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柏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郭柏廕(1807年—1884年),譜名彌廣,字遠堂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1]

生平[編輯]

少時聰敏好學,17歲時考中秀才。道光八年(1828年) 中舉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編修

道光十七年(1837年)任浙江道監察御史。次年,轉山西道。道光十九年(1839年)轉京畿道,升刑科給事中。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戶部銀庫虧帑事發,柏蔭作為御史稽察,未能糾發,被奪官,不久授主事咸豐三年(1853年),辦理本省團練,以克服廈門、防守延平之功,擢為郎中同治五年(1866年)任江蘇布政使,並代理江蘇巡撫。翌年冬升廣西巡撫,改調湖北,署巡撫,代理湖廣總督。同治八年(1869年),卸總督職,仍為巡撫。次年復署湖廣總督,不久又專任巡撫。同治十年(1871年)鎮壓天地會反清運動。同治十二年(1873年)因病請辭。光緒元年(1875年)返回福州。

光緒十年(1884年)病卒,賜祭葬。[1]

著作[編輯]

著有《天開圖畫樓文稿》、《嘐嘐言》、《續嘐嘐言》、《變雅斷章演義》等。其在福州之故居仍存,位於三坊七巷黃巷4號。

家族[編輯]

故居位於黃巷東段北側5_6號,俗稱「五子登科」宅。郭柏蔭父親郭階三的五個兒子皆登科第,分別是郭柏心郭柏蔚、郭柏蔭、郭柏蒼郭柏薌。郭柏薌中舉後,朝廷為郭家立了「五子登科」牌匾[2]

郭柏蔭有六子:郭式昌郭兆昌郭名昌郭傳昌郭贊昌郭懋昌。郭傳昌、郭式昌三子(郭曾炘郭曾准郭曾程)、郭式昌一婿(陳春瀛)共五人中進士(二人入翰林)。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清史稿/卷426》,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清史稿·列傳二百一十三》
  2. ^ 郭震. 書香門第育英才[C]//.閩都教育與福州發展.,2012:16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