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狀告上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狀告上帝(英語:Lawsuits against God)在現實中和虛構中都曾出現過。而這種控告往往涉及到罪惡問題不可抗力

真實案例

[編輯]

1970年,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律師羅素·T·坦西(Russel T. Tansie)代表他的秘書貝蒂·彭羅斯(Betty Penrose)向上帝提起訴訟,要求賠償100,000美元。彭羅斯將他的「疏忽」歸咎於上帝,讓一道閃電擊中了她的房子。當上帝「未能出庭」時,彭羅斯默認自己勝訴[1][2]

2008年,內布拉斯加州,州參議員厄尼·錢伯斯(Ernie Chambers)起訴上帝,希望法院簽發強制令。此舉主要是為了引起人們對讓公眾尋求法律系統幫助這一權利的重視。[3] 由於上帝沒有通訊地址,不可能以適當方式得到通知,該案被駁回。法官稱「經本庭查實,法律文書永遠無法送達被告,故駁回該案,不得上訴」。(Given that this court finds that there can never be service effectuated on the named defendant this action will be dismissed with prejudice.)[3]參議員堅信上帝是唯一的並且是全知的,他認為「法院已經親口承認了上帝的存在。而這種承認的結果是對上帝全知的承認……既然上帝知曉一切,那他一定注意到了這個案子。」 (The court itself acknowledges the existence of God. A consequence of that acknowledgement is a recognition of God's omniscience ... Since God knows everything, God has notice of this lawsuit.)[3][4]錢伯斯提起該案,是為了回應另外一起他認為無謂的訴訟。[5]

此外,2005年一位名叫帕維爾·M(Pavel M)的羅馬尼亞籍囚犯被判謀殺罪名成立,入獄服刑20年。這名犯人於是狀告羅馬尼亞東正教會,理由是作為上帝在羅馬尼亞的使者,他們沒能使自己遠離撒旦。而他強調自己的洗禮應當屬於有約束力的契約[6]由於被告既非個人也非公司,不屬於民事法庭的管轄權範圍,該案被駁回。[7]

虛構案例

[編輯]

在喜劇電影《唯有告蒼天》(The Man Who Sued God)中,由比利·康諾利(Billy Connolly)飾演的漁夫在為其損壞的船尋求賠付時,保險公司引用普通法中有關不可抗力豁免條款拒絕賠付。漁夫將其告上法庭並勝訴。在起訴世界上的宗教機構一案中,宗教機構不得不面對兩難的窘境:或是宣佈上帝並不存在以維護法理,或是為不可抗力埋單,承擔賠付責任。

法律劇《艾莉的異想世界》(Ally McBeal,又譯為《甜心俏佳人》)第2季中有一集名為「天使與飛艇」(Angels And Blimps),該集中一位罹患白血病的男孩想要起訴上帝。在法律喜劇波士頓法律第三季中,有一集名為「胡桃夾子」(The Nutcrackers),講述一位婦女因為丈夫過世決定起訴上帝。電視劇《洞察力》(Insight)於1980年播放了名為「上帝在碼頭」(God in the Dock)的一集,其中由理查德·貝邁爾飾演的上帝受到人類的審判。[8]

費奧多爾·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卡拉馬佐夫兄弟》中,其中某角色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的大審判官遇到了耶穌的化身,並判其死罪。

奧斯威辛集中營倖存者埃利·維瑟爾(Elie Wiesel)表示,他曾親眼目睹3名猶太裔囚犯缺席審判上帝,因為他在猶太人大屠殺期間背棄了他們。根據這段經歷,維瑟爾寫就了劇本和同名小說《審判上帝》(The Trial of God)。背景設定在1649年的烏克蘭小鎮,不久前猶太人剛遭到血腥屠殺,[9]而屠殺很可能是赫梅利尼茨基起義(Khmelnytsky Uprising)的一部分。在劇本中,3名遊方藝人來到該鎮演戲。但他們改變主意,並上演了一出頗具嘲諷意味的對上帝的審判,罪名是默許大屠殺進行。在一位辯護士慷慨激昂的辯護後,陪審團宣判其無罪,而最終觀眾卻發現,辯護士居然是撒旦。

由弗蘭克·科特雷爾·博伊斯(Frank Cottrell Boyce)編劇的電視劇《上帝之審判》(God on Trial)中,有一幕和埃利·維瑟爾的經歷很相似,而博伊斯將其形容為是「不足憑信的」。[10]在這一幕中,3位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囚犯審判了上帝。最終上帝被裁決為有罪,但留有上訴的餘地。[11]

以諷刺惡搞著稱的《洋蔥報》(The Onion)曾刊載過一篇新聞,稱紐約檢察官接受了以色列人的集體訴訟。[12]該訴訟聲稱上帝違背了其與其揀選的子民建立的契約,因而要求獲得懲罰性及補償性賠償共計4.2萬億美元。

詹姆斯·摩羅所寫的「神性三部曲」之二《無可指責的阿巴頓》(Blameless in Abaddon)中,地方法庭以危害人類罪被審判。

羅傑·迪克森所著的《基督被審》(Christ on Trial)中,一個電視節目展示了在美國法庭中對基督耶穌的審判。

參考文獻

[編輯]
  1. ^ Deity 'Facing' California Suit. The Indianapolis Star (Indianapolis, Indiana). 1969-05-14 [2018-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1). 
  2. ^ Woolf, Alex. 1001 Hideous History Facts需要免費註冊. Arcturus Publishing. 2008: 197. ISBN 978-1-84858-007-7. 
  3. ^ 3.0 3.1 3.2 "Suit Against God Thrown Out Over Lack of Address ", 美聯社 as published on yahoo.com, 15 October 2008, accessed 20 October 2008
  4. ^ MSNBC. State Senator Ernie Chambers Sues God. 2007-09-17 [2007-09-17]. [失效連結]
  5. ^ Nate Jenkins. Chambers sues God in protest of another lawsuit. 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 2007-09-17 [2007-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20). 
  6. ^ Prisoner sues Go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nanova, undated, accessed 20 October 2008
  7. ^ Romanian prisoner sues God. Novosti Russian News and Information Agency. 2005-10-18 [2008-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1). 
  8. ^ "Insight" God in the Dock (1980)在互聯網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英文)
  9. ^ The Trial of God: A Play in Three Acts. Barnes and Noble online store. [2008-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26). 
  10. ^ Losing my religion. 《衛報》(The Guardian). 2008-08-19 [2008-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12). 
  11. ^ Thomas Sutcliffe. Last Night's TV: Lost In Austen, ITV1 God On Trial, BBC2. 《獨立報》. 2008-09-04 [2009-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12). 
  12. ^ Israelites Sue God For Breach Of Covenant. The Onion. 2000-02-23 [2008-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16).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