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徐驤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初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傳記專題 (獲評初級低重要度
這個條目屬於傳記專題的一部分,用於整理和撰寫維基百科中的人物條目。歡迎任何感興趣的參與者加入這個專題參與討論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台灣專題 (獲評初級低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台灣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台灣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有關「台灣抗日領袖第一人」的參考資料[編輯]

條目內容「近年獲台灣史學界肯定為『台灣抗日領袖第一人』」,但參考資料只是一篇新聞報導,而且寫的是「被譽為清末台灣抗日英雄第一人的徐驤」,有點問題。—Kolyma (留言) 2009年1月26日 (一) 14:09 (UTC)[回覆]

徐驤不是第一位出面抗日人士;是第一位「轉戰南北」、鍥而不捨的「抗日義勇領袖」。這是徐驤被台灣史學界稱譽的由來。--Earl of China (留言) 2009年2月16日 (一) 22:12 (UTC)[回覆]
問題有二:第一,既然文章寫「獲台灣史學界肯定為『台灣抗日領袖第一人』」,參考資料就應該寫出是哪一位學者在哪一篇文章所作的論述,可是引用的卻是一篇新聞報導,而且寫的是「被譽為清末台灣抗日英雄第一人的徐驤」。除非能舉證聯合新聞網的林玉文記者本身就是「史學家」,否則形同「自我參照」,是無效的參考資料。第二,林記者寫的是「抗日英雄」,不是「抗日領袖」,不可混淆。—Kolyma (留言) 2009年2月17日 (二) 01:11 (UTC)[回覆]
另外,又不是運動競技,為何要分名次?徐驤果真是「第一人」,那其餘的不就是「第二人、第三人、第四人、......」嗎?對這些犧牲者及其家屬而言,這情何以堪?如此分法有實質意義嗎?真搞不懂所謂的「史學家」想幹嘛。—Kolyma (留言) 2009年2月17日 (二) 01:37 (UTC)[回覆]
或許相關史學家這樣肯定是由此比較好辨明重要人物的特質或貢獻。一如有人稱岳飛為「精忠岳飛」,而無損其他未被稱「精忠」但參與抗金者的事實。所以就犧牲者及其家屬而言,相信無論「第一人」或「第九人」其實也無損抗日的事實。所言甚是,史學界的看法究竟從何歸納之,需留意出處--Earl of China (留言) 2009年2月17日 (二) 19:15 (UTC)[回覆]
您的論述似乎有問題。稱岳飛為「精忠」,並不礙及他人是否稱為「精忠」;但稱徐驤為「第一人」,就排除他人稱為「第一人」的可能性,而且也被比了下去。—Kolyma (留言) 2009年2月18日 (三) 01:27 (UTC)[回覆]
徐驤被稱為「第一人」,其他人就被比下去?您似乎沒有理解事實--Earl of China (留言) 2009年2月18日 (三) 09:50 (UTC)[回覆]
若您堅持「第一人」也無妨,但應儘快找出「史學家」論述的證據。現在已有部落格引用本條目的「台灣抗日領袖第一人」,卻不知這句話來源可能有問題。若再無法列出可靠來源,建議先行刪除,等找到證據再補回來不就好了!萬一最後查無實證,豈不誤導大眾。—Kolyma (留言) 2009年2月18日 (三) 11:35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