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清和政策研究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清和政策研究會
(左)生前主持該會的會長安倍晉三
(右)其後主持該會的主席鹽谷立
安倍遇刺後,派閥由鹽谷主持的常任幹事會集體領導。
原稱
清和會
21世紀與新政策協會研究小組
簡稱清和會、清和研
安倍派
福田派→
安倍(晉太郎)派→
三塚派→
派→
町村派→
細田派→
安倍(晉三)派)
前身機構十日會(派)
成立時間1979年(昭和54年)1月24日
創始人福田赳夫
撤銷2024年(令和6年)1月19日
類型自由民主黨派閥
總部 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平河町二丁目7番1號鹽崎大樓3層
董事
空席(安倍死去後)[注 1]
預算
328,712,111円[3]
網站清和政策研究會

清和政策研究會(日語:清和政策研究会せいわせいさくけんきゅうかい Seiwa seisaku kenkyūkai */?,簡稱清和會)曾是日本自民黨最大派閥,2024年1月19日因政治獻金醜聞解散[4],2月1日召開了最後一次的議員總會[5][6]。其存在期間政治取向偏向右派保守主義,被日本政治科學學者定性為保守傍流派系安倍晉三生前曾任會長,故其亦通稱安倍派

概要

[編輯]

清和研前身為首相岸信介領導的岸派,1972年改為福田派,1986年改為安倍派,1990年改為三冢派。1998年分裂後,其主要成員重新組成了森派,近年在經過兩年集團領導後,再設立會長一職。在安倍晉太郎安倍晉三擔任會長的期間,普遍稱為安倍派(福田派→安倍派→三塚派→森派→町村派→細田派→安倍派)。

主要由自民黨內前民主黨岸信介鳩山一郎派)的成員組成,故此最初有「反吉田」(吉田茂)路線。立場親美保守,對修改憲法及自主防衛等議題態度積極,鷹派色彩較強,冷戰時期持親美反共路線,一直為自民黨一大派閥。福田赳夫之後,清和會一直被前自由黨系、較溫和保守的平成研究會宏池會打壓,淪為非主流派,要到2000年森政權成立以後才開始重新成為主流,此後清和會連續推出森喜朗小泉純一郎安倍晉三福田康夫四任首相,其中安倍晉三在2020年成為日本歷史上在任時間最久的首相。2005年日本眾議院選舉後,清和會稱為自民黨內第一大派閥。2021年岸田文雄出任日本首相和自民黨總裁後,宏池會開始聯合平成研究會以及志公會制衡清和會的影響力。2022年安倍晉三遇刺後,清和會再次走向衰落。2023年日本自民黨政治資金醜聞後,清和會出身的內閣大臣全部辭職,清和會也在2024年1月19日宣佈解散。

歷史

[編輯]

結成- 福田赳夫時代

[編輯]

「十日會」(岸信介派)在1962年開始形成了以福田赳夫作為中心的「黨風刷新聯盟」,加上在1970年,當時的首相佐藤榮作「紀尾井會」的支持下,開始形成了一個常被稱為福田派的派閥。

1972年,佐藤榮作任首相7年半後卸任,出現了繼任人的爭奪。(「ポスト佐藤」)。雖然佐藤屬意福田,但在田中角榮的力追下,福田最終在總裁選舉落敗。及後跟保利系和舊森(清)派園田派合併,成了「八日會」,並展開了被稱呼為田中派和「角福戰爭」的激烈的派系反抗。可是福田本身也是一個廢除派閥的支持者,所以1976年當選首相後率先解散派閥。兩年後大平正芳跟田中角榮聯盟後褔田在總裁選舉不敵大平,在1979年11月,再度結成清和會,取自東晉元帝時『晉書諸葛恢傳「政清人和」。後來再跟自由革新同友會石原派・舊中川派)合併。

安倍派四天王及派系分裂

[編輯]

安倍晉太郎出任會長的時候,派系內三塚博加藤六月鹽川正十郎森喜朗4人成為派系的重要人物,被稱為安倍派四天王,可跟竹下派七奉行比較。

在接替安倍會長的職務時,「三塚博」跟「加藤六月」出現了鬥爭,被稱為三六戰爭,由於森支持三塚,三塚得以在1991年6月成為新任會長。

同年,三塚參選自民黨總裁,但加藤卻造反支持竹下派支持的宮澤喜一。結果加藤在同年10月被三塚派除名,成立政真會,最後離開自民黨。此後,清和派形成支持三塚的森、鹽川、小泉、玉澤徳一郎中川秀直等人和龜井靜香平沼赳夫中川昭一尾身幸次町村信孝等原本支持加藤的兩路政客。

森喜朗的派系繼承和龜井靜香的分裂

[編輯]

三塚派轉移之後,森喜朗集團跟龜井靜香集團對立越來越激烈。同年1994年11月,自民黨下野後解散所有派閥,清和會用解散後成了立相應的政策集團「考慮21世紀的會·新政策研究會」,三塚留任會長。

在1998年,在森喜朗集團主導下,三塚派決定在自民黨總裁選舉中只支持小泉純一郎出選,龜井靜香集團反對。總裁選舉後,森成為黨幹事長,派系卻再次分裂,同年9月龜井靜香集團離開三塚派。12月森繼承了三塚派。

森喜朗和小泉純一郎後成為自民黨最大派閥

[編輯]

森喜朗繼任會長後,在1998年末把派系名稱改為清和政策研究會。2000年森成為首相後,按慣例退出派系,小泉純一郎在2000年4月就任會長後支持森內閣,這令小泉在黨內發言權大增。

2001年森喜朗下台後重掌派系,由小泉當選新任總裁,並在2005年眾議院選舉中,議席數目超越平成研究會(橋本派)成為黨內最大派閥。

2006年9月,小泉宣佈不再連任總裁後,在2006年自由民主黨總裁選舉,森派出現兩名有力候補,安倍晉三福田康夫,由於兩人父親都曾出任派閥領袖,令不少人認為森派有分裂危機,及後福田宣佈不參選避免派閥分裂,9月20日安倍當選新總裁。

2006年10月19日,森卸任會長,由町村信孝接任,派閥改稱為「町村派」。10月26日森出任名譽會長。町村繼承派系,中川秀直出任幹事長平衡了派閥內不同的利益。

集體領導體制確立

[編輯]

自民黨在2007年7月第21屆日本參議院議員通常選舉敗北。2007年9月,安倍晉三首次辭職下台,福田康夫成為自民黨總裁及首相,令派閥連續推出森、小泉、安倍、福田4代首相。由於町村出任福田內閣內閣官房長官之要職,所以派閥改為設立發言人代表職位,由町村、中川秀直及谷川秀善(參院)3人集體領導。這顧及町村的職務較重及中川不再出任黨幹事長的因素,仍稱作町村派。

不過,町村派參議員數目超過津島派,成為在眾參兩院黨內最大派系,同時跟其他黨內無派系議員合作。2008年3月,前首相安倍以「諮詢委員」身份再度加入町村派。

2008年自民黨總裁選舉再令內部分裂

[編輯]

2008年9月,福田總裁辭職後,雖町村本人是有能力的候選人,但安倍、福田2任的政策失敗,令派系決定支持麻生太郎,不派出候選人,但中川卻改為支持小池百合子,令派內分裂表面化,麻生內閣細田博之出任幹事長,町村不再出任官房長官,但維持集體領導體制。

町村會長體制再次確立

[編輯]

2009年1月,中川在2011年增加消費稅上跟派系出現分歧,結果雙方最後妥協。在2009年2月5日,派系總會是森提案,把町村昇格為會長、中川和谷川維持發言人職務,在一部份議員反對下通過。[7]。同年3月5日森出任最高顧問,安倍出任諮詢委員。

第45次眾議院總選舉

[編輯]

2009年8月30日日本大選,自民黨大敗,派系損失3分之1議席,比古賀派少,成為眾院第2大派閥,但連同參議院議席,仍是最大派系。[8]

廢除發言人制度及中川秀直離開

[編輯]

2009年10月,町村會長表達廢除發言人制度意向[9]。同月末,中川退出町村派[10]

會長安倍晉三遇刺身亡事件

[編輯]

政治獻金派對醜聞

[編輯]

2023年12月,日本媒體報道,自民黨政治派系會按慣例向所屬議員下達銷售指標,要求他們以每張2萬日元的價格出售政治籌款集會入場券。如果超過銷售指標,多出的資金將有機會返還給議員,成為他們的額外收入。近5年來,「安倍派」未按相關規定在政治資金報告中記錄上述收支,「小金庫」累計總額可能達到5億日元。受此影響,岸田內閣中的所有來自安倍派的大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經產大臣西村康稔、總務大臣鈴木淳司和農林水產大臣宮下一郎)以及自由民主黨政務調查會會長萩生田光一全部辭職,而幾人的接任者無一來自安倍派。12月19日,東京地方檢察廳特搜部以涉嫌違反《政治資金規正法》為由,對位於東京都千代田區的安倍派和二階派辦公室展開搜查。[11]2024年1月19日,安倍派決定解散[12],2月1日召開最後一次議員總會。[5]

歴代會長

[編輯]
初代清和政策研究會會長
福田赳夫
序數 會長 稱呼 任期
1 福田赳夫 福田派 1979年 - 1986年
2 安倍晉太郎 安倍派 1986年 - 1991年
3 三塚博 三塚派 1991年 - 1998年
4 森喜朗 森派 1998年 - 2000年
5 小泉純一郎※1 2000年 - 2001年
6 森喜朗 2001年 - 2006年
7 町村信孝 町村派 2006年 - 2007年
- 町村信孝
中川秀直
谷川秀善※2
2007年 - 2009年
8 町村信孝 2009年 - 2014年
9 細田博之 細田派 2014年 - 2021年
10 安倍晉三 安倍派 2021年 - 2022年(任內因槍擊身亡
- 鹽谷立
下村博文
2022年 - 2023年
- 鹽谷立 2023年 - 2024年

※1 森氏就任總理大臣期間暫代
※2 3人「發言人」集體領導體制

解散前的組成

[編輯]

主要幹部

[編輯]
會長 常任幹事會座長 常任幹事 參議院議員會會長 事務總長 事務總長代理 政策委員長 最高顧問 顧問
空缺 鹽谷立 松野博一
高木毅
柴山昌彥
松島綠
西村康稔
西村明宏
萩生田光一
稻田朋美
世耕弘成
橋本聖子
野上浩太郎
岡田直樹
末松信介
山本順三
世耕弘成 高木毅 稻田朋美
西村明宏
- 衛藤徵士郎
山崎正昭
下村博文
山谷惠里子

(2023年至今)[13]

眾議院議員

[編輯]
細田博之 衛藤徵士郎 鹽谷立 下村博文 馳浩
高木毅 松野博一 吉野正芳 柴山昌彥 谷川彌一
西村康稔 松島綠 稻田朋美 奧野信亮 岸信千世
鈴木淳司 中山泰秀 西村明宏 萩生田光一 宮下一郎
大塚拓 越智隆雄 龜岡偉民 關芳弘 高鳥修一
土井亨 中根一幸 松本文明 義家弘介 青山周平
穴見陽一 池田佳隆 上野弘史 大西英男 小田原潔
加藤寬治 菅家一郎 神田憲次 佐佐木紀 田畑裕明
長尾敬 根本幸典 福田達夫 藤原崇 細田健一
崛井學 三林裕巳 宮澤博行 築和生 山田美樹
尾身朝子 杉田水脈 谷川富 古田圭一 宗清皇一
和田義明 安藤高夫 上杉謙太郎 木村次郎 高木啟

(共60名)[14]

參議院議員

[編輯]
山崎正昭 世耕弘成 山谷惠里子 岡田直樹 末松信介
中川雅治 野上浩太郎 山本順三 西田昌司 古川俊治
丸川珠代 森雅子 赤池誠章 上野通子 高階惠美子
長谷川岳 山田宏 江島潔 石井正弘 石田昌宏
太田房江 大野泰正 北村經夫 酒井庸行 瀧波宏文
長峯誠 羽生田俊 堀井巌 宮木周司 山田修路
吉川有美 佐藤啟 松川瑠衣 宮島喜文 高橋春美
加田裕之

(共36名)[14]

歷代名稱

[編輯]
  • 福田派(正名為「黨風刷新連盟」,1979年至1986年)
  • 安倍派(正名改為「清和會」,1986年至1991年)
  • 三塚派(正名不變,1991年至1998年)
  • 森派[15](正名改為「清和政策研究會」,1998年至2006年)
  • 町村派(正名不變,2006年至2014年)
  • 細田派(正名不變,2014年至2021年)
  • 安倍派(正名不變,2021年至2024年)

歷代首相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對外代表為鹽谷立。[1][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安倍派、国葬まで会長空席. 共同通信. 2020-07-19 [2022-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9 (日語). 
  2. ^ 「安倍派、相談しながら協力体制」塩谷立・元文部科学相. 日経新聞. 2020-07-21 [2022-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1) (日語). 
  3. ^ 平成22年分政治資金収支報告書參照
  4. ^ 自民の最大派閥、安倍派も解散方針を決める 岸田派、二階派に続き:朝日新聞デジタル. 朝日新聞デジタル. 2024-01-19 [2024-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02) (日語). 
  5. ^ 5.0 5.1 日本放送協會. 自民 安倍派 最後の議員総会 派閥としての活動終える | NHK. NHKニュース. 2024-02-01 [2024-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06). 
  6. ^ 共同通信. 安倍派塩谷座長、責任論を回避 自民、裏金解明2日に聴取開始 | 共同通信. 共同通信. 2024-02-01 [2024-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01) (ja-JP). 
  7. ^ くすぶる分裂の火種=お家騒動、ひとまず収束-町村派. 時事通信. 2009-02-05 [2009-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8. ^ 大量落選で派閥必衰・・・. YOMIURI ONLINE (読売新聞社). 2009年9月1日 [2009年12月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9-02). 
  9. ^ 自民・町村派が代表世話人を廃止へ 中川秀直氏外し?. MSN産経ニュース (產業經濟新聞社). 2009年10月15日 [2009年12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11月1日). 
  10. ^ 自民、中川秀直元幹事長が町村派を退会. MSN産経ニュース (產業經濟新聞社). 2009年10月29日 [2009年12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11月1日). 
  11. ^ “黑金”丑闻发酵 日本检方搜查自民党“安倍派”办公室. [2023-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17). 
  12. ^ Inc., Sankei Digital. <独自>自民安倍派も解散へ 党内最大勢力. 産経新聞. 2024-01-19 [2024-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3) (日語). 
  13. ^ 清和政策研究会 役員. seiwaseisakukenkyukai. [2021-09-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2). 
  14. ^ 14.0 14.1 清和政策研究會. 會員.準會員紹介. [2021-09-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2). 
  15. ^ 森喜朗領導,與已解散的「春秋會日語春秋会」曾由森清日語森清 (千葉県の政治家)領導的森派不同;有需要時,日本政治科學家會把春秋會稱為「森清派」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