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羅曼諾夫
外觀
阿列克謝一世·米哈伊洛維奇 Алексей I Михайлович | |||||
---|---|---|---|---|---|
俄羅斯沙皇國沙皇 | |||||
統治 | 1645年7月23日-1676年1月29日(30年190天) | ||||
加冕 | 1645年9月28日 | ||||
前任 | 米哈伊爾一世 | ||||
繼任 | 費奧多爾三世 | ||||
出生 | 1629年3月19日 俄羅斯沙皇國莫斯科 | ||||
逝世 | 1676年1月29日 俄羅斯沙皇國莫斯科 | (46歲)||||
安葬 | |||||
配偶 | 瑪麗亞·伊利尼奇娜 娜塔莉·基里爾洛夫娜·納雷什金娜 | ||||
子嗣 見下 | 葉夫多基婭 馬爾法 阿列克謝 索菲亞 葉卡捷琳娜 瑪利亞 費奧多爾三世 費奧多西婭 伊凡五世 彼得一世 納塔利婭 | ||||
| |||||
王朝 | 羅曼諾夫王朝 | ||||
父親 | 米哈伊爾一世 | ||||
母親 | 葉夫多基婭·盧基揚諾芙娜 | ||||
宗教信仰 | 東正教 |
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羅曼諾夫(Алексей Михайлович Тишайший;1629年3月19日—1676年1月29日,1645年-1676年在位),是俄國沙皇米哈伊爾一世的長子。
生平
[編輯]即位時因年幼而未親政,由貴族姻親鮑里斯·伊凡諾維奇·莫羅佐夫攝政。
由於莫羅佐夫的政策是加強國家的財政壓榨,1648年莫斯科爆發了反對徵收高額鹽稅的市民起義。1649年召開的全俄縉紳會議批准了新的法典(《會議法典》)。根據這部法典,追捕逃亡農奴的期限為無限期。貴族和修道院所有的享有免稅待遇的村落也被徵收賦稅。在這種情況下,1650年發生了普斯科夫和諾夫哥羅德的起義。
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時期的經濟政策,一般是維護商人的利益,振興工業活動。可是對農民的剝奪日益強化,財政搜刮也加強了。1662年莫斯科發生銅幣起義,1670—1671年發生了斯捷潘·拉辛的農民起義。1654年起全俄羅斯東正教大牧首尼孔開始宗教改革,反對宗教改革的舊禮儀派(分離派)遭到主流派的清除。
對外方面,1654年獲得左岸烏克蘭,由此爆發與波蘭的戰爭。最終確立了對東烏克蘭的宗主權和影響力。但是與此同時對波羅的海方向的擴張則沒有獲得成功。
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虔信宗教,但是前後兩個妻子所生的兒女並不和睦。
阿列克謝取得西伯利亞,去世時國家的領土面積增長至810萬平方千米,使俄羅斯成為橫跨歐亞的大帝國[1]。
皇室
[編輯]皇后
[編輯]- 瑪麗亞·米羅斯拉夫斯卡婭(1648年成婚,1669年薨)
- 娜塔莉·基里爾洛夫娜·納雷什金娜(1671年成婚,1694年崩)
皇子
[編輯]- 德米特里(1648年-1649年),母瑪麗亞
- 阿列克謝(1654年-1670年),母瑪麗亞
- 費奧多爾三世(1661年-1682年),母瑪麗亞
- 西麥(1665年-1669年),母瑪麗亞
- 伊凡五世(1666年-1696年),母瑪麗亞
- 彼得一世(1672年-1725年),母娜塔莉
皇女
[編輯]- 葉夫多基婭(1650年-1712年),母瑪麗亞
- 馬爾法(1652年-1707年),母瑪麗亞
- 安娜(1655年-1659年),母瑪麗亞
- 索菲亞(1657年-1704年),母瑪麗亞
- 葉卡捷琳娜(1658年-1718年),母瑪麗亞
- 瑪麗亞(1660年-1723年),母瑪麗亞
- 費奧多西婭(1662年-1713年),母瑪麗亞
- 葉夫多基婭(1669年生,同年殤),母瑪麗亞
- 納塔利婭(1673年-1716年),母娜塔莉
- 費奧多拉(1674年-1677年),母娜塔莉
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羅曼諾夫 出生於:1629年3月9日逝世於:1676年1月29日
| ||
---|---|---|
統治者頭銜 | ||
前任: 米哈伊爾一世 |
俄羅斯沙皇國沙皇 1645年-1676年 |
繼任: 費奧多爾三世 |
- ^ 賀允宜 <俄國史> P148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