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原神/存檔2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關於條目「情節與角色」章節

條目「情節與角色」章節中提到:

原初之人開闢鴻蒙後,元素之神將文明賜予人類,但很快人類的貪慾就帶來戰爭並使文明遭到毀滅,遊戲中的遺蹟和廢墟就是因過度研究禁忌技術而被詛咒的坎瑞亞帝國的廢墟,留下眾多封印、機關和遺蹟守衛者。

查了一下這一句的來源[1],來源的作者聲稱這是他個人的總結,有猜測的成分。而事實上遊戲中坎瑞亞的覆滅的來龍去脈似乎並沒有交代清楚,因此直接將坎瑞亞與「但很快人類的貪慾就帶來戰爭並使文明遭到毀滅」關聯起來似乎不太妥當。我對遊戲的世界觀和故事情節了解不多,請熟悉相關內容的編者檢視一下這部分內容需不需要編修。--Kosaraju7留言2023年5月29日 (一) 14:17 (UTC)

遊戲中的提瓦特的主流觀點的確是這樣,後期劇情展開旅行者(玩家)看到一些不一樣的觀點(秘辛)。只是我們不需要分析和解釋這些不明確的內容,「概述顯而易見的故事」已經足夠。--Nostalgiacn留言2023年5月29日 (一) 14:44 (UTC)
啊……我不是說要分析解釋坎瑞亞的滅亡相關的劇情(這當然是違反非原創研究的),我的意思是,我記得遊戲中「但很快人類的貪慾就帶來戰爭並使文明遭到毀滅」指的並不是坎瑞亞的滅亡,遊戲中似乎也沒有說明坎瑞亞的滅亡是「人類的貪慾」等引起的戰爭,將這一句隨後寫坎瑞亞的滅亡似乎有暗示讀者這一觀點,所以似乎不太妥當。--Kosaraju7留言2023年5月30日 (二) 18:01 (UTC)

情節與角色章節著作權問題

該章節引言由多段內容可以在其他來源找到。

初之人開闢鴻蒙後,元素之神將文明賜予人類,但很快人類的貪慾就帶來戰爭並使文明遭到毀滅

——[2] [3]

被神選中的人將被授予用以導引元素之力的「神之眼」

——[4]

在尋找失散親人的冒險中結識性格迥異且能力獨特的夥伴,逐漸發掘「原神」的真相

——[5]

WP:C,建議刪除。-- 2023年8月23日 (三) 05:54 (UTC)

請小心是否為WP:循環引證,給出的來源要比條目內容出現時間更早才可能涉及版權問題。你給出的來源,有些還是2023年的內容農場,那些網站複製粘貼維基百科內容的可能性更高。--Nostalgiacn留言2023年8月23日 (三) 06:23 (UTC)
不是哦,這個一段原話是這樣的
《原神》是由米哈遊自主研發的一款全新開放世界冒險遊戲。遊戲發生在一個被稱作「提瓦特」的幻想世界,在這裏,被神選中的人將被授予「神之眼」,導引元素之力。你將扮演一位名為「旅行者」的神秘角色,在自由的旅行中邂逅性格各異、能力獨特的同伴們,和他們一起擊敗強敵,找回失散的親人——同時,逐步發掘「原神」的真相。[6]
2020年3月20日便出現了,這個時間的條目並沒有出現這一段話。
參見原神:修訂間差異
這段話是ign(可能不是)的遊戲介紹,很早就有了。-- 2023年8月23日 (三) 07:15 (UTC)
其實這些文本與條目引用來源的內容就重合了:
  • 初之人開闢鴻蒙後[……]使文明遭到毀滅,與17173雷同,文章2019年11月22日發佈,當時條目沒有這些內容(Special:Permalink/57028857),確認侵權。
  • 另外兩句話,與巴哈姆特報道中引用官方(文章註明是「官方表示」)的內容雷同,也是侵權的。
--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8月23日 (三) 07:36 (UTC)
這些句子直接引用官方原文的可能性更高,刪除不如去改寫它們。--屠麟傲血留言2023年8月23日 (三) 06:57 (UTC)
是的,筆誤,應該是改寫。這段話我記得是在官方還是ign的遊戲介紹里出現的,後面還成了網絡迷因。恕在下能力有限,原始來源我找不到了。-- 2023年8月23日 (三) 07:08 (UTC)
確認侵權,已修改。
原神:修訂間差異-- 2023年8月23日 (三) 08:35 (UTC)

滯後的評價

既然最近有人大修了內容,評論部分的問題也順便提一下吧。

遊戲推出了兩年,內容已經多了很多,和一開始已經有很大的不同。「遊戲後期的體驗」批評都是遊戲1.0時期的評價,現階段已經很不同,主線和角色劇情,任務支線劇情兩年來更新了不少,其他悠閒玩法也多了很多。

一如遊戲葡萄這篇文章所言「《原神》的早期體驗其實稱不上完美。拋開美術品質不說,它的第一個大地圖的解謎設計相對單一,劇情和角色塑造也不夠亮眼……但如今上線一年多後,它沉澱了大量內容,有了更多忠實的擁躉,也打造了幾次刷屏傳播的事件」。部分評價的時間更多是針對早期版本,也應該恰當地引述近年對新版本或者新的全面的評價,以平衡內容。--Nostalgiacn留言2022年10月7日 (五) 08:58 (UTC)

評論大多都只有遊戲發售甚至是之前的表現,除了DLC和重大更新,會有後續評價就是等年評和媒體復盤。這裏分享kotaku的[7] --窩法乙烷 兒法夢碎 2022年10月7日 (五) 09:29 (UTC)
3.0和2.0之後已經有不少中文媒體的評價了,kotaku的Sisi Jiang似乎是專門負責《原神》的內容,寫角色條目也看到他一直有評論新版本和角色。--Nostalgiacn留言2022年10月7日 (五) 10:06 (UTC)

近日有人直接把爭議內容,獨立成條目,但是之前存在的不合理的比重問題只是轉移了,並沒有解決到。--Nostalgiacn留言2023年8月25日 (五) 10:40 (UTC)

關於運營商的問題

非大陸地區的運營商應該是HOYOVERSE吧。-- |2022年10月28日 (五) 12:05 (UTC)

備註有寫明,是註冊名稱和商業名稱(品牌名)的分別,App Store上的發行名義就是COGNOSPHERE PTE. LTD.。--Nostalgiacn留言2022年10月28日 (五) 17:15 (UTC)
米哈遊中已經出現其中文譯名(科迅有限公司),我認為應改成這個名字比較好@Nostalgiacn--浩為討論郵件2023年8月27日 (日) 14:23 (UTC)
好像是原創研究,我找找來源--浩為討論郵件2023年8月27日 (日) 14:24 (UTC)

情節與角色字多了

這一章節所描述的劇情故事已經有1200多字了,格式手冊說要求1000字以下。接下來是縮減這章節的字數還是提出改Wikipedia:格式手冊/電子遊戲#行文結構的要求? 我傾向於後者,在往後出納塔、至冬等國家,內容必然會更多。如果在縮句,恐怕就要影響語言表達了。--浩為討論 2023年8月30日 (三) 10:53 (UTC)

劇情概要可以寫得很長,也可以寫得很短。比如《西遊記》約60萬字,故事梗概往長里寫可以寫一萬字,朝短里寫也可以寫成「從東土大唐而來的和尚帶着三個徒弟去西天取經」一句話。1000字就個參考方向,告訴編者不要把故事介紹寫太長。如果故事介紹對理解條目有幫助,那多一點問題不大。--洛普利寧 2023年8月30日 (三) 12:36 (UTC)
說的對,但是規則不應該是死的。我們要限制的是壓縮率而不是1000字。長的作品更長,短的作品更短,這難道不是最理想的情況嗎?--浩為討論歡迎加入原神工作組 2023年8月30日 (三) 23:18 (UTC)
維基百科關注的是作品的現實世界影響(開發和評價),作品概要只是為了幫助讀者基本理解作品。開發和評價章節沒有對劇情的直接評述,所以您姑且可以這樣理解:「最長的作品」對應1000字的劇情摘要,短作品就比1000字少。當然,規則的確不是死的,但是您也要能找到活用的理由
BTW:維基百科要求的是條目內容以二手來源為主。很多遊戲的劇情摘要如果嚴格根據二手來源來寫,可以說根本湊不出完整的劇情。根據WP:UNDUE,沒有二手來源介紹的東西就不能佔據什麼篇幅。所以1000字規則可以算是雙向規則:一方面對劇情做出豁免,即使沒有二手來源,也可以寫出長達1000字的篇幅;另一方面,避免編者根據一手來源自由發揮,寫出三五千字的超標劇情。--洛普利寧 2023年8月31日 (四) 00:10 (UTC)
PJ:VG/S指出,遊戲作品本身可以作為條目的來源。--浩為討論歡迎加入原神工作組 2023年8月31日 (四) 03:45 (UTC)
維基百科尊崇可靠的二手來源,而遊戲本身是一手來源。您給的連結也已經說明了「維基百科偏好第二手來源,第一手來源的要求是儘量少用」。--洛普利寧 2023年8月31日 (四) 10:15 (UTC)
感覺這似乎不是第一/二手來源的問題,畢竟有MOS:PLOTSOURCE,劇情章節不強求來源,第二手來源也只是多多益善。--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8月31日 (四) 10:58 (UTC)
Wikipedia:格式手冊/虛構#比重得當。劇情配額寫限制在1000字以內的一個原因還是「一手來源不能當作條目主要來源」。當然,如果各家二手來源有對劇情本身作深入分析(就像角色那樣),那開個xx的劇情條目或許也不是不可能。
是可以根據MOS:PLOTSOURCE用一手來源寫劇情摘要沒錯,但不代表可以根據一個很長的一手來源寫一個5000字的劇情摘要。1000字我認為比較像是一個經驗規則:控制在這個字數以內,既能講清楚作品,又不會被指摘「條目過度使用第一手來源」。編者可以先試圖朝這個字數努力提煉劇情概要,如果確實再精簡不了,可以再集思廣益和IAR。--洛普利寧 2023年8月31日 (四) 11:11 (UTC)
那麼問題是,就像您上面說的,整個劇情我完全可以寫成,旅行者去找妹妹,旅行了7國。但是之所以不這麼做,就是因為這樣影響讀者了解整個事情脈絡了。我覺得指引應該寫,什麼東西應該寫在這種章節里,什麼不應該,而不是空空的1000字。在不明確這個東西的情況下,我認為所有討論的意義不大。因為誰都不知道您說的「精簡不了」的分界線是什麼。--浩為討論歡迎加入原神工作組 2023年8月31日 (四) 12:04 (UTC)
我現在好好奇西遊記那邊的專題是怎麼規定字數的誒--浩為討論歡迎加入原神工作組 2023年8月31日 (四) 12:09 (UTC)
什麼該寫什麼不該寫指引說的很明白:「介紹故事主軸」(不要寫個開頭就跑路),「避免瑣碎細節」(無關主線的資訊一般別往上放)。我不了解《原神》,只能拿寫過的火焰之紋章_Engage舉例。這段劇情介紹四段大概800字,是圍繞遊戲主軸展開介紹的。在之前我自己電腦的草稿中,用了三段話才介紹了不到一半的劇情(當然也是緊貼主線);如果發展下去,寫完整個劇情介紹大概會有2000字。當時我參考英文維基百科,才有了精簡的思路。如果沒有英文版的提示,那我一時間可能真的「精簡不了」。但顯然,事實證明了這些內容是能夠精簡的。
至於一款具體的遊戲,哪些部分是主軸,哪些部分是次要情節,這有賴於編者(尤其是熟悉遊戲的編者)的判斷。我主要編寫JRPG,至少就我的經驗,JPRG這種強調故事的遊戲是可以用1000字可以寫出完整的劇情摘要。因此其他的遊戲1000字一般也夠用。如果編者認為1000字不夠,一種可能是遊戲特殊,這點可以個別條目個別說理(比如樓下Nostalgiacn已經給出了意見),至於另一種可能,那就是編者的概括能力不夠。--洛普利寧 2023年8月31日 (四) 13:07 (UTC)
其實我是覺得1000字比較籠統。總之感謝您的意見和指導,我回頭壓縮一下--浩為討論歡迎加入原神工作組 2023年9月2日 (六) 01:48 (UTC)
我認為本遊戲確實有其特殊的屬性,其劇情是以每個國家為一個敘事章節,類似於獨立單元劇。英維對這類體裁的作品都是使用{{Episode list}}撰寫的,參考en:List of Black Mirror episodes。這種作品體裁幾乎不可能限制其總共的字數,因為隨着敘事章節的增多,每個章節都會需要一定的字數來概括。--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9月2日 (六) 07:03 (UTC)
當然,en:WP:VG/PLOT也有說使用{{Episode list}}的事情。不過如果遊戲定型的話,沒有可能直接交代前因後果,中間各章概括成「旅行者遊歷了蒙德、璃月等國家,在幫助各地解決問題的同時,逐漸發現了親人的消息」?就像寫其他遊戲那樣,不用把在每個地方發生的故事都詳細列舉出來。--洛普利寧 2023年9月2日 (六) 07:18 (UTC)
其實須彌篇就看到親人了,只是對方表達了意見分歧(大意:你繼續旅行就會知道我為何這樣做),然後又離開了。其實也就是我提到的坎瑞亞暗線,在劇情章節缺失導致的問題。現在的劇情章節說不上完整,而且尚未完結也很難修改。--Nostalgiacn留言2023年9月2日 (六) 07:23 (UTC)
我印象中,中文維基百科小說方面的專題不活躍。作為參考,英維小說專題的要求是400至700詞。--洛普利寧 2023年8月31日 (四) 13:11 (UTC)
主要是故事未完結,現階段不知那些的必須提及的內容,那些可以內容可以省略。上面的Talk:原神/存檔1#劇情問題也提到,坎瑞亞的內容隻字不提,但是明顯是故事暗線。
完結之後梳理劇情,到時可以大幅刪減。--Nostalgiacn留言2023年8月30日 (三) 14:38 (UTC)

《PASH!》雜誌對開發者的採訪

PASH!日語PASH!》雜誌2021年5月刊中對開發者的採訪,有人將其翻譯後發在bilibili上了:[8],可以用來補充一些製作章節的內容。

一些比較重要的內容:

  • 2017年一月底立項,最初計劃作為《崩壞3》的續作
  • 《崩壞3》1.4版本「八重村」的開放世界內容對團隊刺激很大,使《原神》確立了開放世界機制
  • 繼承了前作「反抗終焉,拯救世界」的主旨
  • 諾斯替神話是《原神》的基礎,「人與世界的關係」是其內核
  • 達達利亞是最難設計的角色
  • 限定祈願的名稱是從當期的UP角色的外觀和特徵決定的
  • 聖遺物的靈感來源是塔羅牌威廉·布萊克的詩

--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9月2日 (六) 06:44 (UTC)

重複議題,年初我在WikiProject_talk:電子遊戲/原神#PASH!雜誌給出「2021年5月刊」就是這篇文章。--Nostalgiacn留言2023年9月2日 (六) 06:51 (UTC)
個人之前有過創作諾斯底主義相關內容的想法,如遊戲中「執政官」這個詞就是來自諾斯底主義Archon (Gnosticism)英語Archon。但是並沒有找到可靠的中文來源資料。我看過米哈遊的開發人員分享視頻,他們電腦其實就在瀏覽維基百科(英文)。英維關於諾斯底主義的內容有些也是缺不少來源,就算有都是看不懂的,直接翻譯過來也不好,儘管米哈遊可能就是直接參考英維的相關文章構建整個世界觀。--Nostalgiacn留言2023年9月8日 (五) 11:36 (UTC)
《PASH!》雜誌的訪談提到了「執政官」是來自諾斯底主義。關於米哈遊的開發人員分享視頻,我想閣下指的是若陀龍王的幕後視頻(始於1:28),但鄙人未能分辨是哪個頁面。同樣認為米哈遊可能直接參考英維條目構建世界觀,雖然相關條目的質量稱不上好。--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9月17日 (日) 12:43 (UTC)
完成,已經根據《PASU!》的訪談擴充了「開發」章節。--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9月17日 (日) 10:06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