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上悠
鳴上悠 | |
---|---|
女神異聞錄系列角色 | |
首次登場 | 女神異聞錄4(2008) |
設計 | 副島成記 |
飾演 |
|
配音 | |
角色設定資料 | |
物種 | 人類 |
性別 | 男性 |
武器 | 日本刀 |
親屬 |
鳴上悠(日語:鳴上 悠,英語:Yu Narukami)是Atlus開發的《女神異聞錄》系列中的虛構角色,作為主人公首次亮相於2008年的角色扮演遊戲《女神異聞錄4》中。在遊戲中,鳴上悠是個沉默的主角,其思想和行動由玩家決定。他是個高中生,由於父母忙於工作,因此搬到鄉村地區稻羽市與舅舅堂島遼太郎和表妹堂島菜菜子一起生活。在抵達稻羽市後,鳴上悠着手調查謀殺案(受害者神秘地被綁在電話線上)並且城鎮上籠罩着迷霧。他與同學們合作探索名為「電視世界」的另一個維度,在那覺醒「人格面具」——鳴上悠的潛意識精神的物質化表現——以面對並擊敗謀殺第一批受害者的「陰影」生物。除此之外,鳴上悠也曾出現在與《女神異聞錄4》相關的其他作品中,包括動畫改編作品《女神異聞錄4:動畫版》,漫畫版以及一些衍生遊戲中。在這些作品中鳴上悠擁有自己的角色塑造和發展。
鳴上悠的設計由副島成記擔任,目標是創造一個模稜兩可的角色,通過反映他們對玩家的多種情感和舉止來吸引大多數玩家。導演岸誠二表示在動畫中不破壞原創團隊創作的形象上賦予角色情感存在難度。這個角色由浪川大輔(日語)和約翰尼·楊·博斯(英語)配音。兩位演員都表示難以為他配音,浪川大輔發現他在社交生活方面感到困難,而博斯在動畫中還必須為另一個重要角色配音。
鳴上悠在評論界獲得正面評價,他的角色塑造、社交生活以及作為一個大部分時間保持沉默的青少年的形象受到讚賞,他的少數台詞與情節相關,並且在某些情況下還帶有幽默感。然而,他在動畫改編中以更富靈魂和更多台詞的形象也受到好評,這對角色進行不呆板的演繹,同時忠於遊戲中原始的形象。
角色設計與概念
[編輯]角色設計師副島成記創作鳴上悠的想法是讓玩家通過遊戲中的行動和決策來決定和展現他的個性。因此,他希望悠看起來比《女神異聞錄3》的主角更加曖昧。副島成記將悠與《金剛戰士》系列中的藍色戰士進行比較,因為這種角色傾向於保持沉默並服從領袖的命令。[2]他的角色設計與最初的構想相對相似,但語調和面部表情變化最大。[3]副島最關注的特點是他的眼睛:認為將眼睛隱藏在劉海下會讓他「看起來很酷」。他的校服領子比其他角色稍微高一些。[3]在設計角色時,副島表示「主角需要具備足夠的全面性才能討人喜歡,但也需要一些額外的特點讓他從其他角色中脫穎而出。」副島為角色畫了一張「嬰兒臉」的草圖,以便他和工作人員能夠發現悠的「特別之處」,並討論如何使他成為突出的主角。[4]
回顧過去,橋野桂聲稱鳴上悠被寫成一個推動敘事的角色,尤其是對比他最初來自城市和來到鄉村之間的方式。因此,當被問及為什麼《女神異聞錄4》沒有像《女神異聞錄3攜帶版》般加入替代的女性主角時,橋野認為這樣會讓鳴上悠感覺更自然。 [5]
改編作品的差異
[編輯]在最初的《女神異聞錄4》遊戲中,玩家控制的主要角色被簡稱為「主角」或「英雄」,其名字由玩家決定。角色名「鳴上悠」首次是在2011年的動畫改編作品《女神異聞錄4:動畫》中被賦予,此後在《女神異聞錄4 終極深夜鬥技場》開始,在玩家無法命名角色的官方遊戲中沿用該名字。在此之前,遊戲的漫畫改編中他被命名瀨多總司(日語:瀬多 総司,英語:Seta Sōji)。[6]在一次採訪中,遊戲導演橋野桂提醒注意主角在整個遊戲中保持沉默和無表情的方式。這使得玩家在任何特定時刻都需要主觀地解讀主角的情感反應。橋野詳細闡述這個特定角色的特質對於《女神異聞錄4:動畫版》導演岸誠二而言是一個障礙,因為角色無疑需要說話並展示一定程度的情感。在同一次採訪中,岸誠二表示在不破壞橋野已建立的形象的情況下將沉默的主角轉化為動畫中存在的難度。 [6]
在動畫中,鳴上悠在第一次召喚「人格面具」時的獨特動作是解開校服的扣子。[6]岸誠二指出這是「打開封閉的東西」的「關鍵」時刻。然而,他沒有解釋其更深層的意義,而是讓觀眾自行思考,從而更好地享受改編作品。動畫中另一個可能實現的是悠在戰鬥場景中冷靜沉着的性格。橋野解釋通過讓人格面具戰鬥來創造這樣的態度是可能性,從而將 悠塑造成一個情感強大的角色——如果給他一把武器,這「將失去它的意義」。[6]
配音
[編輯]鳴上悠的日語配音由浪川大輔負責。除了遊戲外,浪川大輔還在動畫首映前的戲劇CD中為角色配音。他認為悠是一個誠實的年輕人。然而,他覺得根據給予的表演指示,遊戲中的鳴上悠和動畫中的鳴上悠完全不同。[7]回顧過去,浪川大輔覺得自己的工作很有趣,因為他和許多其他演員合作。由於在遊戲中鳴上悠是一個沉默的角色,演員覺得他在動畫中的形象更具挑戰性,因此需要更多地演繹。他喜歡鳴上悠在日常生活和在電視世界中的戰鬥方面的形象。[8]
英文配音由約翰尼·楊·博斯負責。[9]由於博斯還為遊戲中的另一個角色足立透配音,因此對為鳴上悠配音感到不安。然而,當他最初得知主角的台詞台詞非常少時,他的擔憂就煙消雲散了。最初計劃在動畫中更換鳴上悠的配音演員,因為他和足立透會有更多的互動。不過最終為了不讓粉絲們失望,博斯還是繼續擔任悠的配音。為了解決兩個角色聲音過於相似的問題,他決定為悠使用較低的音調。[10]
登場
[編輯]女神異聞錄4
[編輯]在《女神異聞錄4》中,鳴上悠是一名高中生,由於父母在國外工作的緣故,他搬到稻羽市的鄉村與他的舅舅堂島遼太郎和表妹堂島菜菜子一起生活一年,並就讀於八十神高中,與遊戲中的大部分角色相遇。 [2]在得知午夜頻道與稻羽市謀殺案有關後,悠獲得進入電視世界的能力,在那裏與他的朋友們一起調查案件,並根據他的經驗而被任命為他們的領袖。[11][12]在電視世界中悠喚醒他最初的「人格面具」伊邪那岐(一個穿着黑色外套的劍士),用它來對抗人類負面情緒的化身(即「陰影」)。[13]
鳴上悠具備獨特的「百搭牌」能力,使他在戰鬥中能夠切換使用不同的「人格面具」。[14]這與社交關係(日本稱為社交連結)機制密切相關:悠與其他角色建立的每個關係都使他能夠獲得更多且強大的人格面具, [15]每個人格面具以塔羅牌的大阿爾克那命名。悠的大阿爾克那是愚者,代表整個團體並由伊邪那岐所體現。當調查組意識到生田目太郎並非肇事者,開始尋找稻羽市事件背後的真正罪魁禍首時,他的大阿卡納變為審判[16](在動畫中,這一關係由人格面具路西法(Lucifer)所代表)。[17]在結束連環殺人案後,悠得知他的力量是來自冒充莫埃爾加油站員工的女神伊邪那美,意圖將人們轉化為陰影。 [18]悠通過社交關係獲得朋友的力量,將伊邪那岐轉化為代表世界的伊邪那岐大神(Izanagi-no-Ōkami),並戰勝伊邪那美。[19]故事最後他回到自己的家鄉,與朋友們告別。[20]
《女神異聞錄4 終極深夜鬥技場》和《女神異聞錄4 無敵究極背橋摔》
[編輯]在格鬥遊戲《女神異聞錄4 終極深夜鬥技場》中,故事發生在《女神異聞錄4》事件發生兩個月後。鳴上悠回到稻羽市參加假日團聚,但必須和他剩下的朋友一起前往電視世界調查午夜頻道宣傳的格鬥比賽,同時尋找他們失蹤的一些朋友,並得到前輩們桐條集團的影之特工的協助。 [21][22]由於組織無法找到比賽的幕後黑手,調查組和影之特工決定通過綁架埃癸斯的機械人姐姐拉比莉斯來尋找他。[23]悠使用伊邪那岐進行戰鬥,儘管在其最強攻擊期間會轉變為伊邪那岐大神。[24]悠的招式動作在續集中得到平衡,使他更加多才多藝,因為一些評論指出他在第一款遊戲中太強。[25]《終極深夜鬥技場》漫畫的作者藍屋球說悠是他最喜歡的角色,每當設計他時都會覺得「悠太酷了!」藍屋球還提到在悠和來自《女神異聞錄 3》的真田明彥之間的戰鬥場景時遇到麻煩,因為「兩個角色都不會輕易輸給任何人。」[26]
在《女神異聞錄4 無敵究極背橋摔》中,鳴上悠與他的朋友和影之特工們重聚,面對出現在稻羽市中的暗影竊取異能者力量的新威脅,引發第二次黑暗時間的來臨。雖然悠和他的朋友們最初認為罪魁禍首是一個名叫皆月翔的青少年,但後來發現這兩場競技場比賽背後的幕後黑手是迦具土(是個毀滅人類的存在)。在與悠的宿敵足立透的協助下,悠設法擊敗迦具土,並在他們分道揚鑣之前,通過最後一次交鋒的方式幫助已失去另一半人格的翔(儘管他終於獲得召喚他另一半人格面具——月讀的能力)獲得友誼的信任。之後,悠回到家中,與朋友們告別。
《女神異聞錄4》改編
[編輯]在《女神異聞錄4》漫畫中,他被命名為瀬多総司,經常因為父母職業變動而頻繁搬家,所以被描繪成一個疏遠但友善的青少年。[27]他也是漫畫《女神異聞錄4:魔法師》中的配角,名字為鳴上悠。[28]在動畫版的故事中,悠面對自己的暗影,揭示出他對離開稻羽市和失去朋友的壓抑恐懼,這個事實被悠接受並承認為真相,使他能夠在戰鬥中擊敗瑪格麗特,進而面對伊邪那美的真正形態。[29]他後來在《女神異聞錄4:黃金動畫》中出現,該系列展示了前作中未曾出現的新事件與人物稍有不同的個性特點。[30]在舞台劇中,由馬場徹飾演,他的名字由觀眾選出。[31] [32]在《女神異聞錄4 終極深夜鬥技場》的舞台劇中,由南圭介飾演。[33]
其他遊戲
[編輯]鳴上悠在2014年的遊戲《女神異聞錄Q 暗影迷宮》中與《女神異聞錄3》的主角一同登場,他與《女神異聞錄3》的角色們聯手逃離神秘的迷宮,同時努力恢復神秘的Zen和Rei的記憶。[34]悠還出現在節奏遊戲《女神異聞錄4 通宵熱舞》中,他的朋友久慈川理世向他求助。[35]悠還在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的街機卡牌遊戲《紅蓮之王II》中作為召喚咒語出現。[36]他還出現在格鬥遊戲《蒼翼默示錄:交叉組隊戰》中。[37]他在《任天堂明星大亂鬥 特別版》中作為Mii角色的服裝出現。[38]悠在手機遊戲《星海遊俠:回憶》中作為與《女神異聞錄》系列的跨界合作角色登場。[39]鳴上悠還作為DLC的頭目在《女神異聞錄5 皇家版》中出現。[40]
評價
[編輯]鳴上悠的性格普遍受到好評。他的身份被認為可以讓玩家在遊戲中建立一個獨特的「自我」,同時質疑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身份。[14]Kotaku的傑森·施賴爾稱他為「風度翩翩、英俊迷人。他和每個人都是朋友,所有女孩都想和他在一起,總的來說,就是一個全能型的壞小子。」[41]此外,主人公與他開始同居生活的親戚之間的關係因以家庭關係為中心增加更多變化而受到好評。[42]Game Informer的Kimberley Wallace喜歡他與表妹菜菜子之間的關係,因為菜菜子對他非常關心,尤其是稱他為「大哥哥」。[43]當菜菜子被綁架後並由悠的團隊解救時,評論家發現他們的過場動畫因孩子的身體狀況不佳而令人心碎,[44]IGN的Lucas M. Thomas認為她與玩家之間的聯繫是遊戲中最強的。[45]Destructoid的 Patrick Hancock認為這是《女神異聞錄 4》中最觸動人心的時刻,並表示這讓他感動得哭了。他還將大哥對小妹的親情描述為遊戲中最好的愛的表現之一。[46]
該角色在動畫版《女神異聞錄 4》中也受到類似的反響。《T.H.E.M. Anime Reviews》的一位評論員評論道,鳴上悠「似乎是你在遊戲中可能做出的所有古怪選擇的集合體」,這使他成為一個因場景多樣化而受歡迎的角色。[47]當首次觀看《女神異聞錄4》動畫時,來自UK Anime Network的Elliot Page指出,雖然悠不像電子遊戲中那樣是一個沉默的角色,但他的台詞很少,而劇情節奏設定成功彌補了這一點。[48]在隨後的一篇評論中,來自同一網站的Andy Hanley表示他喜歡主人公的處理方式,因為製作團隊利用他的「空白狀態」來創造喜劇互動。[49]Fandom Post的Briana Lawrence也有類似的感受,稱製作團隊「不知何故成功地賦予了一個沉默的主角一個既可信又可愛的個性。」Lawrence讚賞該角色在整個系列中的發展,成為一個「嘲諷而可愛的主角,在被踢下懸崖時還能保持一張嚴肅的臉。」[50]Blu-ray的Jeffrey Kauffman指出悠如何加強劇情中的喜劇和「恐怖」元素的同時,還表示他「在整個系列中仍然是一個謎」,有可能讓觀眾與他產生共鳴。[51]至於他在《女神異聞錄4:黃金動畫》中的角色刻畫,Otaku USA和Anime Inferno都指出鳴上悠的社交生活很有趣,儘管兩位評論家對其給予觀眾的重要性與更嚴肅劇集之間的平衡持不同意見。[52][53]
與大多數評論家不同,Kotaku的Richard Eisenbeis對這個角色持有不同的意見。Eisenbeis稱他為「任何作品中最奇怪的角色之一」,他發現因缺乏背景故事而讓觀眾很難預測他的行動。然而,他還指出在整個系列結束時,悠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角色」,既有趣又令人愉快。[54]然而,他批評悠在《女神異聞錄4 終極深夜鬥技場》及其續作中的角色塑造,認為他是一個典型的守法善良的英雄,與新角色皆月翔和Rise的發展相對乏味。[55]此外,他在2012年《Newtype》動漫獎的「最佳男性角色」類別中排名第六。[56]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Yu Narukami Voice - Megami Tensei franchise. Behind The Voice Actors. [2 September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 September 2019).
- ^ 2.0 2.1 Persona 4 Visual Data. Atlus. 2008: 10.
- ^ 3.0 3.1 Persona 4: Official Design Works. Udon Entertainment. 2012: 21. ISBN 978-1-926778-45-7.
- ^ Persona 4: Official Design Works. Udon Entertainment. 2012: 29. ISBN 978-1-926778-45-7.
- ^ Persona 5 director gives disappointing reason for passing on female lead. Polygon. 5 April 2017 [December 27,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November 12, 2020).
- ^ 6.0 6.1 6.2 6.3 原作ゲーム「ペルソナ4」橋野 桂ディレクター、TVアニメ「ペルソナ4」岸 誠二監督 [第2回] [Special Interview - Original game "Persona 4" Katsura Hashino director, TV anime "Persona 4" director Seiji Kishi [2nd. Index Corporation. [December 3,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March 25, 2015) (日語).
- ^ アニメ「ペルソナ4」のメインキャスト4名にインタビュー。鳴上 悠役の浪川大輔さんらが語るペルソナへの思いとは?. 4Gamer. [November 24,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May 12, 2019) (日語).
- ^ Special, Cast 01. P4GA. [November 23,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November 11, 2021).
- ^ Sentai Filmworks Licenses Persona 4: The Animation. Anime News Network. September 27, 2011 [September 29,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September 29, 2011).
- ^ Johnny Yong Bosch Talks Persona 4. Youtube. [December 4,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June 5, 2014).
- ^ Persona 4. PlayStation 2. Atlus. December 9, 2008.
Yosuke: Are you saying, if anyone else gets thrown in here, we can save them before they disappear!? / Protagonist: That seems to be the case. [or] We need to find the culprit. [or] We might as well try.
- ^ Persona 4. PlayStation 2. Atlus. December 9, 2008.
Yosuke: You were the first to get this power, and you're way better in a fight than either of us. I think it's best for all of use if you set the pace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we follow you lead.
- ^ Persona 4. PlayStation 2. Atlus. December 9, 2008.
[Protagonist's name] has faced his other self... He has obtained the facade used to overcome life's hardships, the Persona Izanagi!
- ^ 14.0 14.1 Persona 4: Reflecting The Self. Kotaku. January 28, 2009 [July 4,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October 24, 2014).
- ^ Persona 4. PlayStation 2. Atlus. December 9, 2008.
Igor: The Persona ability is the power to control one's own heart ... And the heart is strengthened through bonds. As you form bonds by becoming involved with others, your own Social Links gradually develop. The power of these Social Links is what will determinate your Persona's abilities.
- ^ In Order to Find the Truth. Persona 4: The Animation. 事件發生在 20:00. MBS.
Margaret: The bonds you share with your friends have just summoned the Judgement Arcana.
- ^ ペルソナ4アニメーション 公式サイト | ペルソナ. [March 12,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February 7, 2012).
- ^ Persona 4. PlayStation 2. Atlus. December 9, 2008.
Izanami: To be quite honest, I was waiting for you to come ... Adachi ... Namatame ... And you ... It is I who awakened that power within you three ... The ones who had potential.
- ^ Persona 4. PlayStation 2. Atlus. December 9, 2008.
Narrative: The hearts of those you formed the deepest bonds with become your strength ... Izanagi has transfigured into Izanagi-no-Okami!
- ^ Persona 4. PlayStation 2. Atlus. December 9, 2008.
Chie: You are really leaving, huh? It hasn't hit me yet ...
- ^ More Details About Persona 4: Arena's Story Mode. Siliconera. May 8, 2012 [May 10,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May 11, 2012).
- ^ 『ペルソナ4 ジ・アルティメット イン マヨナカアリーナ』主人公たちの"その後"が楽しめる"ストーリーモード"を紹介!. Famitsu. May 8, 2012 [May 10,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May 12, 2012).
- ^ Persona 4 Arena. Atlus.
'Yu: The Investigation Team ... is back in action. / Kanji: Ooooh! Now you're talkin'! / Naoto: W-Wait a minute! I thought we were going to leave this to the Kirijo Group. / Yu: Did I say we wouldn't get involved?
- ^ Gantayat, Anoop. Persona 4 Fighter. Andriasang. [December 8,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January 21, 2013).
- ^ Persona 4: The Ultimax Ultra Suplex Hold Developers Talk New Characters And Changes. Siliconera. October 2, 2013 [December 3,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December 6, 2013).
- ^ Meet The Author Of The Persona 4 Arena Manga. Siliconera. September 13, 2013 [December 5,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December 18, 2013).
- ^ Kukura, Shiichi. Persona 4, Volume 1. ASCII Media Works. 2009. ISBN 978-4-04-868134-6.
- ^ Shogabe, Shūji. Persona 4, Volume 1. ASCII Media Works. 2012. ISBN 978-4-04-886817-4.
- ^ Persona 4: The Animation 10. Aniplex. 2012.
- ^ TVアニメーション「ペルソナ4 ザ・ゴールデン」公式サイト. Atlus. [May 3,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May 3, 2014) (日語).
- ^ Persona 4 Stage Play's Cast Photographed in Costume. Anime News Network. December 23, 2011 [December 23,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January 7, 2012).
- ^ VISUALIVE『ペルソナ 4』 2012年3/15(木)~3/20(火・祝) サンシャイン劇場(東京)にて上演!. Index Corporation. [November 14,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November 16, 2011) (日語).
- ^ 舞台『ペルソナ4 ジ・アルティメット イン マヨナカアリーナ』7月30日にDVDがリリース決定. Famitsu. 2015-05-27 [2020-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9) (日語).
- ^ Persona Q: Shadow Of The Labyrinth Videos For The Persona 3 And Persona 4 Heroes. Siliconera. February 21, 2014 [April 11,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April 1, 2014).
- ^ Persona 4: Dancing All Night Begins When Rise Starts Working As An Idol Again. Siliconera. December 2, 2013 [April 11,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April 12, 2014).
- ^ Gantayat, Anoop. Persona Characters Appear in Lord of Vermilion. Andriasang. August 28, 2012 [August 29,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August 23, 2012).
- ^ BlazBlue: Cross Tag Battle announced. Gematsu. July 16, 2017 [July 16,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July 18, 2017).
- ^ IGN. 17 April 2019 [2019-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8).
- ^ Persona Characters Cross over into Star Ocean Anamnesis this October. 17 September 2019 [2019-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2).
- ^ Persona 5 Royal Reveals 'My Palace' Mode, Previous Persona Protagonists as DLC Bosses. 3 October 2019 [2019-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04).
- ^ Schreier, Jason. Persona 4 Golden: The Kotaku Review. Kotaku. 21 November 2012 [April 30,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April 19, 2014).
- ^ Ouden, Auron den. Persona 4 - Staff Review. RPGamer. [January 6,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November 16, 2014).
The best example of this is Dave Wittenberg's performance as Teddie, whose over-the-top ham acting suits the character perfectly, but also manages to sound genuine and even heartfelt when necessary.
- ^ Wallace, Kimberley. The 10 Best Persona Characters. Game Informer. May 4, 2017 [October 1,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August 23, 2019).
- ^ Arendt, Susan. How to pretend you've played 30 of the best games ever made. GamesRadar+. April 4, 2017 [October 1,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May 26, 2019).
- ^ Thomas, Lucas M. Unforgettable Video Game Moments. IGN. [October 1,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May 24, 2019).
- ^ Andriessen, CJ. What is gaming's greatest love story?. Destructoid. February 12, 2012 [October 1,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April 14, 2017).
- ^ Jones, Tim. Persona 4: The Animation. T.H.E.M. Anime Reviews. [December 3,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January 12, 2014).
- ^ Page, Elliot. ANIME REVIEW: Persona 4: The Animation - Eps. 1-3. UK Anime Network. November 4, 2011 [December 4,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April 7, 2014).
- ^ Hanley, Andy. ANIME REVIEW: Persona 4: The Animation - Box 1. UK Anime Network. December 19, 2012 [December 3,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April 7, 2014).
- ^ Lawrence, Briana. Persona 4 The Animation Part One Blu-ray Anime Review. The Fandom Post. September 17, 2012 [December 3,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September 25, 2012).
- ^ Kaufmann, Jeffrey. Persona 4 The Animation: Collection 1 Blu-ray. Blu-Ray.com. September 15, 2012 [December 3,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February 4, 2014).
- ^ Persona 4: The Golden Animation is Everything You've Ever Wanted. Otaku USA. 17 January 2016 [February 28,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8 February 2020).
- ^ Review: Persona 4 the Golden Animation Series. Anime Inferno. 24 January 2016 [February 28,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8 February 2020).
- ^ Eisenbeis, Richard. I Watched the Persona 4 Anime Without Ever Playing The Game. Kotaku. April 12, 2012 [December 3,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November 13, 2013).
- ^ Eisenbeis, Richard. Let's look at Persona 4 Ultimax as a Visual Novel, Not a Fighting Game. Kotaku. September 9, 2014 [May 1,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August 24, 2016).
- ^ Fate/Zero, K-ON Win Top Prizes in Newtype Anime Awards (Updated). Anime News Network. October 7, 2012 [December 3,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November 3,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