胡適《胡適談中國:對當今中國問題的思考與建議》,千華駐科技,2023年出版。
  7. ^ 衣爵《解決中國問題的途徑》,中國與世界出版社,1957年。
  8. ^ 蔣經國《中華民國73年元旦總統祝詞》:「消滅共產暴政,解救大陸同胞,重建民主自由平等的中國,是我們奮鬥的終極目標,也是根本解決『中國問題』和確保亞洲永久和平的唯一道路。先總統  蔣公早就昭示:『亞洲的災禍,是來自中國大陸。』並且指出:『如要解除亞洲和世界的戰禍,必須要從中國大陸着手,亦即必須由中國共匪之滅亡,而後方得根除。』這是謀求亞洲安定的關鍵,自由世界唯有確切認清了這一關鍵,才能知道:沒有民主自由的中國,就沒有和平的亞洲。而我們中華民國的責任,便是積極致力以民有、民治、民享為根基的三民主義來統一中國,為中國和亞洲的未來打開一條光明的坦途!」
  9. ^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臺海兩岸關係說明書. 大陸資訊及研究中心. 1994-07-01 [2022-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04) (ssh-TW). 
  10. ^ 李靜主編《中國問題:來自知識界的聲音》,中國工人出版社,2002年出版。ISBN 9787500826743
  11. ^ 黃河清、王一樑主編《中國獄中作家文選》,獨立中文筆會出版,2021年
  12. ^ 聯大開議 學者:台灣加入聯合國可制衡中國. 中央社. 2023-05-17 [2023-05-17] (中文). 
  13. ^ 總統參加國際獅子會中華民國總會會員代表大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中華民國總統府
  14. ^ 終止動員戡亂時期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15. ^ 簡恆宇、蔡娪嫣. 「登陸台灣不是中國問題的結束」 美國安專家柯羅夫剖析台海局勢. 風傳媒. 2023-10-16 [2024-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9)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