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通天洞遺址

座標47°10′46″N 86°08′11″E / 47.1794167°N 86.1362781°E / 47.1794167; 86.1362781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通天洞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吉木乃縣托斯特鄉闊依塔斯村東北
座標47°10′46″N 86°08′11″E / 47.1794167°N 86.1362781°E / 47.1794167; 86.1362781
分類古遺址
時代舊石器時代至商
編號8-0156-1-156
認定時間2019年10月7日
地圖
通天洞遺址所在地

通天洞遺址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吉木乃縣托斯特鄉闊依塔斯村東北的一處舊石器時代中、晚期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早期的文化遺存。通天洞遺址是新疆境內發現的首個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2019年10月7日,通天洞遺址被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通天洞遺址出土的石器 現藏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從左至右分別為片石、雙刃刮削器、片石和邊刮器

地理信息

[編輯]

通天洞遺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吉木乃縣托斯特鄉闊依塔斯村東北的薩吾爾山上。是一處海拔1810米的花崗岩洞穴,因洞頂的花崗岩風化塌陷所形成的天窗得名通天洞。雖然地處溫帶大陸性氣候區,但因季風環流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該地區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上,豐富的降雨使得該區域從古至今都適宜人類繁衍與生活[1][2]

發現、發掘及保護工作

[編輯]

2014年正在進行全國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其中新疆北疆文物認定組與阿勒泰地區與吉木乃縣當地的文物部門途徑經闊依塔斯村的時候首次發現了通天洞遺址。初步認定其為青銅時代人類生活遺址。2015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該遺址進行了調查清理,發現青銅時代文化層堆積較薄並發現較多舊石器及動物化石。2016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對遺址一號洞穴和二號洞穴分別布5米×5米的探方進行發掘[3],該次發掘初步確定了石製品的的性質和年代,並發現陶片等文物以及反可復用火的石壘的遺蹟[1]。2017年6月到9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又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對該遺址進行第二次發掘。這一次對該遺址出土的標本類別進行了詳細的記錄,同時也記錄了該遺址的三維坐標、堆積地層等信息,並對不同樣本進行了專門提取的工作,如測年樣本、土壤微形態樣本及DNA土壤樣本。除此之外,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也對該遺址及周邊地區進行了電法物探和探地雷達勘探[1]

通天洞遺址曾被列入201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4]。當地政府為了保護通天洞遺址,設置了圍欄及攝像頭並聘用牧民巡視遺址周邊情況。除此之外,縣政府以土地置換的方式將生活在遺蹟周圍的十幾戶牧民遷離該地區,並計劃在此地建設舊石器博物館以保護這些文化遺存[2]。2019年10月通天洞遺址被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通天洞遺址是新疆首次發現的舊石器時代遺址,發現有截止新聞發表時新疆最早的人類點燃的火堆遺蹟,同時對通天洞遺址的發掘工作也是新疆首次對洞穴遺址進行考古發掘[6]

遺址相關信息

[編輯]

洞穴遺蹟及地層堆積

[編輯]

遺址有三處洞穴略呈「品」字,大小不一。其中左下洞穴最大,長過22米,進深過16米,高近6米,進洞2米處洞頂與山頂相通。地表有堆積很厚的牛羊糞便,並存有較多灰燼。洞穴口朝西,靠東內壁有三個小洞穴,北側洞口曾被土坯封砌。南側內壁有一通到山坡右上方的小洞穴,左側有一被土幾乎填滿的小洞穴。洞口有約10平方米的堆積,堆積上出土些石杵殘件及類似於切木爾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出土的陶器的手制夾砂灰陶等陶器[3]。通天洞遺址附近還有22處洞穴,其中2處也有史前人類活動的遺蹟,通天洞遺址對面的懸崖上也有類似的洞穴[7]

一號洞穴堆積較厚,發掘區最深處達3米,擴方後發掘面積30平方米,地層從上倒下可分為四個部分14層堆積。其中最淺的為上文化層,主要有青銅時代至早期鐵器時代堆積,也有少量的細石器文化因素存在,中間層主要為粗砂和花崗岩角礫岩所形成的自然堆積層,其下為出土有大量石製品及獸骨以及火塘等遺蹟的舊石器時代文化層,14層地層中最底幾層為黃沙和花崗岩角礫岩所形成的自然堆積層。二號洞穴發掘區發掘出5層堆積且截止相關文獻發表時,尚未清理結束,此處發掘出圍繞洞口的石圍遺蹟遺蹟直徑約1.2米的灰坑,出土有碳化的小麥、石製品、獸骨和零星陶片[3][8]

文化遺存

[編輯]

發現的遺物屬於早期鐵器和青銅時代的包括陶器、銅器、鐵器、石器等,其中陶器居多,多為殘片,以素面為主,但也有部分有刻劃紋,金屬器較少。主要與阿凡納謝沃文化卡拉蘇克文化以及切木爾切克文化相似。另外,一號洞穴發掘出的石棺以及二號洞穴發掘出的灰坑等遺蹟也存在與早期鐵器和青銅時代地層。二號洞穴所發現的碳化的小麥距今3500年到5000年,表明該遺址是截止相關文獻發表時新疆最早的銅石並用時代遺址之一,該遺址發現的小麥說明這裏可能曾是小麥傳播通道[3][8]。細石器遺存存在於一號洞穴的發掘區,共出土11件石製品,包括石片、斷片、斷塊、1件更新台面石片和1件細石葉。大部分石製品以矽質岩為原料,但也有砂岩石石片。這一層具體年代不詳,不過因為處在青銅時代地層之下,有可能已經進入全新世[3]

舊石器文化層出土的大量石製品及動物化石以及灰燼堆積表明通天洞遺址是當時古人類生活居住之地。該遺址的遺蹟有3個邊界清晰的圓形灰堆,直徑50到70厘米。遺物包括1259件石製品和793件動物化石,如果包括碎屑石製品超過2000件,包括篩選出的小動物為主的化石超過9000件。石製品包括勒瓦婁哇石核、盤狀石核、勒瓦婁哇尖狀器、不同類的刮削器以及莫斯特尖狀器等。具有舊大陸西側舊石器時代中期文化特徵。其中典型的莫斯特文化遺存在中國境內發現的並不多,從此遺蹟出土的莫斯特文化遺存不僅填補了中國國內該類型遺存的空白,也為史前人群的遷徙與交流提供了線索。從該遺址出土的動物骨骼破碎程度高,具有切割、灼燒、敲擊的痕跡。包括兔、羊、驢、犀牛、棕熊以及鳥類的動物骨骼。對動物化石進行檢定,顯示該遺蹟的舊石器時代文化層距今4.5萬年。這些骨骼在探討古人類適應方式、遺址環境變遷等方面具有學術價值[3][8]

參考來源

[編輯]
  1. ^ 1.0 1.1 1.2 於建軍. 2016~2017年新疆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考古发掘新发现. 西域研究. 2018, (01): 132–135. doi:10.16363/j.cnki.xyyj.2018.01.012. 
  2. ^ 2.0 2.1 新疆通天洞遗址区域将继续发掘 或还会有重大突破. 人民網. [2019-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30). 
  3. ^ 3.0 3.1 3.2 3.3 3.4 3.5 於建軍; 王幼平; 何嘉寧; 馮玥; 李昱龍; 李文成. 新疆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 考古. 2018, (07): 2, 3–14. 
  4. ^ 施雨岑. 新疆境内首个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入选2017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新華網. 新華社. 2018-01-16 [2019-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7). 
  5. ^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2019-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16). 
  6. ^ 王瑟. 4万年前人类在此燃起一堆火. 光明日報 (04). 2017-08-20 [2019-10-30]. 
  7. ^ 李佳霖. 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火塘遗迹可能是新疆迄今发现的人类点燃的第一堆火. 化石網. [2019-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10). 
  8. ^ 8.0 8.1 8.2 於建軍; 何嘉寧. 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发掘获重要收获. 中國文物報 (008). 2017-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