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1美元金幣

典範條目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聆聽這篇條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美元金幣
美國
面值1美元
重量1.672克
直徑一類為12.7mm,二類和三類為14.3mm (一類為0.5in,二類和三類為0.563in)
邊緣鋸齒紋花邊
成分金佔90%,銅佔10%
.04837金衡盎司
鑄造年份1849年 (1849)–1889年 (1889)
鑄幣標記費城鑄幣局生產的金幣沒有鑄造標識外,其他鑄幣局出產硬幣背面的花環下方有很小的字母,其中「C」代表夏洛特鑄幣局,「D」代表達洛尼加鑄幣局,「O」代表紐奧良鑄幣局,「S」代表三藩市鑄幣局
正面
NNC-US-1849-G$1-Liberty head (Ty1).jpg
圖案一類:頭戴王冠的自由女神
設計師占士·巴頓·朗埃克
設計時間1849
停產時間1854
NNC-US-1854-G$1-Indian head (Ty2).jpg
圖案二類:打扮成印第安公主形象的自由女神(小頭像)
設計師占士·巴頓·朗埃克
設計時間1854
停產時間1856
NNC-US-1856-G$1-Indian head (Ty3).jpg
圖案三類:大頭像
設計師占士·巴頓·朗埃克
設計時間1856
停產時間1889
背面
NNC-US-1849-G$1-Liberty head (Ty1).jpg
圖案一類
設計師占士·巴頓·朗埃克
設計時間1849
停產時間1854
NNC-US-1854-G$1-Indian head (Ty2).jpg
圖案二類和三類
設計師占士·B·朗埃克
設計時間1854
停產時間1889

1美元金幣(英語:gold dollargold one-dollar piece)是美國鑄幣局1849至1889年間常規生產的一美元面額金幣。金幣先後有過三種設計,均是鑄幣局首席雕刻師占士·巴頓·朗埃克的作品。從直徑來看,一類1美元金幣也是歷史上最小的美國硬幣。

19世紀30至40年代間,國會多次出現授權發行1美元金幣的提議,但起初一直未獲通過。加利福尼亞淘金潮令黃金供應量大幅提升後,國會終於付諸行動,於1849年授權發行1美元金幣。最初幾年裏,由於大量銀幣被囤積或出口,因此金幣面世後很快就在商務流通中有了一席之地。1853年,國會通過法案要求降低新銀幣中的含銀量,銀幣於是重新開始流通,1美元金幣變得難得一見,此後爆發的南北戰爭更是引起經濟動盪,令幾乎所有聯邦硬幣都從流通中消失。

1879年後,黃金才在全美大部分地區恢復流通,並且1美元金幣的流通率再也沒有恢復到發行初期的程度。最後幾年裏,1美元金幣每年的發行量都很小,導致許多都被投機者囤居,還有部分金幣直接嵌入珠寶。1889年是鑄幣局生產1美元常規發行金幣的最後一年,國會於1890年中止授權。

背景

[編輯]

1791年,美國財政部長亞歷山大·咸美頓提出建立鑄幣局和錢幣製造體系,給予黃金和白銀兩種貴金屬法定貨幣地位,使用兩種金屬分別打造1美元面額硬幣[1]。國會只遵從咸美頓的部分建議,授權發佈銀元,但沒有同意發行1美元金幣[2]

1831年,北卡羅萊納州居民克里斯托弗·貝奇勒Christopher Bechtler)開辦的私營鑄幣廠中鑄造出首枚1美元金幣。北卡羅萊納州和佐治亞州的山區是當時美國黃金的主要產地,貝奇勒發行的1美元及更小面額金幣也在這些地區流通,有些還會到達更遠的地方。克里斯托弗的兒子奧古斯特·貝奇勒(August Bechtler)之後還生產出更多1美元硬幣。[3][4]

貝奇勒的私人硬幣出產後不久,財政部長利瓦伊·伍德伯里開始倡導由美國鑄幣局生產1美元面額金幣,但鑄幣局局長羅伯特·帕特森Robert M. Patterson)反對他的建議。總統安德魯·積遜接受伍德伯里的建議要求製作圖案幣。帕特森於是安排鑄幣局次席雕刻師克里斯蒂安·戈布雷希特Christian Gobrecht[a][3]中斷新銀元的設計工作,開始為1美元金幣設計圖案幣。戈布雷希特的設計中一面是光線圍繞的自由帽,另一面則是圓環圍繞的棕櫚枝,還刻有面額、年份和國名。[3]

國會開始考慮修改立法,將1美元金幣納入授權面額,新法案即是之後的《1837年鑄幣法案》。費城報紙《公共紀事報》(Public Ledger)於1836年12月表示支持發行1美元金幣,稱這將成為最小的金幣,為人們帶來方便,其重要地位無論銀幣還是紙幣都不能取代[5]。但在鑄幣局局長帕特森到國會委員會作證後,法案中授權發行1美元金幣的條款最終取消[6]

構想

[編輯]

1844年1月,眾議院籌款委員會主席、北卡羅萊納州聯邦眾議員占士·艾弗·麥凱James Iver McKay)就1美元金幣徵求帕特森局長的意見。帕特森安排戈布雷希特製作出更多圖案幣向委員會展示,並且再度反對鑄造這麼一種直徑僅有13毫米的硬幣。他還告訴財政部長約翰·坎菲爾德·斯潘塞,商務流通中這麼小的金幣只有西班牙和哥倫比亞的半埃斯庫多面額,而且這種金幣不得人心,已經停產20餘年。委員會得知後決定暫時擱置金幣發行,到1846年再度出現發行1美元金幣的提議時,麥凱的委員會表態反對。[7]

早在1848年以前,流入美國鑄幣局製成硬幣的黃金數量就已創下新紀錄,但隨着加利福尼亞淘金潮爆發,這一數量又出現大幅增長[8]。1美元面額金幣的市場需求再度出現,一同出現的還有對更高面額金幣的需求,當時美國金幣的最高面額為10美元(鷹揚金幣)。1849年1月,麥凱經委員會提出法案,建議發行1美元金幣。他的提議引起媒體熱議,其中一家報紙在報道中建議發行環形金幣,即在中間加入圓孔,以求增大硬幣直徑。麥凱還修改法案,加入發行20美元面額雙鷹金幣的提議,並致信帕特森徵詢意見。帕特森在回信中表示,環形金幣的路子走不通,還有另一項在銀幣中摻入黃金製成新幣的建議也不切實際。[9]不過,繼任戈布雷希特首席雕刻師職務的占士·巴頓·朗埃克還是備有多種圖案幣,其中就有一些在中間帶有方形的孔[10]

1849年2月1日,參議院財政委員會主席、新罕布什爾州民主黨聯邦參議員查爾斯·阿瑟頓Charles Atherton)在參議院提出授權發佈1美元和雙鷹金幣的法案。同樣是民主黨人的麥凱則於2月20日在眾議院提出,針對法案的辯論也從這天開始。在眾議院佔少數的輝格黨議員認為1美元金幣尺寸太小,可能會被偽造,或是在光線不好的情況下被誤認為尺寸接近的5美分硬幣。麥凱沒有對此做實質性回應,而是稱如果沒有任何人需要這些面額,那麼就不會有這樣的市場需求反饋到鑄幣局,而且也不會生產。[9]賓夕凡尼亞州輝格黨聯邦眾議員約瑟夫·英格索爾Joseph Ingersoll)發言反對法案,指出帕特森之前一直反對發行這種新面額,而且此前每次對這個議題的探討都是以擱置告終。麻省輝格黨議員查爾斯·哈德遜Charles Hudson)宣稱,帕特森曾將一枚真正的1美元金幣和一枚偽造金幣一起寄到他所在的委員會,結果大多數委員都看不出兩者有什麼區別。[11]麥凱同樣沒有對這些意見給出答覆,但紐約州議員亨利·尼科爾(Henry Nicoll)向其他議員保證,硬幣偽造的問題存在嚴重誇大。他強調,問題的關鍵在於公眾需要1美元和雙鷹金幣,而且有些小型社區不接受紙幣,因此發行1美元金幣也有助於這些地方的現金流通。康涅狄格州輝格黨議員約翰·A·羅克韋爾(John A. Rockwell)提議將法案擱置,但眾議院沒有接受他的建議,法案隨即輕易通過,在參議院也只有極少數議員反對,最終於1849年3月3日生效成為法律。[11]

準備

[編輯]
占士·巴頓·朗埃克的自畫像(1845年)

費城鑄幣局包括首席鑄幣員富蘭克林·皮爾在內的大部分官員都是局長帕特森的朋友或親屬,但首席雕刻師[b]占士·巴頓·朗埃克是個例外[12]。1844年戈布雷希特去世後,曾從事銅板雕刻工作的朗埃克在南卡羅萊納州聯邦參議員約翰·卡德威爾·卡爾霍恩的政治影響下獲得任命,進入鑄幣局工作[13]

1849年初,朗埃克開始在沒有任何人協助的情況下獨自設計兩種新面額硬幣。朗埃克在次年記載,某位鑄幣局工作人員告訴他,有一名官員(無疑是皮爾)計劃將硬幣設計和模具準備工作都在鑄幣局以外完成,以此來降低首席雕刻師職位的威信。為此,朗埃克在授權法案成為法律後告知帕特森,自己已經做好開始設計1美元金幣的準備。帕特森同意雕刻師繼續,並在看過硬幣正面的頭像模型後授權朗埃克準備金屬模具。朗埃克對此寫道:[14]

模具雕刻的工作過程很不尋常,需要密集且不間斷地工作數周。我做了原版模具和出幣轂,制幣模具做了兩遍,確保能完美適應壓製機的需要。我希望能獨立完成這些工作,做為對那些質疑我工作能力的人的答覆。我相信,最終的結果也令人滿意。[14]

原有設計

[編輯]
一類1美元金幣上的自由女神頭像和朗埃克設計的自由女神頭像雙鷹金幣相似

一類1美元金幣上刻有自由女神的頭像,面朝硬幣左側,頭上還戴着刻有「LIBERTY」(「自由」)字樣的王冠。她的頭髮以髮髻束起,硬幣周圍則有13顆六角星圍繞,代表美國最初的13個州。硬幣背面刻有面額和年份,再由花環圍繞,邊緣附近還有「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美利堅合眾國」)字樣。[15]

一類設計面世後獲得普遍好評。《紐約論壇周報》(New York Weekly Tribune)於1849年5月19日發文,稱新幣「無疑是這個國家尺寸最小、重量最輕,並且也最整齊利落的硬幣……它實在是太精緻和美觀,讓人捨不得拿來購買土豆、酸菜或是鹹豬肉。奧布倫可能曾用這種硬幣從惡作劇的小妖精那裏購買盛開的鮮花來迷惑仙后泰坦尼亞」[16]。《威利斯的紙幣清單》(Willis' Bank Note List)認為,這些硬幣「基本上沒有可能進入流通,因為它們實在太小了」[17]。《北卡羅萊納標準報》(North Carolina Standard)表示希望這些硬幣在夏洛特鑄幣局生產並在該州流通,以解決州外流入的小面額紙幣產生的問題[17]。錢幣交易商兼錢幣學作家昆汀·戴維·鮑爾斯Q. David Bowers)指出,一類金幣上的自由女神頭像其實就是雙鷹金幣的縮小版本,而且「保存完好的1美元金幣可謂美不勝收」[18]

修改

[編輯]
1849年版1美元金幣
開放式花環
閉合式花環

根據鑄幣局文獻記載,首枚1美元金幣於1849年5月7日生產,但朗埃克在日記中記錄的卻是5月8日。鑄幣局在投產第1天一共生產了1000枚流通用幣,另有少量精製幣[19][20]由於朗埃克仍在對設計做出微調,費城鑄幣局1849年生產的1美元金幣已知共有5大品種存在。朗埃克在費城鑄幣局的雕刻部門還將制幣模具刻好鑄幣標記後發到北卡羅萊納州的夏洛特鑄幣局、佐治亞州達洛尼加鑄幣局,以及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鑄幣局,這些分局生產的金幣同費城鑄幣局的某些品種類似,具體要看模具的生產時間。1849年在各地分局生產的1美元金幣中,只有夏洛特分局出產的(1849-C類)存在多個品種,其中大部分為人稱「閉合式花環」的品種。已知尚存的1849-C類「開放式花環」品種金幣僅有5枚,其中據信成色最好的一枚於2004年經拍賣以69萬美元價格成交[21],截至2013年,這仍是1美元金幣的最高成交紀錄[22]。硬幣設計的其中一項微調是在自由女神頸部末端加入雕刻師的姓氏首字母「L[23],這也成為歷史上首次在準備大規模生產的美國硬幣上加入設計師姓名的首字母縮寫[24]。1850年起開始發行的1美元金幣均為「閉合式花環」品種[25],金幣還於1854年開始在新成立的三藩市鑄幣局投產[26]

加利福尼亞淘金潮不斷產出的黃金令白銀相對黃金的價格上漲,美國銀幣從1849年開始流向海外熔融,並且外流速度還在接下來幾年裏隨銀價持續上漲而不斷加快。到1853年時,1000美元銀幣中含有的白銀價格就達到1042美元。銀幣消失後,1美元金幣成為市場流通中從分幣到2.5美元面額的四分之一鷹金幣之間僅有的聯邦硬幣,因此這段時間的金幣產量很高,流通範圍也非常廣泛。據鮑爾斯的著作記載,「1850至1853年是1美元金幣產量最高的年份,日常交易中的半美元和銀元被這種小尺寸金幣取代,堪稱這種面額的光輝時代。」[27]1853年,國會通過法案降低大部分新鑄銀元的含銀量,以便新銀幣進入流通,1美元金幣的「光輝時代」至此結束[28]

早在1851年時,紐約州聯邦眾議員威廉·杜爾William Duer)就曾指控帕特森有意將1美元金幣做得太小,故意招惹非議。已在局長位置上幹了16年的帕特森於這年退休,喬治·埃克特George N. Eckert)繼任,並安排製作了環狀1美元和半美元金幣的圖案幣。根據《公共紀事報》報道,1美元金幣不會製成環形,但半美元金幣會在中間加上孔洞,以滿足面額及設計變更的需要。民主黨人富蘭克林·皮爾斯入主白宮後,湯馬士·佩蒂特Thomas M. Pettit)於1853年3月31日繼任鑄幣局局長職務。同年4月,財政部長占士·格思里致信佩蒂特,稱1美元金幣實在太小,容易丟失或是同尺寸接近的小面額銀幣混淆,引起民眾不滿,然後詢問鑄幣局之前試製的環形金幣情況如何。佩蒂特在回覆中稱,試製金幣的報告都沒有保留下來,但在信中附有一枚尺寸相同的銀幣。他還表示,雖然生產環形金幣還存在技術上的困難,但都是可以克服的。佩蒂特還在5月10日簽署的信中提議製作橢圓形的帶孔硬幣或多角形硬幣,以求減少生產過程中的困難。5月31日,佩蒂特突然去世,格思里於是在6月7日要求繼任局長職位的占士·羅斯·斯諾登James Ross Snowden)關注硬幣設計進展。由於法律規定美國硬幣上必須帶有某種象徵自由的符號,因此格思里希望能有藝術家找到在環形硬幣上加入這類符號的方法。[29]

朗埃克3美元金幣(上圖)創作的設計也應用到了二類和三類1美元金幣上
朗埃克3美元金幣(上圖)創作的設計也應用到了二類和三類1美元金幣上

1853年2月21日通過的法案不但降低了多種銀幣的含銀量,還授權發行3美元金幣,這種金幣於1854年投產。為了確保新版金幣不會同原有各種金幣混淆,不但其尺寸比通常的金幣更大,而且厚度也更薄,朗埃克還為硬幣設計了獨特的印第安公主形象。朗埃克將新幣的設計和技巧融入1美元金幣的新設計,厚度的降低也令金幣尺寸加大。朗埃克設計的印第安公主經調整應用到尺寸加大的1美元金幣正面,背面設計基本不變,仍然是農作物組成的花環。國會早在1852年時都曾提議用這種方法加大1美元金幣的尺寸,之後又有佩蒂特的倡導,但因格思里一直希望製作環形硬幣而遲遲未能實現。[19][30]1854年5月,斯諾登致信格思里,告知生產環形硬幣存在技術困難,特別是硬幣無法順利從壓製機中彈出這一嚴重問題[31]

更大更薄的1美元金幣之後人稱「二類1美元金幣」,但事實證明,這一版本仍然存在顯著缺陷,因為鑄幣局在生產過程中難以令硬幣上的所有圖案細節完全成型。這種問題的出現主要是因為設計的浮雕太高,位於南部的3家鑄幣分區遭遇的困難尤為明顯。許多二類金幣很快就變得太過模糊、無法辯論,只能送回費城熔融重鑄。[32]現存大部分二類金幣樣本所刻年份的「85」兩個數字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狀況[33]。1854出產的所有的二類1美元金幣都是在費城生產,1855年,費城和南方3家鑄幣分局都有生產,三藩市鑄幣局則在1856年生產,這時鑄幣局已經決定再度更換設計[26][32]。為了解決前述問題,朗埃克將正面的自由女神頭像放大,變成3美元金幣的縮小版,再將正面的刻字朝邊緣靠攏。經過這樣的調整,三類1美元金幣的設計圖案清晰度有大幅提升,以至早期的錢幣學者以為硬幣背面也做了修改,但二類和三類金幣的背面實際上是一模一樣的。[31][33]

二類和三類金幣的設計

[編輯]

二類和三類1美元金幣將自由女神描繪為美洲原住民公主,不過她頭上的羽毛頭飾與任何印第安部落都不像。這一形象很大程度上源自朗埃克設計的3美元金幣,也是朗埃克根據費城博物館當時展示的雕像《蹲伏的維納斯》(Crouching Venus)設計的多個版本自由女神形象之一。硬幣背面同樣採用3美元金幣背面的「農產品花環」,融合美國南部和北部的4種農作物:玉米煙草棉花小麥。這種花環之後還會在19世紀50年代的飛鷹1美分硬幣上採用。[32][34]

藝術史學家科尼利厄斯·弗繆爾(Cornelius Vermeule)對二類、三類1美元金幣和3美元金幣的正面人物形象不以為然:「金幣上的公主就像19世紀50年代[c]紙幣雕刻師(創作)的優雅版民間藝術。這些羽毛看起來與其說是來自西部邊疆,倒不如說更像是威爾斯親王的王冠,(上面的人物)或許是某個音樂廳的漂亮歌女。」[34]

戰爭時期

[編輯]

1美元金幣在19世紀50年代末繼續生產,但產量同1850至1854年間的每年至少200萬枚相比已有顯著下降。1860年出產的這種金幣僅有5萬1000枚,其中超過三分之二是在費城生產,1566枚是在達洛尼加鑄造,另外不到三分之一則在三藩市打造。[35]這其中達洛尼加版已知現存的僅有100枚,是該局生產的所有年份1美元金幣中最稀有的一種[36]

1861-D版1美元金幣

1861-D版的產量估計僅有1000枚,確認尚存的可能只有45到60枚,也是1美元金幣中非常罕見的品類[37]。1860年12月10日,兩套模具從費城經船運發往達洛尼加,於1861年1月7日抵達,僅兩周後,佐治亞州就經投票決定退出聯邦,南北戰爭也很快開始[38]。根據州長約瑟夫·布朗Joseph E. Brown)的命令,州民兵佔領鑄幣局,此後這裏還生產了少量1美元和2.5美元金幣,但具體數量和生產時間的文獻紀錄都沒有保存下來。由於當時所有鑄幣分局的模具都是由費城鑄幣局提供,同時模具總會有開裂報廢的時候,因此不可能一直生產下去。1861年1月,達洛尼加鑄幣局尚存的硬幣和物資均上繳到美利堅聯盟國國庫。面值共計6美元的金幣另行放置等待檢驗。根據往年的慣例,這些金幣會送至費城,在來年美國化驗委員會的年度會議上檢驗。但隨着戰爭爆發,這些硬幣被送到邦聯最初的首都,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但是這些金幣送抵當地之後的情況及最終命運均已不得而知。1861-D版的稀有程度,加上同邦聯之間的關聯,都令這一版本變得特別珍貴。[39]

和南方的另外兩家分局一樣,達洛尼加鑄幣局也在1861年遇襲後關閉,除紐奧良鑄幣局於1879年重新開放並恢復生產到1909年外,達洛尼加和夏洛特分局從此成為歷史[40]。1861年後,紐奧良鑄幣局沒有再出產過1美元金幣,三藩市鑄幣局也只在1870年生產過,其餘1美元金幣均是在費城鑄造[41]

內戰的爆發還動搖了北方聯邦公眾的信心,許多居民開始囤積包括金幣、銀幣在內的各種硬幣。1861年12月,銀行和聯邦財政部都停止以面值向外支付黃金。到1862年中期,全國大部分地區的商務流通中已經基本見不到聯邦硬幣的蹤影,連賤金屬製成的分幣也不例外。僅有的例外是美國最西部,這裏絕大多數地區只接受黃金和白銀結算,紙幣即便能夠使用,也須按面額打折。為了滿足市場交易和戰爭融資需要,聯邦政府開始發行綠鈔,除最西部以外,美國其他地區的居民只能使用綠鈔從銀行、交易代理商和財政部購買黃金,並且價值也要高得多。[42]

最後幾年,廢止及收藏

[編輯]

戰爭結束後的許多年裏,美國僅有西海岸仍有黃金流通,在此期間,美國生產的大部分金幣都是用於出口的雙鷹金幣[43]。受此影響,1美元金幣在1862年的產量雖然還有136萬1355枚(這也是該金幣年產量最後一次超過100萬枚),但1863年就急劇下滑到6200枚,並且此後多年裏除1873和1874年略有提升外,其它每年產量都很低。為了避免國會授權的硬幣停產,鑄幣局採用特別拋光的模具生產精製幣(通常只會有數十枚在錢幣學界流通),同時也生產足夠數量的流通幣,確保精製幣不致過於罕見。1873至1874年,政府將老舊或磨損的1美元金幣熔融重鑄,因此這兩年的產量有顯著提高。重鑄金幣主要是因為政府預計1875年恢復硬幣法案通過後,硬幣支付功能將全面恢復,但這一預期一直拖到1878年末才變成現實。硬幣再度以面值流通後,之前被囤積的銀幣大量流入市場,鑄幣局也新鑄了許多銀幣,令1美元金幣在商務流通中沒有容身之所[41][44]。政府本來希望恢復硬幣支付功能後,小額金幣會重新進入市場流通,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公眾雖然可以用紙幣交換金幣,但由於紙幣在日常交易中更加方便,所以其地位並沒有被金幣取代。[45]

19世紀70至80年代,產量很低的1美元金幣引起公眾更大的興趣。錢幣收藏成為更加大眾化的愛好,多位錢幣學家將1美元金幣積蓄起來,希望能看到它們升值。在此期間,鑄幣局很可能通過部分關係較好的費城錢幣交易商來生產並銷售硬幣,不過人們還是可以按1.25美元單價從費城鑄幣局的出納窗口購買精製幣,也可以加價在銀行購買流通幣。1美元金幣在珠寶行業中也很流行,嵌在多種飾品中一起銷售。這些珠寶有許多都是在大清國和日本製造,所以金幣也是先出口到這些國家。金幣在珠寶製作過程中極易受損,所以鑄幣局不願將之向該行業出售,也盡了最大努力阻止他人銷售,但總體收效甚微,鑄幣局官員確信每年的金幣都有大部分為珠寶商所得。1884年,精製幣產量突破1000枚,並且之後幾年裏都超過這個數字,具體銷量可能有被珠寶商的代理人誇大,他們願意每枚加付25美分來購買這些金幣。[46]1美元金幣還取代已被廢止的2.5美元金幣,成為流行的節目禮物[47]

占士·波洛克James Pollock)在1873遞交的最後一份鑄幣局局長年度工作報告中建議,只為特別提出要求的儲戶製作1美元金幣:「1美元金幣並不是使用方便的硬幣,其尺寸太小,而且比尺寸較大的硬幣更易磨損」[48]。波洛克之後的幾位鑄幣局局長都建議廢止1美元金幣發行,占士·金博爾James P. Kimball)在1889年離任前致信國會稱,除了珠寶行業外,1美元金幣基本上沒有任何實用價值[49]。新任局長愛德華·利奇Edward O. Leech)也於同年遞交報告,稱1美元金幣「尺寸太小,不適合流通……幾乎只能作為裝飾品使用」[49]。1889年也是鑄幣局生產1美元金幣的最後1年[41],1890年9月26日,國會通過新法案廢除1美元、3美元金幣和3美分鎳幣[50]

1美元金幣的總產量為1949萬9337枚,其中1822萬3438枚是在費城生產,100萬4000枚在紐奧良,10萬9138枚在夏洛特,9萬零232枚在三藩市,7萬2529枚在達洛尼加[51]。根據《錢幣學家》(The Numismatist)雜誌1899年2月刊登的廣告,1美元金幣在生日禮物和珠寶行業仍然有市場需求,單價為1.8美元。1905年,該雜誌刊發消息稱,有人在某銀行存入100枚金幣,當時接待的櫃員知道這種硬幣的價值,所以按每枚1.6美元的數額記入顧客賬戶。1908年,有交易商提出願以2美元單價收購任意數量的1美元金幣。[52]20世紀初,硬幣收藏成為普遍的消遣,1美元金幣從此成為追捧的對象並持續至今[53]。根據李察·約曼(Richard S. Yeoman)2014年版的《美國錢幣指南手冊》(A Guide Book of United States Coins),1美元金幣中價格最平的是1849至1853年費城出產的一類,成色只需在謝爾頓硬幣分級標準中達到「VF-20」或「Very Fine」(意為「很好」)就能賣到300美元;如果是1854至1855年間出產的同等成色二類金幣,估計可以賣到350美元,是同等成色1美元金幣中最有價值的品種;其它品類、年份的同成色1美元金幣價值都在300美元左右[54]

註釋

[編輯]
  1. ^ 之後成為首席雕刻師,見Taxay,第204頁。當時在職的首席雕刻師威廉·尼斯William Kneass)於1835年因中風喪失工作能力,但鑄幣局仍然讓他繼續在職,見Taxay,第170–171, 176頁。
  2. ^ 當時的正式頭銜是「美國鑄幣局費城分區雕刻師」,而且這時還沒有專職的助理雕刻師。這一頭銜之後才以「首席雕刻師」為名為人所知,見Bowers 2004,第25頁。
  3. ^ 這時朗埃克還沒有當上美國鑄幣局首席雕刻師。

參考資料

[編輯]

引注

[編輯]
  1. ^ Taxay,第50頁.
  2. ^ Taxay,第66頁.
  3. ^ 3.0 3.1 3.2 Bowers 2011,第1頁.
  4. ^ Yeoman,第377–378頁.
  5. ^ Taxay,第200–201頁.
  6. ^ Taxay,第200頁.
  7. ^ Taxay,第201頁.
  8. ^ Bowers 2001,第77頁.
  9. ^ 9.0 9.1 Taxay,第203頁.
  10. ^ Bowers 2011,第3頁.
  11. ^ 11.0 11.1 Taxay,第204頁.
  12. ^ Taxay,第205–206頁.
  13. ^ Bowers 2006,第56頁.
  14. ^ 14.0 14.1 Taxay,第206頁.
  15. ^ Bowers 2004,第25頁.
  16. ^ Bowers 2011,第4–5頁.
  17. ^ 17.0 17.1 Bowers 2011,第5頁.
  18. ^ Bowers 2011,第viii頁.
  19. ^ 19.0 19.1 Breen,第476頁.
  20. ^ Bowers 2011,第4頁.
  21. ^ Bowers 2011,第62–75頁.
  22. ^ Yeoman,第427–428頁.
  23. ^ Bowers 2011,第63–64頁.
  24. ^ Snow,第223頁.
  25. ^ Yeoman,第240頁.
  26. ^ 26.0 26.1 Yeoman,第241頁.
  27. ^ Bowers 2011,第5–6頁.
  28. ^ Bowers 2011,第6頁.
  29. ^ Taxay,第209–210頁.
  30. ^ Taxay,第210–211頁.
  31. ^ 31.0 31.1 Taxay,第211頁.
  32. ^ 32.0 32.1 32.2 Breen,第479頁.
  33. ^ 33.0 33.1 Bowers 2011,第7頁.
  34. ^ 34.0 34.1 Vermeule,第55頁.
  35. ^ Yeoman,第241–242頁.
  36. ^ Bowers 2011,第170頁.
  37. ^ Bowers 2011,第176頁.
  38. ^ Breen,第482頁.
  39. ^ Bowers 2011,第13, 177頁.
  40. ^ Bowers 2011,第12–14頁.
  41. ^ 41.0 41.1 41.2 Yeoman,第242頁.
  42. ^ Taxay,第227, 231頁.
  43. ^ Bowers 2011,第7–8頁.
  44. ^ Bowers 2011,第7–9, 214, 222頁.
  45. ^ Bowers 2001,第90–91頁.
  46. ^ Bowers 2011,第8, 21頁.
  47. ^ Bowers 2011,第25頁.
  48. ^ Bowers 2011,第221頁.
  49. ^ 49.0 49.1 Bowers 2011,第9頁.
  50. ^ Taxay,第387–389頁.
  51. ^ Bowers 2011,第10頁.
  52. ^ Bowers 2011,第26頁.
  53. ^ Bowers 2011,第28–31頁.
  54. ^ Yeoman,第240–242頁.

文獻

[編輯]

書籍:

前任:
坐姿自由女神銀元
1美元硬幣(1849至1889年)
同期還有:
坐姿自由女神銀元(1849至1873年)
貿易銀元(1873至1885年)
摩根銀元(1878至1889年)

繼任:
摩根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