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精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北京精神(英語:Beijing Spirit)指的是2011年11月2日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公佈的四個城市精神,即「愛國、創新、包容、厚德」。作為城市精神,它是北京市委希望北京市民在長期發展、建設與實踐過程中能形成的一種品德。此精神是北京市委為體現中國政府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求,也是為表現出中國首都歷史文化的特徵與北京群眾的精神文化追求。北京市委表示北京精神是一種長期目標,是為了讓每個北京市民成為有道德、有文化、有素質的人。

內容表述[編輯]

「北京精神」被表述為:[1]

  • 「愛國」是「北京精神」的核心。是北京城市精神最深刻、最顯著的特徵,源遠流長,歷久彌新。它體現了北京市民所具有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講政治、顧大局、樹正氣、重奉獻的時代精神,展現了北京時刻與民族命運緊密相連、心繫國家發展、勇擔時代使命的向心力與凝聚力。
  • 「創新」是「北京精神」的精髓。即突破常規、推陳出新。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是城市活力之源,它體現了北京積極進取、追求進步的精神狀態。2008以來,北京在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城市建設、社會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效見證了這座城市的創新精神。建設世界城市,北京仍將以創新贏得機遇和未來。
  • 「包容」是「北京精神」的特徵。即寬容、容納。在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和壯大的漫長過程中,北京以自己寬廣的胸懷和開放的心態吸引、融合着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古典的、現代的、民族的、世界的,京腔京韻的、五湖四海的在今天的北京都有其展示的舞台;不同國度、不同民族、不同區域的人,都能在北京尋找到發展的機會。
  • 「厚德」是「北京精神」的品質。源自《易傳·坤·象》:「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50年的建都史不僅賦予了北京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也培育了北京市民胸懷坦蕩、文明有禮的優秀品質,孕育了這座城市德澤育人、容載萬物的獨特城市品格。在建設世界城市過程中,北京也必將繼續弘揚傳統美德,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友愛、奉獻、互助的人文精神,不斷彰顯人文關懷的內在品質。

後續活動[編輯]

高校教育[編輯]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於2011年11月到2012年6月,在北京高校開展學習踐行「北京精神」的主題實踐活動,通過宣傳普及、實踐體驗、實地尋訪等形式組織師生深入學習、大力弘揚、積極踐行「北京精神」。

媒體活動[編輯]

新京報》將推出「我的北京,我的精神」系列報道,徵集市民照片,記錄一個個的人性故事,編織成北京的歷史。從次年3月3日開始,北京日報連續四天,每天兩個整版,精選影展優秀作品予以刊發。

政府活動[編輯]

2011年9月份開始,北京市西城區啟動了面向全區居民、駐區單位、專家學者徵集「西城精神」表述語的活動,共同提出具有廣泛共識的「西城精神」,並於12月發佈。

國學活動[編輯]

2011年11月17日「北京精神與北京青年特質」青年沙龍活動中,共青團北京市老百姓國學會發佈了踐行落實北京精神的活動規劃:

第一:厚德以行。厚德養人,厚德養團隊。核心成員堅持不斷學習,注意言行合一、知行合一;學者為己,先讓自己豐滿起來。

第二:包容有信,包容有愛,包容有親。不斷開闢老百姓國學講壇,讓國學深入社區,讓國學深入老百姓的現實生活,提倡文化的包容,提倡人與人溝通交流的包容。

第三:創新與時。把握時間,把握時代,把與時俱進的國學網絡電視台節目堅持下去。

第四:愛國紮根。讓國學走進校園,讓國學走上課堂,讓國學走進孩子、學生的心中,讓國學落實在年輕一代人的行為實際中間。

參考文獻[編輯]

引用[編輯]

  1. ^ 文明日報

來源[編輯]

參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