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典範條目/2023年5月28日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東西文化論戰中華民國大陸時期關於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異同、長短和取捨的論戰。這場辯論始於1915年《青年雜誌》之創立,至1927年北伐前結束。期間,數百人以逾千篇文章參與論戰,圍繞着中國文化和中國社會的出路展開辯論。當時的重要學者幾乎無不參加其中。胡適陳獨秀等西化派批判中國文化,對之全盤否定,梁漱溟杜亞泉章士釗等人則為中國文化辯護,認為應當要調和中西文化。1919年五四運動後,爭論的焦點從先前的東西文化優劣的比較,及東西文明異同的比較,轉為東西文化能否調和的問題。論戰期間,社會主義思想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和認可。這一論戰並未得出結論,以至1930年代重新出現「中國文化本位論」和「全盤西化論」的爭議。