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片尾彩蛋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電影專題 (獲評丙級
本條目頁屬於電影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電影相關條目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

彩蛋的誤用[編輯]

雖然在說明內文有提到字幕後片段(post-credits scene)與彩蛋(Easter egg)正確的區分說明了,但這既然是post-credits scene的中文說明,主條目的名稱就不應該用彩蛋這個詞吧? 應該要更強調說明片尾彩蛋是中文的誤用才對啊!—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Bastardark對話貢獻)於2019年11月1日 (五) 11:02 (UTC)加入。[回覆]

「彩蛋」雖然與英文的Easter egg所指不同,但也不能說是誤用,因為這個中文詞並不見得是對Easter egg在影視作品中的含義的直接翻譯。而且即使「彩蛋」語源上「有誤」,也不能抹去這一詞語已經在中文中成為通用說法的事實,正如《泰晤士報》雖然與「泰晤士」毫無關係,但譯名也因約定俗成而沿用至今。-- 👨‍🎤 Jim | Talk | 2019年11月2日 (六) 20:08 (UTC)[回覆]
我這裏指的誤用是指把Post-credits scene翻成片尾彩蛋,但真正意思應該是片尾片段才對。既然Post-credits scene不等於Easter egg了,那又怎麼可以翻譯成片尾"彩蛋"? 那請問Easter egg在影視作品中含義的直接翻譯又該叫做甚麼呢?成為通用說法不代表就是正確的,百科全書不就是應該要提供詳細正確的資料不是嗎?!泰晤士報與泰晤士也只是音譯混用的問題,並不適用對照Post-credits scene與Easter egg的狀況,是完全不同意思的範例。--Bastardark留言2022年5月4日 (三) 17:14 (UTC)[回覆]
再說一遍,這不是誤譯,只是中文和英文用不同的名詞來指代同一對象,只不過恰巧中文名詞(彩蛋)的英文翻譯(Easter egg)在英文中指代另一個對象。沒有證據指明「彩蛋」的用法是由於翻譯錯誤形成的。如果中文世界一開始就沒有把片尾後片段叫成「彩蛋」,而是叫成「大禮包」,你還會有同樣的問題嗎?-- 👨‍🎤 Jim | Talk | 2022年5月5日 (四) 16:56 (UTC)[回覆]

建議改名:「片尾彩蛋」→「片尾片段」[編輯]

承上章節…

彩蛋(英語:Easter egg),泛指媒體作品中留有讓觀眾找尋並意會的小細節,如同找尋復活節彩蛋般。

以前,片尾片段在電影中並不常見。因此,如在2008年《鋼鐵人》上映時,人們在片尾觀賞到尼克·福瑞登場,視之為電影中留有的一個小驚喜,便將該片段稱之為「彩蛋」,因當時在外國也是稱其為「Eater egg」。

時至今日,觀眾也早已習慣在戲院留待最後觀看片尾字幕後的片段 - 「Post-credits scene」,翻譯則為「片尾片段」。但在中文裏,卻一直沒有把兩種概念釐清,含糊地把Post-credits scene繼續譯為片尾彩蛋。

基於歷史因素,片尾彩蛋一詞不能完全被說成是誤用,但的確是華語領域中一直未有正視及改正的問題。同時,雖然片尾彩蛋一詞被廣泛使用,但也不表示其喻意準確,畢竟「彩蛋」本身有其獨立的意思。因此建議將Post-credits scene的中文條目「片尾彩蛋」改正為「片尾片段」。--116.49.246.36留言2022年5月17日 (二) 09:53 (UTC)[回覆]

維基百科的作用是反映現有事實,而非推動改變現實。-- 👨‍🎤 Jim | Talk | 2022年5月24日 (二) 04:17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