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優良條目/盧武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盧武鉉(1946年9月1日—2009年5月23日),韓國第16任總統,從政前曾任法官律師。盧武鉉出身寒門,由於家境貧窮,他讀完初中後,沒能繼續讀高中而是去了可以提供獎學金的釜山商業高中(相當於職業高中)。職業高中成了他最後的學歷,這使得他成為韓國歷史上學歷最低的總統。他也因此被稱為「平民總統」、「草根總統」。從未進過大學法學院的盧武鉉,經過近十年的頑強自學苦讀,最終通過司法考試,成為了一名法官。由於興趣偏好,他做法官不久後就改作律師。全斗煥軍政府時期,盧武鉉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成為「釜林事件」的辯護律師,從此走上人權律師的生涯。1988年,在金泳三的提議下,盧武鉉加入了統一民主黨,並當選韓國第13屆國會議員。2002年12月,他在韓國第十六屆總統大選中擊敗大國家黨候選人李會昌成為韓國總統。就任總統初期,由於反對派控制着超過半數的國會席位,盧武鉉的各項改革政策在執行上舉步維艱。盧武鉉的親信在其競選期間收受政治金被曝光後,使他陷入了信任危機。在一次電視座談會上,他因為說了句「我期望國民大力支持開放國民黨」,而被指責違反《選舉法》中立原則,導致黨政危機,最終被國會彈劾。不過,反對派的彈劾鬥爭在韓國民眾中產生了反面效應,支持盧武鉉的新成立政黨開放國民黨,在新一屆的國會選舉中一躍成為國會第一大黨。盧武鉉的職務在韓國憲法法院駁回彈劾案後也得到了恢復。盧武鉉把他的政府稱為「國民參與政府」,通過「擴大國民的參與」實現「國家的均衡發展」和「東北亞的和平與繁榮」。盧武鉉在穩定中求改革,在行政改革方面,他提出建設「能幹的政府」和「適度規模的政府」;在經濟改革方面,他試圖建立公正、透明、健康的市場秩序。執政期間,盧武鉉在前韓國總統金大中陽光政策」的基礎上,提出了「和平繁榮」的對朝政策。2007年10月2日至4日,盧武鉉與夫人權良淑徒步跨過韓朝軍事分界線平壤金正日召開了第二次韓朝首腦會晤,並簽署了《北南關係發展與和平繁榮宣言》。他堅決反對美國對朝鮮進行制裁封鎖,主張修改駐韓美軍地位協定,要求美軍撤出首爾,收回戰時指揮權,打造自主國防。他通過發展與美、日、中、俄四國的「均衡外交」,尋求使韓國成為東北亞的「均衡者」。盧武鉉倡導清廉政治,但卸任後遭到離職審查。2009年5月23日,盧武鉉因不堪李明博政府對其受賄調查跳崖自殺,對韓國社會產生巨大衝擊。美國《紐約時報》等媒體認為盧武鉉是韓國現任政府清算前任政府、權威主義的犧牲品。2013年韓國Research View開展的一份民調顯示,在對朴正熙金大中、盧武鉉、李明博朴槿惠5名韓國前任及現任總統的好感度調查中,盧武鉉名列第一,李明博位居倒數第一。有觀點認為盧武鉉的死不是韓國民主的失敗,而是韓國政治走向清廉的一個新起點。盧武鉉的座右銘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他最尊敬的人是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並著有《盧武鉉見到的亞伯拉罕·林肯》一書。他認為自己與林肯一樣都是出身寒門,經過自學苦讀成為律師,並在議員競選多次落選後當選總統。他希望自己能像林肯那樣以「低姿態的人,謙遜的權力」造就「強大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