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國立霞丘陸上競技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國立霞丘陸上競技場
地圖
位置 日本 〒160-0013
東京都新宿區霞丘町10番2號
營運者日本體育振興中心日語日本スポーツ振興センター[1]
座位數48,000(座位)
57,363
場地大小105 x 68米
建造
啟用1958年3月
關閉2014年5月31日
拆除2014年7月
建築師片山光生日語片山光生
客戶
1958年亞洲運動會
196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1967年夏季世界大學生運動會
1991年世界田徑錦標賽英語1991 World Championships in Athletics
2005年世界冠軍球會盃
2006年世界冠軍球會盃
2007年世界冠軍球會盃
2008年世界冠軍球會盃
2009年亞足聯冠軍聯賽決賽
2010年亞足聯冠軍聯賽決賽英語2010 AFC Champions League Final
國立霞丘陸上競技場正門

國立霞丘陸上競技場(日語:国立霞ヶ丘陸上競技場こくりつかすみがおかりくじょうきょうぎじょう Kokuritsu kasumigaoka rikujō kyōgijō */?;又譯國立霞丘田徑場)是日本東京霞丘一座已拆除的運動場,曾是東京最主要的大型運動場地,1958年啟用,提供48,000位座席。在當地口語的使用上,常被稱為「國立競技場」或「國立」,或與原址重建的新國立競技場區別而稱為「舊國立競技場」(旧国立競技場きゅうこくりつきょうぎじょう Kyū kokuritsu kyōgijyō)。其為1964年東京奧運主場館,也是日本國家足球隊的主場地,每年元旦舉行的天皇盃決賽、1月舉行的全國高等學校足球選手權大會、以及11月舉行的日本聯賽盃皆在此舉行,被譽為日本體育活動的聖地。因應2020年東京奧運舉行的需求,2014年7月起拆除重建為新國立競技場

歷史

[編輯]

此地一帶在江戶時代為武家仕族青山氏日語青山氏的住宅,於明治時代被政府徵收成為青山練兵場日語青山練兵場,之後因明治神宮的建設而成為明治神宮外苑的一部分,並在1924年建成體育場,稱為「明治神宮外苑競技場日語明治神宮外苑競技場」。1945年日本二戰投降後,明治神宮外苑競技場被盟軍佔領當局(GHQ)接收、並更名為「尼爾·金尼克英語Nile Kinnick體育場」(ナイル・キニック・スタジアム)至1952年,歸還後由明治神宮外苑部管理[2]

由於明治神宮外苑競技場被規劃成為1958年東京亞運與1959年國民體育大會的主場地,因此於1956年轉歸國有[3][4],並進行改建,於1957年1月動工、1958年3月完工,改稱為「國立霞丘陸上競技場」。首項舉行的主要活動是1958年東京亞運,此後先後舉辦過多項大型運動會,包括1964年東京奧運

為了滿足東京舉辦2020年夏季奧運殘奧的需要,相關單位決定將使用多年的國立霞丘陸上競技場予以重建,做為這兩個運動會的主場館(新國立競技場)。國立霞丘陸上競技場在2014年5月31日關場,並於同年7月動工拆除、2015年10月拆除完畢。

交通

[編輯]

演唱會

[編輯]

由於有噪音限制,所以國立霞丘陸上競技場從2005年開始,每年限定只有一組藝人開唱,加上容納數能達到6萬人,並不是一般歌手就能開唱,所以國立霞丘陸上競技場被認為是頂尖的夢幻舞台(甚至有「聖地」的美名),能登上這一舞台的藝人屈指可數;但在2012年是第一次破例讓彩虹樂團同年開唱。

隨着國立霞丘陸上競技場於2014年拆除重建,在工程開始前破例增加了藝人組數。競技場重建前,已在本場館開唱的藝人共有7組。

參考註釋

[編輯]
  1. ^ 管理機構之變遷:特殊法人國立競技場(啟用時) → 日本體育、學校健康中心(1986年起) → 日本體育振興中心(2003年10月1日起)
  2. ^ 『国立競技場の100年』後藤健生 203-208頁 「宗教法人明治神宮の発足と外苑の帰属問題」
  3. ^ {{lang|ja|明治神宮外苑 マイナビ2016}}. [2019-1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14). 
  4. ^ [明治神宮外苑|年表[[Category:含有日語的條目]]. [2019-1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6).  網址-維基內鏈衝突 (幫助) 明治神宮外苑|年表]
  5. ^ ポール・マッカートニーさん、18・19日公演取りやめ. 朝日新聞. 2014-05-18 [2014-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16). 
  6. ^ JAPAN NIGHT -MOVE WITH THE MUSIC-. [2014-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19).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